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老舍《茶馆》中人物的类型化塑造

2016-04-06介小玲

青年文学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物茶馆

摘 要:《茶馆》是老舍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之所以《茶馆》这么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老舍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塑造出众多极富创造性的小人物,并在文中体现出作品独特的思想内涵。老舍塑造人物众多,因此本文主要从《茶馆》中主次人物的合理处理、人物语言个性化与人物的象征性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分析人物的类型化塑造。

关键词:《茶馆》;人物;类型化塑造

作者简介:介小玲(1979-),女,汉族,河南信阳人,本科,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与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茶馆》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这部作品中出现了70多个人物的形象。这些小人物在社会生活中本来是名不见经传的,但经过老舍的精心刻画,使这些人物都被赋予鲜明的形象,个性的语言,把小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各形各貌描绘出来,可见得老舍的深厚的文学涵养。这些形象鲜明生动,富有个性,令人印象深刻。

一、主次人物处理得当

由于话剧中人物众多的原因,话剧中不可能对每个人物都详尽的描写,因此老舍通过将人物进行详略处理,划分为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这样可以使观众更加透彻的了解剧本想要表达的内涵。

1、主要人物的塑造

老舍为了为了突出话剧的主题,塑造了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主要人物形象。王利发作为裕泰茶馆的掌柜上场,他是一个圆滑、逆来顺受的形象。他对别人鞠躬、请安、作揖、叩头,但他最后的命运却是悲惨的,在黑暗的旧中国破产。常四爷是裕泰茶馆的老主顾,他是一个正直爱国的形象,他不满于腐败的清王朝,更加痛恨洋人,他的形象与王利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常四爷也落了一个悲惨的结局。秦仲义是王利发的房东,他是一个苦心经营、自命清高的形象。他实业救国,发展资本主义,成为维新的资本家,但他最终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彻底破产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不给他一点生存的机会,而且他的性格清高,使他最后走向悲剧的命运。

2、次要人物的塑造

老舍塑造次要人物,主要采取“次要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的方式”的方式,即这类演员通过更换服装便更换为另一个人物,更换到另一个朝代。例如小刘麻子在父亲刘麻子去世之后子承父业,当起了人贩子,训练女特务。小唐铁嘴在父亲唐铁嘴死了之后“反共复辟”,给人看相。小二德子在父亲二德子死了以后依然参加镇压学生和教员的罢课活动。这种方法解决了人物众多,时空跨度大的问题。在塑造次要人物时,老舍不再注重人物的个性化,反而将人物性格写成单一的,老舍将小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其职业进行高度概括,使次要人物的身份得到确定,浅显易懂,反映出了客观现实。老舍还在文中塑造了很多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人物。例如马五爷,他只出现在第一幕,一共只说了三句话,却塑造出了一个傲慢的形象,刻画细致,反映出当时社会黑暗的现实。

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老舍在语言艺术上的成就非常高,他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归纳把人物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生动丰满。他对类型人物的塑造上,将人物语言性格化,使人物的性格通过语言反映出来。老舍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说话方式,因此每个人物说出的话都各具特色,并符合人物的地位与身份,这种方式使人物生动形象,使观众对众多人物都有深刻的印象,也使创作与表演都具有创造力表现力。《茶馆》出场人物众多,老舍用这种方法使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特征,是剧本的一大特色。例如:王利发在剧本第三幕最后说道:“我可没作出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能叫我活着呢?”这反映出王利发虽然性格圆滑却也逃不过破产的命运,以至于最后茶馆被人霸占。常四爷说:“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反映出他正直、忧国忧民的性格特点,但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上最终也是穷困落魄,一事无成。秦仲义说:“有钱哪,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反映出当时旧中国的真实状况,使他认为人生在世要做尽坏事,缺德的事。这些都反映出旧中国给各阶层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注定的悲剧命运。还有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例如写唐铁嘴时吸鸦片时说:“你看哈德门烟又长又松,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只寥寥几句,就写出了唐铁嘴受鸦片的迫害之深,却洋洋得意的嘴脸。

三、人物的象征化

老舍在剧中的象征性总体是通过人物象征表现出来的。例如剧中写茶馆的三次变迁,引发出王利发命运的三次转变,但最终通过王利发命运的变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历史的变迁,这是老舍笔下“用小人物来反映历史”,从而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这个旧中国逐步走向衰落,走向灭亡。有时剧本的象征性也通过人物所说出来的话表现出来。例如剧本最后一幕沈处长出场之后,只说一个“好”字,极富象征意味,写出了国民党军阀自命高贵,揭示出军僚政府的腐败。剧中的人物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来带出剧情,使观众通过体会他的话,所做的事可以猜测出人物最终的命运,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历史,让观众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黑暗与残酷。

四、结语

老舍的《茶馆》的创作是他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塑造的类型化人物将这部作品推向高峰。他通过写茶馆周围大大小小的人物及他们个性化的语言来反映社会风貌,反映悲剧命运,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引发观众深刻的思考,给观众以启迪。老舍用这些类型化的人物传达他的思想与精神,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梅梓.社会变迁下一曲小人物的悲歌——从《茶馆》中裕泰茶馆的兴衰看王利发的性格变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214—215.

[2]杨迎平.论老舍《茶馆》人物的类型化创造[J].民族文学研究.2015(1):88.

猜你喜欢

人物茶馆
《茶馆》
我给动物开茶馆
茶馆
清雅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