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视野下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6-04-06林广婷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摘 要】分析当前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构建立体教学模式,应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全人”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立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29-03

教育的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使人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即“全人”。20世纪70年代开始,源于北美的“全人”教育思潮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运动,影响了各级教育。在我国,“全人”教育虽然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但它的内涵与中国的教育传统是吻合的。《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兼顾了人的道德和实际技能,从整体上看其实就是“全人”教育。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马克思认为,人既具有动物的本质,又有超越动物的特性,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教育就是促使人实现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完全合一。在思想多元的社会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般意义的知识传授,而是关注“人”,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的良好行为的养成,它在培养自由全面发展新一代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格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一的“教”与“学”很难完成这一任务。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建立起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模式,让教育与家庭、生活、日常行为等紧密结合,让教育始终处于“过程”,在“过程”中完成人格的不断再造。

一、当前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中职思想政治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平面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为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然而,由于各种因素,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人格的养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塑造学生思想人格的课程,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它当作“技术”性课程,教学过程围绕知识点展开,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课堂教学是教科书的复制过程,学生的学习则是被动地跟学,教学评价不是针对学生实际的思想人格,而是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真正的素质,而是教师为教学而教学,学生为学习而学习。从根本上说,这样的教学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审美能力、缺乏创造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书本知识讲解为主,教学内容局限于本学科,很少兼顾其他人文、历史、艺术及自然科学,使得学生封闭于烦琐、枯燥的学习之中,限制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正是过度强调硬性知识的学习,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也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有针对的引导,有的教学甚至简单地以分数衡量学生的思想素质,忽视了学生独立的个性和人格,把学生视为纯粹的知识接收器,这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教育局限于课堂,忽视了外部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学校、家庭、社会都是育人的场域,而我们的教育却集中于课堂教学,对学校之外的各种因素缺乏足够的关注。当前,网络已成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的推动下,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从网络向社会、学校蔓延,对中职学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如何面对这一现实,打好“网络仗”,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为了应对网络对思想政治的挑战,借助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已开始,但与急剧变化的现实相比,仍然不免显得滞后。中职学生理想信念不强,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对他们的影响都很大,与现实巨大变化相比,我们的教材、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不免陈旧、落后,这就很容易使得教育教学存在脱离现实的危险。另外,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有其特殊的经济和人文环境,它对学生思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我们开展教育不可忽视的背景,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这一语境来展开,只是在课堂上“单兵作战”,对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很难从内心上打动学生,甚至无法改变他们的心灵现状。

(三)教学评价的单一性。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动态的过程,而在实际中,考试成绩是教师评定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的重要标准。我们只是注重课堂知识的考察,忽视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知识的外化,重课内轻课外,纯粹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素质,不是把思想政治课视为提升自身修养、素质的课程。在评价方法上,纸质考试是评判学生的唯一指标,只是注重纸面的问题,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变化视而不见,没有深入学习主体的实际,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这样的评价是很片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要求评价多元化,但在实际的运作中,无论是在学校层面还是教师个人都很难协调不同的评价要求,纸质考试仍然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

二、实施立体化教学的意义

思想政治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课程,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真正地起到育人的效果。立体化教学关注校内与校外环境,将育人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始终将“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教育,还原教育的本质。

(一)实施“全人”教育的有效途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制定了中职学校的德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四有”新人,这是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可见,思想政治课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试图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全人”为其教育教学目标。立体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沟通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论,渗透学生成长的“过程”,让理论学习变成具体的知识,促使学生学习和行动的主动。

(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育以考试为导向进行教学,违背了教育的目的和规律,改革这种畸形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教育的共识。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素质教育适应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教育的最强音。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备受时代的青睐,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的素质教育显示出了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然而,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填鸭式”教学在一些学校依然盛行,不少学生仍然没有能够从学习工具中解脱出来。立体化教学将有助于我们打破传统教育的牢笼,真正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中职教育的需要。中职教育一方面是职业技能、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职学校往往是重技能轻德育,德育往往流于形式。随着中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仍然有待提高,如果培养出来的中职毕业生缺乏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理想信念模糊,必然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这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是完善中职教育必备的环节,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全面发展”。人是教育的核心,健全的心智和完美的人格是教育的目标所在,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病是忽视了“人”,只注重知识的单面传授,忽视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是源于内在的需要,而不是外力的压迫,这种“内在学习”是“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教学活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活动,这就需要我们从人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思想政治课理论性比较强,纯粹的理论讲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要考虑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教学的过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态度、情感等因素;既要考虑到教,也要兼顾到学,让教与学充分互动。同时,我们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通过情境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具体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和个别性差异,在共性教学之下剖析个别学生的的特殊情况,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情感关怀和人格魅力,以情感育人。思想政治课表面上是一门学科,其实它的教学具有整体性特征,既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审美能力,又要培养他们的情感、创新能力、社交能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核心,放弃片面的知识讲授的做法,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二)整合校内外资源进行教育。进入新世纪,互联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中职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勇于挑战和创新,互联网是他们了解未知世界的重要窗口,中职生已成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对他们的影响至为深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是学生了解世界的通道,能够让他们自由地发表言论,加强与他人、世界的交流,同时,网络上遍布各种毒素,中职生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毒害。互联网的普及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新的挑战,仅仅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已不合时宜,德育工作者应该了解网络技术的特点,认真研究网络对中职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了解中职生关注的网络事件,将这些网络资源搬进课堂,让它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对具有健康思想倾向的要积极宣扬,而对低俗、颓废的思想坚决抵制,让思想政治课始终与时代保持同步,防止课程教学“空置”。网络进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后,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加丰富,因此,教师必须以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对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感化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家庭是中职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性,从根本上看,家庭在育人上也负有相当的责任。现在的一代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恩爱有加,过度迁就、过分保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既有相吻合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思想政治课应该正视这一问题,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努力做到步调一致,将学校与家庭建立起德育联盟,共同把“人”育好。

(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教学评价一直是思想(下转第45页)(上接第30页)政治教育主要的评价方式。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是育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而且还应该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上看,评价应该有教师的评价、班级的评价、个人自我评价三部分;从内容上看,应该有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方法的评价;从评价方式上,应该有教师评价、班级评价、个人自我评价。通过多个角度的评价,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也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了让评价达到理想效果,每一次评价都应该坚持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充分发挥民主,让教师、学生畅所欲言,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让评价起到再发展的作用。另外,中职教育具有校企合作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延伸至企业,让企业根据他们的用人标准参与到评价中来,让思想政治教育真实地落到实处。

随着中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如何培养“人”成为当前中职教育的突出问题,将立体化的教学思想引入思想政治教学,更有利于我们解决“全人”教育问题,也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诸多难题,是符合中职教育发展现状的。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秦亚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6)

[4]刘贵富,田贵才.信息环境下高校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作者简介】林广婷(1984— ),女,广西陆川人,广西玉林市卫生学校助教。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