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让我沉醉

2016-04-06伊梓钰

青年文学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张生红娘西厢记

伊梓钰

是否曾有多次,厌倦了世俗红尘中的勾心斗角,想躲进那时间的缝隙中,回到过去,回到那烟雨濛濛的江南?

是否曾有多次,遗忘了人生在世的初衷,便想收拾行囊,隐于山林,不为世事所扰,亦不为人情所累,静心生活?

不由得想到了唐诗宋词,想躲进它们中去。可惜,诗词情简,情感浓烈,但却又有过于空灵之嫌,兼以时代之屏障,即使你我了悟其意,却终不过是刹那,过后,还得回到那尘世中去。一个过于空灵,一个过于世俗,像是两条毫无交集的平行线,相差甚大,无法将它真正融入平凡的灵魂中。

便又想找到心灵的依傍。于是认识了戏曲。这要归功于《红楼梦》,因为它当中的一些只言片语,我才有心去寻那两个桃花源-《西厢记》和《牡丹亭》。

小时读惯了唐诗宋词,流连于那优雅的缠绵悱恻,初读戏曲、杂剧有些心生抵触。它再无诗词的欲说还休,含蓄内敛,它像是个过于真实的东西,丝毫不懂得掩饰,一语道破尘世间肮脏的现状,撕碎了众人心目中完美无瑕的虚假情意。有时,它粗暴自私,流于艳俗近乎于色情,让你顿觉它污染了古典文学这片净土。孰不知,文学就是反映现实的,而戏曲所反映的,是些我们不敢直视的社会现状,是蹲踞在人性阴暗角落的蛀虫。

这也正是我深爱戏曲的原因。

读戏,也是听音。我无需选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去营造一种氛围。我可以在任何时间床读,戏曲也随时接纳我。

读戏,亦是品戏,读懂一部戏,需将灵魂安置在角儿上,随之共同或是悲伤或是欢乐,与之或是为情赴汤蹈火,亦或是心死肠断而玉石俱焚,就像是我亲历似的。读完一部戏,用情浅,是觉恍若隔世,对戏唏嘘不已;用情深,便无异于历尽了人物一世的沧桑,纵然眼泪流干,却对此无法忘怀。而我常常属于后一种。

品《西厢记》,是看到宝黛亲密共读的情景下,才有心去读的。这部戏没有主角,不是莺莺与张生的爱情纪实,也不是红娘一个人的独角戏。它讲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爱情,这爱情最终没有演变成一个人间悲剧,是因为莺莺的理性,张生的懦弱,亦是红娘的自制。这是个无疾而终的情史。我为莺莺的遭遇而不平,亦为红娘的赤诚真心而感动。

品《牡丹亭》,是被《红楼梦》中的一首词而吸引,“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黛玉听后不觉悲凄,竟瘫坐在石头上,喃喃自语。而我,也终为这幻觉似的爱情,而竟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望着娇艳欲滴的花儿,无端生悲。

原谅我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不相干的话。愿我在这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戏曲的安慰,挨过这肃寂的冬天。

猜你喜欢

张生红娘西厢记
雷打冬
雷打冬
张生题字喻客
王季思注本《西厢记》补证(续一)
医学转化中的“红娘“
陈继儒评《西厢记》的刊本流变及其真伪
《西厢记》释词补证
《西厢记》赏读之一: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