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黄花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6-04-06张波
张 波
(四川省渠县茶果站,四川 渠县 635200)
渠县黄花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张波
(四川省渠县茶果站,四川 渠县 635200)
摘要:黄花又称黄花菜、金针菜,为百合科黄花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观为名花、食为佳肴、用为良药”,是渠县的地方特产。渠县黄花因“加工考究,无污染,色泽黄润鲜明,香气浓馥,肉质肥硕,条干粗长,嫩脆爽口,各味皆调”而享誉全国。近年来,渠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黄花产业化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努力拓展黄花基地规模,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市场开发和品牌创建,不断创新基地建设体制和机制,黄花已成为渠县最具特色的效益农业。
关键词:渠县;黄花;现状与对策
1渠县黄花产业化发展现状
1.1基地规模快速拓展
2014年底,全县种植黄花5700hm2,年产干花1.3万t,产值5.2亿元。渠县黄花主导品种有金针早、渠县花、猛子花、冲里花等,主要分布在望江、清溪、屏西等20个乡镇。近年来,县重点在渠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望江乡、清溪场镇、屏西乡、射洪乡、青龙乡、有庆镇、中滩乡、渠南乡等8个乡镇24个村建黄花核心示范片2300hm2,其中“望江-青龙”万亩黄花基地和“清溪-射洪”万亩黄花基地先后被认定为四川省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以清溪、望江、屏西为核心的“西部黄花产业带”已逐渐形成。
1.2良繁体系建立健全
一是在望江乡武坪村建立了黄花良繁母本园,面积33.33hm2,每年可提供优质黄花合格种苗1000万株以上;二是在望江乡武坪村、青龙乡双河村建黄花品种资源圃3.33hm2,收集国内各地黄花品种16个,进行黄花优良品种的繁育和筛选,为黄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1.3科技服务网络完善
在黄花示范区内生产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狠抓黄花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望-青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建设,示范带动全县新建黄花产业基地333.33hm2。目前,全县黄花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666.67hm2,年产干花1.3万t,年产值达到5.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7.6%。县农业局主要负责全县黄花生产技术指导,技术人员经过多年黄花生产实际,总结并归纳出了一整套黄花标准化生产技术,并组成“黄花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乡镇有专业黄花技术指员,村级培养黄花技术骨干,社有种花大户、技术带头人,逐步建立“专家包乡镇、技术员包村、技术骨干包社、种花大户包其他种植户”的县、乡、村、社四级服务体系。
1.4产后加工已经起步
目前,我县有著名龙头企业四川省宕府王食品有限公司专职黄花加工、销售,引进黄花保鲜加工生产线2条,年加工鲜花5000t,加工销售干黄花产品700t,开发的四季黄花、新型干制黄花、黄花什锦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1.5专合组织不断发展
我县已创建黄花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望江富民黄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民黄花农民专业合作社、鑫隆黄花农民专业合作社、清溪黄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屏西人和香椿黄花专业合作社、射洪龙须黄花农民专业合作社、渠县强农黄花农民专业合作社),专合组织参社农户达3000户,培育黄花产业农民经纪人200余人,大大提升了广大花农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1.6品牌建设成效显现
渠县黄花因其独特的品质和上乘的质量而享誉国内外,屡获殊荣。1993年获泰国曼谷博览会金奖;2002年被四川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在历届西博会上,渠县黄花获“金奖”、“名优农产品”、“最畅销农产品”等奖项;2007年渠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黄花之乡”;2009年渠县黄花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0年渠县黄花“证明商标”被成功注册;2011年渠县黄花取得绿色食品认证。
2渠县黄花产业化发展机遇
2.1自然条件优越
2.1.1气候适宜渠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8℃,春季回暖快,2月上旬均温回升到5℃以上,有利黄花幼苗出土,4月中旬,日均温稳定在15℃,是黄花分蘖大好时机,抽“箭杆”(花茎)和现蕾时,日均温已达到18~20℃,从幼苗出土到黄花全部收完,总积温在3000℃左右、雨量540mm、日照660h。
2.1.2土壤肥沃渠县黄花产区土壤类型属中、浅丘紫泥土,土层较深厚,耕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氮、磷、钾及矿物质含量丰富。渠县特有的光、温、热、水条件,非常适合黄花菜的生长发育,因而生产出的黄花菜味道独特,品质优良,质量上等。
2.2扶持力度加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黄花产业发展,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渠县黄花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黄花产业发展的决定》(渠委发[2009]26号)、《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渠委办发[2011]153号)、《关于印发渠县2013年新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渠委办发[2013]40号)、《渠县2013年黄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渠委办发[2013]号)等一系列文件。县本级财政投入黄花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逐年递增,2011年投入200万元、2012年250万元、2013年330万元、2014年350万元。
2.3项目支撑有力
近年来加大了中央、省级财政项目争取力度,2012年争取“2012年四川省财政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项目”资金200万元,用于黄花标准示范园、母本园建设和购置黄花干制加工烘干设备。2013年争取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资金400万元,对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设黄花保鲜贮藏库、黄花烘干设备给予补贴,提升了黄花产地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切实解决鲜花集中上市滞销伤农难题。
3渠县黄花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规模效益难以显现
全县黄花现在总面积还不足6666.67hm2,大多零星分散种植,仅核心基地2333.33hm2相对集中连片。同时黄花种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采摘需劳动力较多,而现今农村在家都是“9961”人员,家庭种植黄花面积有限,种植达0.67hm2以上的大户都很少。基地拓展速度慢,且现有黄花基地内沟、凼、池、渠、路等基础设施还不配套,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同时,乡镇之间黄花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黄花种植仅仅局限于少数几个村社,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3.2产后加工能力不强
县内缺乏以黄花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黄花加工企业,现仅有宕府王食品有限公司一家黄花加工企业,加工能力有限,仅占全县鲜花产量5%,绝大部分仍靠农户采用 “柴火蒸、太阳晒” 的传统方法进行加工,而传统加工方法往往受天气影响较大,阴雨天容易造成黑花、烂花,黄花损失严重时达30%以上,且产品质量不高,销售价格低,严重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3.3鲜花市场营销不畅
渠县鲜黄花在每年6、7月份大量集中上市,据调查,在6月20日至7月20日,仅有庆-望江黄花产业带花农每天摘鲜黄花10万kg以上,且90%以上是通过市场鲜销,而我县目前鲜黄花销售主要是通过黄花农民专业合作社、黄花经纪人销售,黄花鲜销价格很不稳定,早花少销售价格极高,中花产量大上市后价格快速回落,出现互相杀价,打烂仗的局面,导致黄花在盛产期内出现花贱伤农的情况,严重挫伤了群众发展黄花的积极性。
4渠县黄花产业化发展对策
4.1加大投入拓规模
加大资金投入是促进黄花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加大县本级财政支持。主要是在投入数量及幅度方面,投入比例要高于财政经常性增长幅度,投资结构可向特色产业倾斜,每年县财政投入黄花产业发展资金占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总额的20%以上;二是要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对农业、水务、财政、扶贫、国土、林业、畜牧等涉农项目要规划引领、产业优先、统筹安排、打捆使用,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效益;三是要加大社会资金投入。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导农民投资投劳,企业投资融资,全力构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4.2培育主体重加工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水平低是制约黄花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一是要大力引进、培育、壮大黄花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二是要依托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支持专业合作社、黄花种植大户建设一批黄花烘干设施和组装式冷藏库,切实提升黄花产后初加工能力。
4.3创新机制惠花农
为切实破解“梅雨伤花、花贱伤农”这一难题,一是要打卡直补建基地。对新植黄花,县财政按照补助1000元/667m2标准打卡直补给农户,充分调动花农种植积极性;二是收购政策惠花农。每年5月份前,县上在调查走访村社干部、农户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当年鲜黄花最低保护价,最大限度保证花农利益;三是奖励扶持促发展。对开展黄花鲜销、加工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县财政分别按100元/t、400元/t给予奖励;四是市场监管强保障。县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要在黄花基地驻派工作人员,全程督导鲜花收购工作,坚决打击压价收购、打白条等行为,切实维护花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