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氧酸酐VPI浸渍树脂发展及其热分析测试研究

2016-04-06张大鹏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3期

张大鹏(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环氧酸酐VPI浸渍树脂发展及其热分析测试研究

张大鹏
(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环氧酸酐VPI浸渍树脂性能发展的研究,对比了绝缘性能发现国内的材料已可以媲美国外的材料。此外,通过对环氧酸酐VPI浸渍树脂进行非模型动力学的热分析测试,计算出不同温度下固化时间函数,为环氧酸酐VPI浸渍工艺的参数设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环氧酸酐;热分析;非模型动力学

随着VPI浸渍技术在国内的普遍认知,其电气性能高,整体性良好,导热系数高的特点,现在已经普遍地应用在高压电机绝缘制造工艺中。但热分析的测试技术也在VPI制造工艺上的应用,还鲜有研究。九十年代初,绝缘领域热分析技术,测量出模压树脂物理性能与温度的关系,反应出整个升温过程,再利用n阶动力学的计算,可以得到优化后热固化工艺,这一技术普遍地应用在多胶模压体系。热分析测试手段的升级,研究出非模型热动力学的热分析技术。在不同工况条件中,即便同一反应,动力学参数也是不一样的;在处理或获取热动力学的试验数据,应遵循多次速率扫描的测试方法,从而反映出热固性反应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1 环氧酸酐VPI浸渍树脂发展现状

环氧酸酐VPI浸渍树脂为双酚A环氧树脂,甲基六氢苯酐组成。近些年,随着国产双酚A环氧树脂的研发,提高了树脂的贮存稳定性,其绝缘性能和国外双酚A性能基本相同。此外,由于是采用无溶剂的浸渍漆,减少了在真空浸渍过程中产生“沫化”现象,沫化现象的产生不利于对绕组的浸透性,从而影响绕组的绝缘性能。通过大量性能试验研究,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双酚A树脂性能差别不大。甲基六氢苯酐在环氧酸酐VPI浸渍体系中,作为固化剂。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环氧酸酐体系的热固反应速率和反应程度。

图1 环氧酸酐VPI浸渍固化反应热焓值曲线

图2 不同温度下固化时间曲线

2 非模型动力学热分析测试

在传统热分析动力学中,即n阶动力学热分析研究环氧酸酐VPI浸渍固化反应时,往往省去了树脂的固化程度对整个体系的反应活化能、频率因子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但对于VPI浸渍树脂的固化反应来说,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可能涉及多个反应、扩散、挥发的过程,这就会导致反应活化能不是一程不变的。

只利用单一函数来建立模型来表征反应过程,会应函数选择不当或假设不全面,而导致对整个固化反应温度判断失误,固化反应时间的精准度有所下降,尤其在后期这种情况更加显著。

针对于这种反应机理,Vyazovkin等提出了一种非模型动力学的热分析测试研究方法。非模型动力学(model free kinetics)是一种多重扫描速率热学积分法。其理论根据是在同一转化率下,反应速率即是温度的函数,故这种方法又称为等转化率法。

非模型动力学的固化反应方程式与n阶动力学理论公式相同,都是由公式(1),

dα/dt=Aexp(-E/RT)f(α) (1)

公式中,dα/dt为反应速率,A为频率因子,E为反应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f(α)为反应模型。

进行积分处理,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这时假定f(α)跟升温速率无关,且固化度一定时,f(α)为常数,可以得到公式:

公式两边消去Aα,则得到:

将实验数据带入,并Eα的值取最小,则此刻的Eα即为相同固化度下的化学反应活能。通过这种数据理论处理,可以使Vyazovkin非模型动力学适用于各种温度机制。利用非模型动力学研究环氧酸酐VPI浸渍体系固化反应时,应利用差示扫描仪进行三种不同速率5℃/min,10℃/min,20℃/min的扫描,得到三种热焓值曲线,如图1所示。再通过积分计算,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固化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将相应的测试数据代入到公式(4)中,可以计算出,不同固化度下的环氧酸酐VPI浸渍体系固化反应的化学活化能,根据其化学活化能曲线,推导出等温条件下,不同温度固化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如图2所示。

3 总结和展望

通过对于环氧酸酐VPI浸渍体系树脂的环氧树脂、固化剂相关性能测试的对比,发现国内的环氧酸酐VPI树脂,其性能上已和国外同类型材料可以媲美。随着其工艺性的不断改进,在日后的装备制造业,将陆续的使用国内的材料。另外,利用非模型动力学对于环氧酸酐VPI体系的热固性进行测试研究,发现了其热固反应的起止温度,其固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固化时间,这对于整个制造工艺以及工艺参数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袁晓红.热分析技术在确定电机线圈固化工艺上的应用[J].大电机技术,1991 (05):32-35.

[2] Brown M E, Maciejewski M, Vyazovkin S, et al. Thermochim Acta, 2000, 355: 125-143.

[3] Maciejewski M. Thermochim. Acta, 2000, 355: 145-154.

[4] Vyazovkin S. Thermochim. Acta, 2000, 355: 155-163.

[5] Burnham A K. Thermochim. Acta, 2000, 355: 165-170.

[6]冯万里,刘立柱,蔡巨敏,等.高压电机少胶VPI绝缘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绝缘材料,2003,36(05):37-41.

[7]胡春秀,卢春莲.发电机单只定子线棒VPI绝缘系统研究[J].大电机技术,2013 (01):1-3,21.

[8]郑伟,卢春莲.秘鲁马丘比丘水轮发电机VPI定子线棒研制[J].大电机技术,2012(04):6-8,12.

中图分类号:TQ32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