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
2016-04-06侯庆伟
摘 要:与《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等作品相比,《林红的假日》更具有意味,文中作为规范的“林红”是别人眼中的“榜样”,“榜样”的力量让林红在挣扎中失去自我,同时,也将自己塑造为现代社会意义上的孤岛。
关键词:规范;水;孤岛
作者简介:侯庆伟(1991.4-),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沈阳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笔者认为,《林红的假日》与毕飞宇的其他作品相比,在对女性的心理描写极尽功夫之外,更表现了一位女性在政治、权利空间的规约下,逐渐丧失自我的过程。
首先,将目光集中在林红身上。林红是一位日报总编辑,同时她也是一位母亲、妻子,作为一个自然人,林红既具备家庭身份,又具备社会身份,回归到1997年作品发表时,毕飞宇所塑造的林红,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成功女性的典范,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可是,当林红面对比自己年轻的青果犯了“那种”事时,林红突然觉得自己无话可说,“没劲了”。这种突如其来的感受让常年以总编身份视人的林红不满足。当她去南京度假见到自己的下属张国劲时,她披散头发、穿平时不敢穿的衣服、说平时不敢说的话,她尝试慢慢脱离“主编”的身份。“主编”这样一个身份,赋予林红的不仅是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还有无形的枷锁。“主编”是一个标本、是一种行事规范、是一种生活态度。在林红和其他人眼里,林红的一举一动都带有“规范”的色彩,她深知自己的一切都是“主编”给她的,而不是她自己的,所以,她恪守“主编”的本分,工作严谨、生活枯燥且乏味,就连自己的个性也掩埋在制服之中。从林红的视角来看,突如其来的无力感,与其说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不如说是一种渴望,就像我们通过文本感受到的,她渴望自己变身成为青果,既年轻漂亮,又无所畏惧。或许在林红的眼里青果更像是一枚青涩的果子,在没有尝到果子的味道之前,既让人担忧,又让人渴望。
其次,文本中掺杂着大段林红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回忆的内容多是关于游泳的。在毕飞宇的笔下,因个人对水源畏惧感的存在,“水”这个意象多关涉到死亡,在《林红的假日》一文中,游泳不仅暗指死亡,而且包含幼年时的林红对男女关系的隐晦认识,回归到林红自身,毕飞宇将“水”与真正的“林红”而不是总编结合,正是因为作家渴望林红通过水重生。林红与张国劲游泳情境的反复书写,是林红逐渐蜕变的过程。当林红在海水中因突然想起跟自己学游泳而死去的张月芳而抱住张国劲时,林红正在向内心中的自我慢慢靠近,但是,张国劲的一声“总编”就像是文革时期的高音喇叭一般,惊醒了林红,无情的让她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林红的假日》一文中,无论是林红的工作环境,还是她的日常生活,甚至可以说在林红脑海的回忆中,“规约”一词时刻都浮现在读者的眼前。
在《林红的假日》一文中,围绕着林红,毕飞宇塑造了一个“孤岛”意象。“孤岛”意象并不特指林红所处的具体的地理场景,还可以指人物的心理。在文本的开篇,毕飞宇对林红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她“不苟言笑,不怒而威。林总行腔、走姿、手势、发型、衣着乃至眼神,一直都是严谨的、逻辑的、政策的、纪律的,同时也是几年如一日的”[1],“她把自己的总编办公室打量了一遍……办公室里的一切都是公物,包括她自己……”[2]。在这里,毕飞宇笔下的总编办公室不仅像是一座“孤岛”,同时,更像是一座坟墓,将林红以及更多像林红一样的人圈禁在此。
当林红面对青果时,她觉得自己白活了,当她选择出逃时,选择“要死要活的放肆一回”时,她依旧没有脱离身处“孤岛”的命运,林红将自己封闭起来,在进行自我保护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的进行自我伤害。与毕飞宇笔下的其他女性相比,林红截然不同,她不像玉米、吴蔓玲一样对权力充满渴望,不像筱燕秋一样善妒,不像玉秀一样妩媚,在林红身上缺失的正是一种女性的气息。林红将此掩藏起来,她认为“活得成功,完全取决于别人看得顺眼。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林红的未来才会风平浪静”[3]。正是秉承着让别人看着顺眼的人生信条,林红小心翼翼,即使是在林红想像青果一样、和张国劲发生“那种”事时,她都是试图通过灌醉这样一种不理智的方式进行的。“孤岛”是办公室、是家庭,更是林红的内心世界。在《林红的假日》一文中,毕飞宇赋予了“孤岛”双重的含义。首先,“孤岛”代表着林红的心理、生理上的一种存在状态,其次,“孤岛”代表着林红的空间身份,即文化身份。个体对空间的认识是对文化身份认识的重要途径。在《林红的假日》一文中,交流记者张国劲对林红的认识经历了“林总”——“林红”——“林总”——“林红”四个阶段,但是无论林红是“林总”还是“林红”,张国劲在林红面前都有一种“奴性”,这在心理上是对林红身后的文化符号的畏惧。
纵观《林红的假日》一文,它既属于1990年代,也属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它说反映的是人类面对自我时的生存悲哀。
参考文献:
[1]毕飞宇:《林红的假日》,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282页.
[2]毕飞宇:《林红的假日》,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286页.
[3]毕飞宇:《林红的假日》,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2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