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的路径与对策
2016-04-06贾建锋闫佳祺
贾建锋+闫佳祺
【摘要】基于对辽宁省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存在三大问题,分别是: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企业参与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授课教师不专业。针对以上问题,从政府、企业和培训学校三个主体入手,构建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的路径模型,并给出了实现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路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3006103
中共中央城镇化会议指出,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1]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剩余劳动力(即农民工)在城镇集中成为了城镇化发展的新常态,农民工已经成为了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7 395万人,且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然而,通过文献回顾与实地访谈发现:一方面,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对人本身的投资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即对农民工进行优质高效的职业教育培训对于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3—4]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的问题较为严重,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因此,我们产生了如下思考: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面临着哪些问题?实现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的路径如何选择,又有哪些对策?基于此,本文从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实现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的路径及对策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从整体规划到具体实施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具体如下:
1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
目前,缺乏统一的指导纲领,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缺乏有效的职业教育保障措施等问题阻碍着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了各地区开展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培训些什么,由谁来培训等问题含糊不清。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缺乏引导性与针对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9.25%的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意愿不强,这些人当中80.39%的农民工认为职业教育培训内容与自身工作关联性不大;95.20%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农民工更希望接受技术类培训,然而各地培训内容主要集中于生活常识、交往礼仪、法律常识等一般类型培训,未能做到因材施教。由此可见,国家有供给,农民工有需求,但不健全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造成了“供需不对路”的尴尬局面。
2企业参与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主要采取“政府主导,多方配合”的模式,由企业组织的职业教育培训所占比重较小,如表1所示。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是农民工的载体,由企业牵头开展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能够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针对性更强,实用性更高。访谈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对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顾虑:第一,企业经营者认为农民工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会大大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却难以获得等额或超额回报;第二,高技能素质的农民工较少,是各大企业追逐的对象,企业经营者担心培训后高技能素质农民工会出现跳槽行为,造成额外成本的支出。纵观发达国家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企业在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中应该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主体错位现象同样是阻碍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一大壁垒。
表1农民工培训供给情况
培训主体所占比例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28.32%参加用人单位或企业组织的培训10.59%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50.59%师傅带徒弟式的培训10.50%
3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授课教师不专业
在我国,政府主导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授课任务主要由相应的职业技术院校承担。[5]调查结果表明:88.18%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教师是从大学直接来到学校,缺乏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75.45%的职业教育培训教师的授课内容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重点在于实用性,应该弱化“是什么”,强化“怎么做”,完全理论导向的农民工培训并不可行。11.82%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教师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这些工作在一线的人员由于要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备课,这会大大影响授课的质量,而这些人又往往缺乏系统化的教师培训,对教育理论和方法了解甚少,逻辑性差、重点不突出、课程枯燥等问题同样存在。这就造成了“理论教师缺实践,专业教师缺经验”的尴尬局面。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的路径与对策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政府、企业和培训学校三个相关主体出发,从构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构建企业内部特有的农民工技能资质认定体系,塑造学习型文化以及实现机构统筹和产学结合三方面着手,构架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的路径模型,如图1所示。1从政府角度的对策
就政府而言,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构建统一的、兼具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从源头上扫清由于指导思想缺乏统一性和培训体系不够完善而造成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事业发育滞后的壁垒。首先,立足于市场需求,根据人—职匹配理论,制定与市场需求相符的知识技能提升计划,做到“供求对路”。其次,提供符合“社会要求、企业需求、农民工渴求”的培训内容,将职业技能、基础知识和其他培训内容规范化,形成统一的培训大纲,并允许各地区根据实际特点进行修正和创新。最后,打造终身学习的培训体系,纵向上形成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培训模式,横向上形成资格认证教育和非认证教育的培训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提升农民工知识、技能水平。
第二,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打造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参与、互为补充的投入体系,即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辅助,个人为主体的投入模式。首先,政府统筹各地区农民工规模,分区域、有侧重地从财政经费中设立专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资金,支持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其次,采用税收减免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并鼓励企业与非政府组织机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吸收其提供的培训援助,发挥企业在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为农民工提供低息、免息的小额度信贷服务,减轻农民工经济负担,鼓励农民工投身到职业技能提升中去。
2从企业角度的对策
就企业而言,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构建企业内部农民工技能资质认定体系,提升农民工组织认同感。首先,技能资源具有稀缺性,通过资格证书可以提高劳动者的交换价值。[6]通过颁发资格证书,为农民工所掌握的技能提供证明,肯定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从而提高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其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开发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技能资质认定方案,颁发技能资格鉴定证书,通过证书决定农民工的工资、晋升与其他待遇。不仅可以调动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提高技能水平,还能够有效降低优质农民工的离职率。
第二,塑造学习型企业文化,培养农民工在学习型文化下的自觉与自愿精神。首先,通过塑造学习型文化,提升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需求。政府或企业在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中担当辅助者的角色,只有农民工本人了解自己的不足,农民工在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下,会有所针对地选择适合自己培训内容,产生有效需求。其次,学习型企业文化能够培养竞争氛围。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不高,一时较难适应走进课堂接受教育的模式,学习型文化的塑造能够让农民工具有忧患意识,减轻农民工的惰性,增强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意愿。
3从培训学校角度的对策
就培训学校而言,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统筹规划,与社会机构联合办学。首先,高职院校发挥教师专业优势,充分考虑到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运用专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晦涩问题通俗化,为农民工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与理论基础。其次,考虑到高职院校教师理论教学强于实践教学的特点,高职院校需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利用政府提供的资金,整合营利性培训机构资源,联合办学,将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外包。从而实现“双管齐下,理论与实践并行”的目标。
第二,产学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配合进行。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社会营利性培训机构,实践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之中,即使聘请了专业知识过硬的资深教师进行讲授技能课程,但农民工能否充分领悟到技能操作的要义,能否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着实值得商榷。因此,对于农民工的培训要注重实践操作性,利用社会资源,结合现场实习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215(001).
[2]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N].中国信息报,20150430(001).
[3]吕莉敏,马建富.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54—57.
[4]戴烽,刘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动力的认知惰性与路径依赖[J].东岳论丛,2013,1(34):155—158.
[5]刘冰,陶海青.农民工培训市场运行低效的原因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8,(4):54—57.
[6]Silverman B S. Technical Assets and the Logic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1996.
Path and Countermeasure of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Peasant Laborer in Urbanization
JIA Jianfeng, YAN Jiaqi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ortheast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9,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questionnaire of peasant laborers in Liaoning Province abou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ajor problem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peasant laborer in urbanization are found as follows: (1)Training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peasant laborer is not sound; (2)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to jo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peasant laborer is not enough; (3)Teachers in training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peasant laborer are not professional. Based on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builds an improvement path model and proposes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on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peasant laborer in urbaniz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training schools.
【Key words】urbanization; peasant labor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path; countermeasure (编辑/徐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