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翻转课堂探索专硕《艺术设计史》的教学新路
2016-04-06胡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胡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艺术设计史》课程之于艺术专业硕士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奠基作用。然而不同于学术型硕士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实践应用的思维与能力等方面。因此,本课程教学不论从教学思路、方法和目的上,都应匹配专业硕士的培养需要,加以调整、改革和创新,开拓一条属于专业硕士教学的新路。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恰好与该课程在专业硕士课程体系中的本质特征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相当密切的关联性和配适度。本文就以“翻转课堂”为切入点,来探讨专业硕士《艺术设计史》的教学新路。
1 “翻转课堂”的由来及其含义
翻转课堂,即Flipped Classroom or Inverted Classroom,本意为重置课堂内外的时间分配,并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迈阿密大学的Maureen Lage墨林·莱格、Glenn Platt格林·普莱特和Michael Treglia米希尔·崔歌利亚在其2000年的论文Inverting the Classroom: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翻转课堂:创造通向包容性学习环境之路”中提出的,论文还介绍了他们在教授“经济学入门”课程时采用的方式,以及取得的教学效果。
同年,J.Wesley Baker韦斯利·贝克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论文The classroom flip: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 side“翻转课堂:通过网络课程工具辅助教学”。主张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进行问题辅导,或者对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这种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最早开始使用,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学生更专注于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所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也不必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来讲授信息,而是用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而那些基本信息,学生只需要在课前或课后自主攫取,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尤其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总之,“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更真实的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探究性教学、混合式教学以及其他教学方法和模式在含义上有所相似,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催化了这种教学模式,它正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体系、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翻转课堂”并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绝不是用视频替代教师,更不是让学生孤立自学,其本质反而就是要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个性化的沟通方法。通过视频、互联网等教学工具,在课堂上节省大量的灌输式教学时间,转而给到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的时间。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随时与学生互动的身边导师。
同时,该教学模式有利于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课外学生已经通过视频了解了教学要点和基本理论,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与项目,与老师和同学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积极的学习中,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被动接受。而且在讨论中,教师不断解答或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这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教育。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模式是教师直接指导和建议式学习的混合模式。即一方面通过视频,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且课程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式的课堂讨论,教师给到学生建议式的教导,从而给学生较大的主动性和思考空间,让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2 《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教学目的
《艺术设计史》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对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的源流、发展及现状进行通论式的阐述,描述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的各个时期重要流派、重要人物、重要作品,展现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基本轮廓、构建基本框架。
本课程主要针对一年级艺术类专业硕士开设,目的在于通过对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的了解和研读,对未来的专业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有:1,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2,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3,“新艺术”运动,4,“装饰艺术”运动,5,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6,包豪斯,7,工业设计的兴起,8,现代设计的职业化和制度化,9,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10,世界现代设计,11,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从课程在设计学课程体系中的定位而言,要求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美学与艺术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设计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加以改进;能够理解设计活动中涉及的重要社会与文化因素,了解国内外传统文化差异,并能够将中国传统民族民俗元素融入设计思想中;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在创新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具有科学的环保意识;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文学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有健康的人文科学素质。
由此可见,《艺术设计史》课程除了要求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课教学掌握一些专业的知识和原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较先进的、科学的、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为学生今后的设计学习与实践提供理念支撑与方向指引。从某种角度说,正确的观念较之知识的堆砌对学生的成长更有价值和意义,这一点理应成为专业硕士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正因如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恰好符合了该课程的本质特征及其教学培养目的,两者具有的共通性是本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础所在。
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4 《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4.1 课时安排
本课程教学的课时数多为36课时,每周3学时,分12周完成,多由教师完全以讲课的方式完成;考察方式多以试卷的形式开展,且期终成绩占了很大比例。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宗旨,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安排改为每周4学时,分9周内容完成。每周都对应一个教学模块,分别为1)艺术设计的历史、2)艺术与设计、3)设计与科技、4)设计方法、5)程序与管理、6)设计的哲学、7)设计与文化、8)面向未来的设计。
每一板块仍保留了部分课堂教学导读。学生在预先通过课程视频掌握每一章的基本原理后,由教师选定与之相关的、有实际背景的艺术设计专题或设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在课堂上讲授相关内容。教师主要负责引领、讲评和提示。
4.2 主题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用若干综合性的艺术设计问题,在“翻转课堂”的时间,通过互动讨论和教师要点辅导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
在这个环节,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负责课堂秩序的管理、课题讨论的组织,以及教学过程的记录和答疑。
学生则被分成若干小组,分两个阶段展开讨论。第一阶段在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观点和结论等,并选择代表参加下一阶段讨论;第二阶段则进行小组间讨论,先由每组代表在讲台上陈述,然后由其他同学提问和相互辩论。
4.3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考核:
第一部分是“翻转课堂”的环节,占60%的比重,考核的是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以及讨论环节的表现。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第二部分是课堂小论文的撰写,考核的是学生对艺术设计理论环节的掌握及表现,占30%的比重。此外的10%是学生出勤与课堂纪律的考察。
4.4 教学效果
通过“翻转课堂”的课程改革与创新,以及考核的结果,我们的学生初步具备了以下的综合能力:
1)基本把握了艺术设计本质特征及其范畴等概念;
2)能够从多方位的角度思考与艺术设计相关的问题;
3)初步具备了解决艺术设计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4)基本掌握了艺术设计发展和演变进程的知识;
5)初步具备了对艺术设计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
6)能够从复杂多变的客观实际中,明确设计目标、确定设计策略、提炼设计要素。
7)基本具备了结合实际问题,为开展艺术设计工作做好准备的能力。
5 总结
通过本文关于“翻转课堂”的概念、发展历程与深刻含义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其与《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本质特征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相当密切的关联性和匹配性。进而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也在课时安排、主题讨论、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教学改革和创新,并论证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得到很大的变革,教学理念能够进一步与国际化接轨,教学效果也必然取得显著的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或许未必适应于所有课程教学,但却非常适用于《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改进。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丹)阿德里安·海斯.西方工业设计300年[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3]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4] 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