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之思考

2016-04-06罗云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课堂理念特色

罗云

【摘 要】本文从“设计科学,与时俱进;更新理念,转变模式;展示提升、探究体验”三方面阐释了新课改背景下编写的现行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研讨与练习”板块习题的新特色和新理念,突出了教材设计的科学合理和注重实效的特点,以引领师生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理念 特色 新课改 新课堂 新习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96-02

为了使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7年3月第2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3年3月第1版)(均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语文教材)两套人教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中每课的“研讨与练习”板块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具实效性,众多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专家倾注了智慧与心血,本文从以下三方面阐释这套教材每一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是如何体现和诠释“新课改、新课堂、新习题”这一特色和理念的。

一、设计科学,与时俱进

本教材“研讨与练习”板块的突出特色是“设计科学,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和普适性等特性。

编者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精心策划“研讨与练习”中的每一道题,力争设计科学,与时俱进,体现当今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改革成果、智慧与思想。“研讨与练习”板块主要由“简述、理解、体会”这一类思考题和“读一读,写一写”(固定栏目)练习题组成,这一类题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通过眼、脑、手、口、耳等器官的综合运用,全程参与习题的思考和练习。语文教学归根到底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教材科学设计听、说、读、写训练题型,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这种含有能力梯度的题型设计是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学习训练提高综合素质。这一类题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符合语文科的学科特点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时也符合该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中韩愈的《师说》一课中“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这道题属于理解应用题,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编者的设题意图是让当今的学生以现代观念总结归纳本文作者韩愈所提出的“学必从师”观点的进步意义,并联系本文第三段谈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既要理解本文的主旨,又要联系实际针对时弊谈谈自己的认识。这样的习题属于开放性的作业,非定向,多角度,解题方法和思路有多种,答案也不是唯一的。教材习题的编排和设计体现了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创造应用以及注意课内外联系和进行有效拓展的原则,可有效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运用及阅读迁移能力。习题的设计具有严密的系统性、逻辑性、层次性,题型灵活多变。教师喜教易授,学生乐学爱练。这样的习题设计真正称得上“设计科学,与时俱进”!

二、更新理念,转变模式

本教材“研讨与练习”板块的显著特色是“更新理念,转变模式”。结合新课改实际,凸显新课改理念,突出新课改实践。

现行语文教材的“研讨与练习”已形成一个大语文、大课堂、大教育学科的有机整体和格局,应用性、系统性强。习题设计注重学生对选文的阅读理解和评价;注重提高学生文本研读能力;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教育;注重学生独特体验和领悟,开拓学生阅读视角,丰富文学素养;注重学法的引导;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注重联系实际的迁移拓展。练习的题型、内容、方式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制定,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题目选材新颖,设题内容多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切合实际,使全体学生能全程有效参与,力求凸显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一方面,语文教材在“研讨与练习”不仅编排“简述、理解、体会”这一类研讨性大题型(例如上例);另一方面在“研讨与练习”中又编排了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让学生“读一读 写一写”等须理解记忆的题型。例如,本套义教教科书八年级下册阅读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研讨与练习”中第二题(括号中的注解为作者所加):

下列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分别说说你的理解。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朝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朝杜牧《赤壁》)。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这几组名句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道习题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名句,多元化解读古诗词,学会多角度品读鉴赏古诗词,培养学生以“情”品文鉴赏诗词的能力,同时丰富学生文学素养,提升文学品位。尤其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引申为人生道路上不论碰到何种困难或挫折,要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和乐观向上的心态。通过诵读、鉴赏和评价古诗词潜移默化渗透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学中可结合本册第六单元诗五首“研讨与练习”习题进行迁移拓展,训练学生运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方法,提高鉴赏水平。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品读、比较、鉴赏本册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古诗词作品,以微型课题研究作为教学范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三、展示提升,探究体验

秉承“展示提升、探究体验”的理念是本套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板块的第三大特色。依据新课改理念,习题在整体设计上融三维目标于一体,通过材料创设情境,通过情境的体验、文本的感悟、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熏陶,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

本套义教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第1课以毛泽东同志的名作《沁园春·雪》开篇,这首词气势磅礴,意境奇伟,想象奇特,豪迈奔放,最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编者以一代伟人的名作为全册的引领,可谓是别出心裁,匠心独运。而在本课“研讨与练习”板块设计的第一题习题:“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从这道习题可知编者的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赏析本首词后,要感悟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赞美的豪迈之情;二是让学生借鉴运用本词的多种修辞(拟人、夸张、比喻)和表现手法(动静和虚实结合等)用自己的话描绘北国雪景,意在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本课“研讨与练习”板块设计的第二题习题:“仔细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编者的意图是:这几句话堪称全词的点睛之笔,是词眼,有统领全词的作用。通过学生品味、对比、探究体验历史和今朝的“风流人物”,感受到词的意境、情感、力量的美,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体验过程中培养积极、勇敢、自信、坚毅的生活态度和高尚情操。本课“研讨与练习”的最后一道习题是:“读一读写一写: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编者意图是通过学生的多次读写熟练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提高书写能力,加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中不能忽略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几道题从“积累、探究、提升、体验”等角度来实现其教学目标。

有了对一篇篇课文的品读,有了对一课课习题的探究,疾行在新课改路上的教师们,创新意识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将有效提升,创新途径将逐渐拓宽。

【作者简介】罗 云,男,现就职于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新课堂理念特色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浅析中学体育新课堂教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