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漠的宗教情怀和创作理念分析

2016-04-06慕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8期

慕芳

摘 要:雪漠是我国极少数具有宗教情怀的创作者,他因为《大漠祭》一书被广大读者熟知,其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作品中所具备的生活底蕴以及弥漫的佛教思想有着深刻渊源。雪漠的作品为什么会弥漫着宗教色彩?这是因为雪漠本身就是一个藏传佛教徒,他的生活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雪漠的宗教情怀和小说创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雪漠;宗教情怀;小说创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2

雪漠是我国极少数具有宗教情怀的创作者,他精通经藏及佛教传统实修,又是一位大手印传承者,写过很多佛教专著。雪漠的小说创作对于人们当下的生活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要认识其作品,需要从雪漠的宗教情怀和创作理念两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对雪漠的小说创作有所理解。

一、雪漠的宗教情怀

(一)真正的永恒是变化无常

雪漠的小说始终隐藏着一种佛教智慧,那就是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法则,就如同梦幻的泡影一般,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虚幻的,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做到真正的永恒才可以算得上是有意义。而这种永恒看似是亘古不变的,实则是真正处在永不断续的变化中的某种无常,只有这样的无常才在历史的意义上被称为是永恒。雪漠在小说《大漠祭》中就表现出了这种永恒。《大漠祭》中的一个女性人物身上所发生的悲剧一直在深深地震撼着读者,那就是莹儿。她是这部小说中悲剧性力量的化身,作品一开始将她描写为受人们追捧的“花儿仙子”,然而在短短的几年间,很快降价为憨头媳妇,随着丈夫的逝去,她成为寡妇行列中的一员。在莹儿的世界里,她只想静静地走完一生,但是最终就连这简单的想法也成为一个奢望。她的身价在徐麻子的设计之下,一步步地往下掉。她的生活注定不能够安静,掺杂着着强大的悲剧色彩,也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无奈,这些无奈和悲情色彩始终如同一场飓风裹挟着莹儿,胁迫着她一步一步地迈向一个又一个山坡,然后再一次又一次地从山坡上滚落下去。莹儿的丈夫年纪轻轻就身患绝症而死去,这种死亡表明所有的人最终都会死去,就好比是世界的静物,如同桌子会腐烂,树木会枯萎一样,万事万物最终都将归为尘土。大千世界的一切始终都是在变化的,人的生命也是大千世界中的一部分,最终也是逃离不了“变化”这二字的。在我们生命的长河之中,几天或者是几十天,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而已[1]。在飘缈的宇宙之中,人的生命也不过是一个突然生长,突然消失的水泡而已。人类始终都是要面对死亡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几十天后的死亡和几十年后的死亡并没有很大意义上的区别[2]。

(二)和谐世界,利益众生

人类精神文明的精髓始终是崇高的,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在这一点上佛教思想始终与之如出一辙。在佛教精神文明之中,最主要的也是最为核心的思想就是要使得这个世界越变越美好和谐,要使得这个世界成为代表众生利益的世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利众”[3]。一个作家的骨子里可以不信奉任何的信仰,但是他必须要具备宗教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把作品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高度。雪漠的作品很好地利用他所在的家乡(具有凉州文化)的佛教精神,作品在精神和灵魂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滋养,并最终形成了雪漠那种豁达利众的人生态度和精神理念。这种和谐世界,利益众生的精神观念在他的小说中一展无遗。如在《大漠祭》中有这样的片段,兰兰和莹儿为了让年长且贫困的父母能够喘口气,活得更为轻松些,帮助哥哥娶得媳妇,不惜牺牲自己的终生幸福,而进行换亲的嫁娶模式,以牺牲自己来成全他人,帮助他人幸福,从这些角度上都可以看得出,作品中的人物是善良而且美丽的。在小说中,为了和谐的世界,为了能够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利益,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小我利益来成全他人,也就是大我。雪漠在小说中为我们展示了人生幸福的最高目标,让读者明白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还是取决于人的心灵是否清澈、明白,只有博爱无私,才能够为世界带来和平。《西夏的苍狼》主要讲述一位东莞女子苦苦寻找西夏神獒的后代,也就是书名所提及的苍狼,引出了传说中的黑水国黑水将军的精髓,这种精髓一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存在着,一代代地完成着他对慈悲的誓约。这部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加贴切现实生活,通过沟通现实的方式,使形而下之器与形而上之神有了一种联系。

二、雪漠小说的创作理念

(一)自然与社会环境

所有的小说创作都离不开环境。要对雪漠小说的创作理念进行分析,就必须要对雪漠所生长的西部自然社会环境进行分析。总体而言,雪漠的小说从不同的层面上体现了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农民感情中爱的甜蜜,生老病死的痛苦,对死亡所展示出来的各种无奈,以及对复杂人生的种种体验。小说以各种故事的形式来为我们展示了西部农民生存环境的恶劣,让那些远离西部环境的读者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一点,即某些生活中被认为很平常的小事,在西部环境的作用下却变得如此复杂和艰难。雪漠的小说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典型的西部农村环境,从不同的角度上体现出了雪漠对农民生活的高度关怀,进而也体现了雪漠作为一名作家的高度责任感。从雪漠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雪漠对农民所具备的真挚情感,这种情感是一种深刻的,类似于血浓于水的亲情。典型的自然环境为人物生活的艰辛奠定了基础[4]。雪漠的小说展示了极其简单的狩猎串门生活,人们谈天的内容也不过是喝酒和女人等庸常世俗生活。例如《大漠祭》中关于兰兰和花球的描写。

(二)人物与动物

所谓文学,必定离不开人学,也就是离不开人物。小说创作更是如此。一部小说如果在创作上取得了成功,那首先表明其人物创作非常成功。雪漠小说中所创作的人物主要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人物,大多数是普通的贫苦群众,相对而言,他们都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雪漠在对这些人物进行刻画时,都是依照农村的生活习俗和农作规律来进行刻画的,从人物的生活习惯、所处环境、行为语言上来体现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从身处于农村的农民们昼夜更替的生活中,体现了农民的无奈、坚韧和艰辛。雪漠小说中塑造的女性人物极其典型,她们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她们任劳任怨顽强坚毅。她们必须要对内赡养父母子女,对家庭尽职尽责,对外还要帮助男人们从事各种农业生产活动。

雪漠的小说中除了对人物进行深入透彻的描写之外,也写到了各种动物,如狼、狐狸、老鹰以及骆驼等。如《猎原》就用了许多的篇幅写狼这种动物。在一般人眼里可憎可怕的狼,在凉州文化中却备受青睐。狼在这里被称为“山神爷的狗”、“舅舅”。可见当地人民对狼的敬意。这些动物的出现都为小说增添了各种各样的自然野性色彩,也为西部大漠的寂寥生活添加了相当的活力和生机,充分地展示了西部独特的文化。雪漠小说中某些动物的出现,对于西部环境的描写无疑添加了别样的恐惧感,使得小说带有某种暴力、野性和敬畏的色彩,令人产生了数不尽的遐想[5]。

三、结语

十年磨一剑可以说是雪漠文学事业的一个真实写照,若雪漠没有内心深处的宁静,没有一番锲而不舍的追求,没有一种深远的文学理想和赤诚,那么他今天创造出来的作品是难以有如此境界的。雪漠是一个极具宗教意识的作家,他的人生观与佛教思想的教义有着传承的关系。只有从佛教思想着手,从佛教文化的角度来理解雪漠所要表达的内容,才能对雪漠的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可以引领读者进一步对西部文化有所理解。

参考文献:

[1]陈晓明.发现动物与人的消失: 关于雪漠《野狐岭》的断想[EB/OL].光明网,2014.

[2]何清.论雪漠小说的现实关怀精神[J].天津师范大学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12(20):12-14.

[3]彭岚嘉.乡土风景与乡村情感——-关于雪漠的小说创作[J].飞天,2013,22(34):26-28.

[4]瑾浮·磐声.甘肃藏传佛教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研究,2013,12(45):178-179.

[5]祁志祥.佛学与中国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