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工作室”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16-04-06覃祖能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

【摘 要】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历来强调“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在教学中引入工作室制度模式,是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合理构建工作室、创新教学模式、解决实际难题三大方面,就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工作室制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作室 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26-02

在教育实践中,最早提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是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该模式强调以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工作室”这一真实运营环境中接触到实际工作流程,进而实现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早期,工作室制模式多用于较高学历层次或部分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培养中,直到近年来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才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得到关注。现结合教学实践,就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进行粗浅探讨。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构建工作室

项目工作室教学首先是设置具体工作室,工作室的设置要科学、合理,既要符合市场需求又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面向IT行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岗位,如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维修、办公自动化应用、网络组建与管理、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站客户服务、数字监控施工与维护等工作,学生除了必须具备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相关技术技能,含计算机组装、调试、检测、维修、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管理、计算机辅助制图、图形图像制作,等等。基于以上专业定位,在设置工作室时,可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学校原来的课程组分配进行合理设置。如专业基础工作室、网站设计与开发工作室、电脑组装与维修工作室、平面设计工作室、软件开发工作室、软件营销与服务工作室、多媒体制作工作室等。而在具体的工位种类方面,每个工作室侧重点不同,如图文工作室的具体工位种类包括业务推广、文字录入、文字编辑、图片编辑、图文混排、打印出图、复印覆膜、胶装裁切、送货安装、后期服务;平面设计工作室的工位种类包括橱窗设计、广告设计、封面设计、画册设计、名片标记设计;网站设计与开发工作室的工位种类有网站制作、网站宣传、网站维护、电子商务,等等。在规模方面,可由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及本专业优秀教师组建工作团队,每个工作室1-3名指导教师,学生以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招募,人数以每期15人左右为宜,以确保指导教师与学员之间有足够的交流时间,提升工作室成员的学习效果,同时工作室还需具备相应的硬/软件条件以及软环境,如多媒体制作工作室的软硬件设施主要有图形工作站、三维扫描仪、数码相机、数字绘图板、打印机、大容量移动硬盘、素材光盘、3DMAX、PhotoShop、AfterEffect、AutoCAD等。在承载基地方面,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均可,如平面设计工作室的载体除了校内,还可以选择平面广告公司、图书出版社、传媒公司等。在管理方面,可按照企业规程对学员进行管理,并可邀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主管共同参与管理,以使学生能提前感受到与真实的工作环境相似的企业氛围,从而为将来更好地与社会对接打下基础。

二、以承接项目为核心,创新教学模式

以往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围绕不同的学科、学年对各个班级进行授课讲解,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致相同,分量平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传授的虽然都是彼此连续并相对完整的“课”,但由于每门课程都是单独开设的,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关联应用,而且教师在授课中的一些知识和案例多年来一成不变,难以适应学生今后实际工作中工作岗位对技能综合应用的要求。而“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承接项目为主要任务”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封闭式教学的补充和改革,它强调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校教学与社会就业的自然衔接极为有益。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由指导教师对工作室的运行进行全权负责,并尽可能地以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运作,在无项目的情况下,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模拟真实工作项目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分组,将项目任务分给各组学生,学生则以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以组为单位团队共同协作按进度完成任务,接着由教师对各个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指导学生不断修改方案直至项目的顺利完成,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实践情况、作业等三方面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考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上,对于连续两月考核不合格学员给予暂停其成员资格,直至达到规定学习水准。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对工作室学习的积极性,可结合学校相关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如给予参与了企业真实项目且为工作室产生经济效益的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给予在各种学科竞赛中得到名次或在一些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中有所贡献的学生一定的奖励或年度评优优先考虑,等等。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确保工作室制教学的顺利实施,除了学生的考核评价外,还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对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围绕三大问题,促进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中职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该模式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解决,具体如下:首先,师资问题。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从原先的封闭式教学转向面向生产实践的开放式教学,除了原先担任的课程教学外,更要协助或全权负责指导项目设计和企业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较高教学水平、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以及实验动手能力,而目前很多教师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学校有必要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地安排相关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兼职和挂职锻炼,以培养一批能掌握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新技术能力的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还要继续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从企业聘请骨干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队伍来加强校内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其次,项目来源问题。工作室的可持续运营离不开充足的项目作为基本保障,虽然工作室可以开展模拟项目的教学,但只有来自企事业单位的真实项目才能让学生更真实地融入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中,促进学生的职业体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室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从而有效弥补传统类型教学模式的不足。最后,学生的素质问题。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基础,然而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实际的项目运作过程中较难按照进度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且此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因此,如何保证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按时按量完成、如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成绩评定,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总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历来强调“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在教学中引入工作室制度模式,通过模拟真实工作项目或承接企业技术项目为教学载体,既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开发能力,又方便了学生直接与社会接轨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同时通过项目承接还能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真正实现了学校、学生以及企业的三方互利共赢,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方彦,屠添翼.工作室制下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大众科技,2013(7)

[2]刘凌.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J].广西教育,2012(5)

[3]包之明.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思考[J].广西教育,2015(1)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二级立项项目“基于‘工作室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覃祖能,女,广西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教育。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工作室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