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国营林场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2016-04-06吕婷婷
吕婷婷
阳城县国营林场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吕婷婷
(阳城县国营林场,山西阳城048100)
【摘要】县级国有林场是县域林业建设的主力。分析了阳城县国营林场现状、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改革与发展的建议,为县级国有林场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阳城县; 国营林场; 发展建议
1林场现状
阳城县国营林场(以下简称林场)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场在职职工86人(在编人员31人),退休职工8人,其中在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人。1959年建场,经营总面积7 487hm2,52个林班,全部为林业用地;森林覆盖率83%。有5 513hm2划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827hm2划入国家公益林,市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6 653hm2,防火通道35km。近年来新拓展了养殖、服务、苗木销售、工程绿化等业务。
1.1经营面积和覆盖率增加
截至2015年底,林场经营面积由建场初期的2 000hm2增加到了7 500hm2,森林蓄积由8.0万m3增加到19万m3;森林覆盖率由25%提高到83%。2002年,为了加强对天然侧柏林和林内爬行类动物的保护,从林场中划出一部分成立了山西省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营总面积1.0万hm2。经过50多年发展,林场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2育苗基地建设成效明显
2013年通过公开招标,承接了阳城县万亩苗木芦苇河试验示范基地一期工程,投资3 026万元,并在基地附近修建了1 300m3水池,用于灌溉。同年,引进江苏红豆集团红豆杉快繁技术,投资213.46万元建起了红豆杉苗木培育基地,育苗17.33hm2,目前已经培育出适合本地气候环境的苗木和盆景;购置了5.0t~10t吊车2辆,用于绿化施工。
1.3固定资产总额增长显著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后,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停止,林场没有了经济来源,按时足额发放人员工资成为当时面临的首要难题。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在积极抓好森林保护的前提下,先后拓展了绿化工程、苗木销售、服务、养殖等业务,承接绿化工程6 532.45万元,固定资产由2004年的103.2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408万元,实现了快速增加。
1.4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修建了7个管护站、2座瞭望台、4间防火物资器材储备库,组建了森林防火专业队,配备了运兵车、防火物资专用车、防火专用水车、森林防火指挥车,购置了GPS巡检仪。灭火机具由过去的17台灭火机、10把二号工具增加到现在的150余台。防火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从1959年建场以来,未发生过大的森林火灾。
1.5病虫害达到了有效防治
近年来,林场修建了标本馆、实验室、森林病虫害防治专库,购置了大型车载病虫害防治喷雾机1部、动力喷雾机20余台,组建了专业的病虫害防治队伍。购买了350余本防治病虫害的书籍,及时方便林场职工学习和应用,并多次请教省、市、县的林业专家和病虫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经过多年的努力,林场范围内的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1.6职工民生状况有所提高
2015年,财政预算内人员工资已由过去的45%提高到了51%,社会养老保险按时足月交纳,年平均工资提高到了5.70万元。未纳入财政预算部分的职工工资,也通过各种渠道创收,按月发放给职工。同时,职工的办公环境和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好地调动了林场职工投身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2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林场目前存在困难:一是森林资源多分布在山地,立地条件较差,树种单一,林分质量普遍不高,生态功能正在减弱;二是经营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林分防火和防病虫害能力总体上依然较弱,一遇森林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三是国家对林场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建设资金投资少,很难解决实际困难;四是林场功能定位不准,人员编制设置不科学,体制不顺,制约林场的发展;五是林区点多、面广、战线长,林道雨水冲刷、自然损毁严重,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六是森林管护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3林场改革与发展建议
3.1加快林场体制改革,明确林场主要功能发挥
县国营林场保护着县域西北部最优质、最精华的森林资源,对全县8个乡(镇)及周边地区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作用,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中条山交叉地带的河流源头、水库周边等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区域,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绿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责,此外还承担少量的市场化经营职责。因此,建议将林场划为一类公益型单位,按从事自然资源保护类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及公用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资金预算应确保及时到位;明确林场主要功能,把主业放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上。
3.2提高营林技术,营造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
从目前的生长情况来看,林场管护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简单,生物多样性不高,生态功能正在减弱,易发生病虫害和森林火灾,而混交林具有增强林木抗逆性、较好地改善林地立地条件等优点。建议制定省级森林抚育技术规程,逐步形成以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可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营造该林分结构:如果是宜林地,可以采取针阔混交的方式,种植适宜的乡土树种,营造复层异龄混交林;如果是针叶纯林,可以通过逐步改造去营造;如果是灌木林地、疏林地、低效林,可以在尽量少破坏现有植被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进行补植;如果是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及部分灌木林地,可以采取全封或轮封的形式,积极倡导近自然林业,从幼林开始选择目的树,并只对选定的目的树进行单株抚育,即除草、割灌、疏伐、整形和修剪,人工促进森林的天然更新。
3.3通过公开招聘和社会化购买,解决人才需求问题
一是公开招聘。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科学界定岗位职责,完成定编、定岗、定责,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当急需补充后备人员时,应根据林场自身工作需要,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申请所需的人员类型和数量,因地制宜提交人才需求计划,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式,适当放宽准入门槛;加强林场职工培训,为林场内部注入新鲜血液。二是社会化购买。对于从事森林管护、森林防火、苗木销售、后勤服务等人员,除了应该加强培训之外,关键是要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实行社会化购买。这些市场化的职能,要逐步与林场分离,起初可让临时工来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由被动经营转为主动经营,最终要过渡为面向社会化购买。林场可以通过合同或委托的方式,采用公开、公平的方式与具备各项资质、资金等有能力的公司签订协议,经费从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管护费中支出,不足部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3.4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林场资金紧缺问题
一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一些能够促进生态和民生而又暂时很难分开的经营性活动,不可硬性取消,可组建经营实体,实行市场化运作,逐步与林场分离,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林场出资享有所有者权益,维护国有林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鼓励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在确保森林生态稳定的前提下,鼓励职工、社会资本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种植、林业养殖等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三是托管部分集体林。利用林场森林资源管护人员和技术上的优势,可对与林场交叉的集体林进行委托管理,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市、县分级筹措,与中央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配套使用。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林场水、电、路、房屋、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县级政府建设规划或专项计划,有效解决林场的实际问题,提高森林保护和森林培育的质量。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4707(2016)03-014-02
doi:10.3969/j.issn.1005-4707.2016.06.005
【作者简介】吕婷婷(1986-),女,2014年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阳城县国营林场工作。
【收稿日期】2016-04-15;【修回日期】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