APP下载

拆除围墙
——构建城市交通微循环的有效途径

2016-04-06殷慧君

山西建筑 2016年9期
关键词:围墙城市交通道路

殷慧君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2)



拆除围墙
——构建城市交通微循环的有效途径

殷慧君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2)

摘要: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城市通达性、交往空间、新建小区、公共建筑等方面,分析了拆除围墙,构建城市交通微循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拆除围墙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空间的进一步扩展。

关键词:城市交通,围墙,道路,交往空间

0 引言

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相邻小区道路的开放,小区内部道路与城市外部道路的交通联接功能将明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有益的补充,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有效的缓解与改善。

本文从拆除围墙入手,指出当前城市面临的交通拥堵问题,分析了构建城市交通微循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小区拆除围墙提出合理的意见,进一步总结和思考,对相关研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1.1城市中心交通拥堵问题

目前城市主次干路、支路及小街巷建设数量普遍不足,对城市主干路分流减压功能不明显,而这些次干路、支路机小街巷可以形象的称之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毛细血管,人体的毛细血管被堵塞之后,会严重的影响人体健康,产生脑梗、心梗等重大疾病,同样城市也是如此,大量的小区围墙也会严重的影响路网体系畅通。城市在路网稀疏地区,城市道路上通行车流量极大,经常性造成道路交通车流缓慢、交通拥堵等,城市道路通达性极差。

1.2城市大型企事业单位重要节点地区拥堵问题

多个城市都存在着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大型社区,这些单位周边的路网极为稀疏,原因是在道路规划之初就设定不能穿越单位大院用地。而这些单位有很多聚集在城市中心城区,由于围墙阻隔,造成城市节点交通拥堵的问题。以太原市太钢集团为例,太钢位于太原市北城核心位置,占地面积700余公顷,南北长4. 5 km,东西宽2. 0 km,其外部采用围墙、围合建筑与城市道路隔离,其内部道路太钢管理采用门禁制度,一般不允许外部车辆穿行,从太钢西侧去东侧必须绕行成为一个“U”形路网。由于无法穿越厂区,客观上也造成太钢周边道路交通路网布局先天不足,密度过于稀疏,城市交通循环体系被围墙严重影响。

2 “拆除围墙”的必要性

2.1城市通达性提升的需要

目前各级城市政府已通过增加路网密度、提升交通管理水平、限制机动车辆数量、大力倡导公共交通等政策来改善城市道路交通通行能力,但由于机动车保有量巨大,仍然无法有效解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打破权属利益,实现小区道路交通公共化即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小区道路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微循环走廊,促进城市道路通达性进一步提升,使得城市道路不仅只有动脉和静脉,也有联接的毛细血管。

2.2城市交往空间再造的需要

目前城市内部存在的各种围墙阻隔,使得城市交往空间并不完善,造成人际关系冷漠,很难形成街区的活力。当一个人走在街道,是一些小商店,有怡人的环境、步行空间、绿带、休憩场所等,会让人很舒服,而如果走在一条街上,旁边只是围墙,人的感觉会极为不舒服。因此也需要城市交往空间的再造,拆除围墙,打通人际沟通、车流畅通的渠道,增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让整个社会更加生机勃勃,各个社区的公共设施也能充分互用,进一步激活城市神经末梢,城市交往空间更有活力。

3 “拆除围墙”的可行性

笔者理解拆除围墙并不意味着小区内部任何空间全部打开,小区住宅内部私密地块仍然可以采取栅栏式,围合式,拆除围墙目标是逐步打开一些处于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却未衔接的小区道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在交通拥堵状况,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停车难问题。

目前城市干路系统的微循环建设已得到广泛的认可,极大的改善了城市干路系统车辆的疏解与分流。很多单位、社区围墙已经拆除,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大量的单位社区也开始参与进来,积极实践这一利民工程。

3.1新建小区的实践

很多新建小区已进行了尝试,最有代表性的为四川宜宾的“莱茵河畔”项目,其被誉为国内最成功的开放式小区。小区建设有7大组团,每个组团采用回字形建设,组团之间的道路和景观全部对外开放,组团之间通过楼座围合相对封闭,既实现了社区公共资源与城市的共享,又保证了业主一定的私密空间。“莱茵河畔”开放式街区的建设,盘活了整个小区内的商铺和社区经济,带来经济活力,增加社区生态圈的流量,丰富了社区服务场景。开放式街区如何建设,“莱茵河畔”已经做出了美好的示范。

3.2政府大院等代表性公共建筑的有益尝试

此前已有政府大院拆除围墙的经典案例,如2015年4月湖南长沙县的县委县政府大院围墙拆除后,大院开放近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纠纷,也没有出现过治安和刑事案件,通过围墙的拆除,拉近了政府工作人员与群众的距离,实现了道路、停车、景观绿化等公共资源的社会共享,真正实现与民同乐。2016年北京市即将打通50条断头路,长期以来这些断头路被单位围墙所阻隔,无法通行。为了打通这些断头路,一些单位、小区的围墙将被拆除,很多企事业单位及部队将给予大量的支持,围墙拆除,道路循环体系建成之后,将进一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问题。

4 “拆除围墙”需要解决的问题

4.1小区开放空间的安全考量

小区开放的逐步实施,小区的开放将使流动人口增加,物业管理变得困难,同时增加治安防范问题,而居民最终担心的还是这一因素。迫切需要进行提升相关的监管水平,如小区天王网工程的建设,无死角监控,最终给小区业主们一个定心丸,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活动空间。随着城市视频监控平台及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不断完善,开放式小区可能出现的一些治安隐患会逐步消解,而开放式社区营造的和谐社区幸福感,也会被更多的人体验到。

4.2物权法、相关单位不动产的尊重与明确

物权法第七十三条明确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所以每个小区业主都享有小区土地的使用权,这是物权法中明确规定的,小区和单位围墙拆除之后,将有效打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对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起到有益的补充。但是在拆除围墙的同时应充分尊重业主和相关单位不动产产权。

4.3拆除围墙应循序渐进,不断解决问题,完善措施

拆除围墙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试行探索这项措施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应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制订细则,广泛听取市民和相关单位意见,依法依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和居民的诉求,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4.4全民素质的提高

中华民族曾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传统文化的追溯与延伸,更是中央重新考虑城市空间格局,开放新型城市理念的长远考虑,正如同多年前拆除出租车内的金属围栏一样,主动打通人与人沟通、防御的围墙,联接起城市微循环交通体系。

5 思考

新事物的产生人们必然有很多疑问,阻力重重,历代变法都是如此艰难,中央文件一出,诚然有很多人仍然抱有怀疑的态度,冷嘲热讽之言不断。但是不去尝试又怎能知道,借用《习总为何要拆除住宅区的围墙》一段话,与孙中山同时代的国父凯末儿,在1925年下令全国禁止戴传统的高毡帽,改戴西式礼帽,把土耳其这个“西亚病夫”,从传统伊斯兰国家强行拽进入了世俗文明之中。一个世纪前的土耳其尚能如此,更何况今日之中国,一带一路的引领者,亚投行之创建者。围墙拆除行动,若能从此使全民素质的跃升、交往空间的打开、城市公共交通空间的再造,受益颇多,岂不美哉。

参考文献:

[1]邱吉顺,王东宇,曹一平.中国的围墙文化与封闭观念[J].理论界,2005(1):75-76.

[2]拓莉娜.城市中心区交通微循环改善探究交通[J].企业管理,2014(5):139-140.

[3]谭果林.发展城市交通需要观念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103-104.

[4]刘喜文.关于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2(4):121-123.

Effective methods of building urban traffic micro-circulation-demolishing enclosure

Yin Huijun
(Taiyuan Academy of City Planning & Design,Taiyuan 030002,China)

Abstract:In light of city traffic jam problems,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city accessibility,communication space,new community and public buildings,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demolishing enclosure for building urban traffic micro-circulation,and points out problems needing solving in demolishing enclosure,so as to further extend public city traffic space.

Key words:urban transportation,enclosure,road,communication space

中图分类号:TU984. 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09-0019-02

收稿日期:2016-01-11

作者简介:殷慧君(1985-),男,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猜你喜欢

围墙城市交通道路
超越围墙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突然之间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围墙的信念
夏天的围墙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