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6-04-06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总站265400
李 晶 (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总站 265400)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
李 晶 (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总站265400)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猪是该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感染仔猪出现发热、腹泻、呼吸困难、肌肉震颤、麻痹、共济失调;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控作一介绍。
该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近几年发病率升高,已成为除蓝耳病以外危害母猪繁殖性能的第二大传染病。该病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易被临床诊断忽略,导致治疗延误,严重影响了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对提高猪场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意义重大
1 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间存在差异。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可存活5周以上。但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以及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敏感。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对其都有效。
2 流行性
本病主要通过与病猪和带毒猪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感染,也可通过配种、哺乳感染,母猪在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最易发,妊娠母猪感染后,可感染胎儿。
3 临床症状
母猪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感染母猪呈现顽固性不发情、流产等症状,产出的弱胎多为木乃伊胎和死胎;仔猪发病时多体温升高,出现神经症状,如头后仰、口吐白沫、四肢乱动且划水样运动,眼睑肿大,拉黄色稀粪,最后昏迷死亡;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即使有症状也是轻微的,只表现为一般性发热,精神沉郁,有的有呕吐、咳嗽等症状,一般4~8d即可恢复。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脑膜充血,水肿、出血,脑脊液增多,淋巴结肿大;胃肠黏膜可见卡他性炎症,胃底部有明显出血区;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体出血,水肿,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膜覆盖;有的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的出现肺水肿;肝脾出现黄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流产胎儿的肝、脾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5 防治措施
(1)猪场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定期消毒1次,粪便放入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猪场灭鼠工作,每隔2~3个月对猪场进行药物灭鼠,消灭伪狂犬病毒的传播途径。灭鼠药可以选择对猪危害较小的杀鼠迷,忌用毒性大的氟乙酰胺或者氟乙酸钠。发生疫情时猪场每2~3d要进行一次消毒,消毒液可选用安多福万金水按1:500比例稀释。(2)猪场要定时对猪群进行疫苗免疫。一般种猪每6个月背颈皮下注射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佐剂苗3ml,母猪在产前1个月左右加强免疫一次;种用仔猪28~35日龄注射一次1.5ml,4~6周重复注射一次,育肥仔猪30日龄注射1.5ml。(3)若发现伪狂犬病病例,可以用疫苗紧急免疫。仔猪有一头发病则全窝用活苗紧急免疫,剂量是1~1.5头份。母猪是2头份。再结合猪只发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症疗法。
收稿日期:(2015–10–26)
文章编号:1007-1733(2016)01-0073-01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