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制造专业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探索

2016-04-06农立新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机械制造实践探索

【摘 要】阐述机械制造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点,以及机械制造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机械制造 产学研一体化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63-02

随着科学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机械制造专业要破常规,改变旧有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教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实践和探索产学研与专业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新思路,逐渐开创出一条新的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道路。

一、机械制造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点

(一)机械制造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机械制造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为既定方针,理论教学与产业实际密切结合,以务实求真的态度,开展学生专业知识与教师产业研究、学生实习活动与教师教学实践、学校专业建设与社会产业实际互相统一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校、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在校企或社会相关产业企业实习得到的实践经验相互印证,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产业技能,同时,将实践经验反馈给学校使其进行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的改造升级。

学校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实际是为了将课堂的理论知识通过产业岗位的实践,培养出切合社会实际现实需求,符合社会行业、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机械制造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

学校机械制造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在于做到三个一致。首先,要做到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师的教学研究相一致;其次,要做到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与教师的实践经验、体会相一致;最后,要做到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的建设与培育,同社会企业的需求相一致。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其本质上就是为了把学习、实践与就业三者紧密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将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点贯穿一线。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思路就是紧紧抓住社会的需求办好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老师的研究方向、理论实践等,在带给学生需要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改进教学模式思维,依托产业办好教育工作,同时又利用教育推动产业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就是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让学校老师与学生在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中共同成长提高。同时促进产业发展,实现校产联合,使得专业和产业共同发展。

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就是打破以往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的单调的教育方式,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生产工作经验有机结合,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建立学生、学校和企业共赢的机制。

二、机械制造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途径

(一)主要方式

学校是学生与社会企业的枢纽,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的内在本质和要求,学校教育的开展可以基于这一前提来执行。在机械制造专业,一方面,学校大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在一体化的教学中,充分把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锻炼出理论知识扎实、职业技能过硬的学生。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机械制造业的实训基地,比如与造纸厂、配件厂合作,按照教学相结合原则,使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做到企业即是课堂。学生可以在训练营完成理论知识到模拟,再到实战一系列的步骤,把学校和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毕业走出课堂就可以与社会“零距离”接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学以致用,走进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又可以让学校在这种新的模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企业也能获得人才。

(二)实践路径

1.建立理论知识与产业技能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做到学以致用

学校应当将注重传统的课堂理论教育模式逐渐转移到学研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来,进行专业基础课类别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在传统教育中的比重。教学课程的内容要科学合理,切忌教条空洞,与社会实际脱轨。从教学伊始就树立起学生的职业意识,开展未来职业规划。学校职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可以通过开展校园职业知识、技能大赛,模拟招聘和学校企业合作“1+1”等方式,鼓励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意识,增加相关社会实践经验。同时学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课程培养,组织相关职业资质证书的考试,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2.开展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模式,做到学有所成教学上要做到协调统一,要实现课堂理论知识与学校学生专业相统一,实践教学与社会职业技能要求相统一。但是前提条件是要从实际出发,重点凸显实用原则。例如在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学校可以参考引进了江苏杨思学校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了快乐教学、生本教育等方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展现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既保证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充分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互统一,让学生学有所成。

3.建设“双师型”“科研型”师资队伍

为了保障学校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学校应当极具前瞻性地开创“双师型”“科研型”的战略目标,即打造一支强大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教学水平高超,同时又拥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极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争取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内,逐步培养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1)让所有在职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骨干专业教师培训班;(2)教师必须到产业基地或集训中心实践和学习;(3)教师要通过对外考察及时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工艺和生产规则以及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自己的实践教育水平;(4)邀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指导学生的实践课堂教学。

4.开展产学结合实践,提高深化教学教育质量

机械制造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建设好专业与社会产业一致的产业实训基地。产业实训基地是连接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桥梁。建立机械制造专业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学校要加强与社会企业合作,大力建设与专业相关的实习训练基地;与有关单位和部门创办校园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将学校的实践教学放在训练场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在互相对比参照中摸索出正确的发展道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机械制造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了高效的课堂,符合现代职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对于学校教学方面来说,开展新的培养模式,为教学改革积累经验;对于学生来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和专业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自己的职业信息,明确了自己今后发展的职业道路,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杨.机械制造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34)

[2]钟志贤,孙宝福.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6)

[3]宋欣颖.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电大理工,2011(1)

【作者简介】农立新,男,壮族,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处副主任。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机械制造实践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浅论节能设计理念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