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西北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2016-04-05莉,曹

时代农机 2016年3期
关键词:滇西北民族融合

李 莉,曹 韩

滇西北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李莉1,曹韩2

(1.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云南 丽江674100;2.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与管理系,云南 芒市678400)

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将文化创意植入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以滇西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作为出发点,分析了滇西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任务,并从政府对滇西北企业的旅游与文化融合力度、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了促进滇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效融合的途径,以期为促进滇西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滇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创意旅游;产业融合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主要以景点为依托,旅行社组团运营的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旅游需求的不断提高,旅游体系由点线体系变为板块旅游体系,城市成为了旅游活动的载体,这样的改变意味着旅游目的地开发变得十分重要,而相关产业的融合也越发明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构建多元化的旅游品牌,而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以民族手工艺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滇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自然景观令人神往,当地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更是让人着迷。如何有效将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是当前发展滇西北文化创意旅游的首要问题。

1 滇西北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总体状况。云南提出建设旅游大省,民族文化大省始于20世纪80年代。30多年过去了,云南的旅游产业发展日益壮大,成绩斐然,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云南省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不仅提高了云南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让云南旅游长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同时也促进了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滇西北地区是云南省重要的旅游发展区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云南旅游产业大发展的过程中,滇西北地区表现异常抢眼,是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滇西北地区包括大理州、丽江市、迪庆州以及怒江州。20世纪末,该地区属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仅以1999年为例,滇西北地区人口占全省的17.44%,但GDP只占全省的6.7%,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占全省的4.2%和6.6%。近年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政策的实施,滇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以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和生态旅游开发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发展迅猛。2015年,丽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0.0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全年旅游业总收入440亿元人民币;大理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1.1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2900万人次,全年旅游业总收入实现322.93亿元;怒江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12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253.2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1.13亿元;迪庆州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10亿元,占全省GDP的10%,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758.0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60.34亿元。

(2)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进一步融合。进入2010年以来,滇西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进一步加快,出现了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线上景区工程,这套工程不仅包括旅游活动当中的食、住、行、游玩、购物、娱乐信息等,还对景区的民族文化、人文自然风景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项目活动对象以及项目活动文化内容以现代网络技术作为旅游景点宣传载体。滇西北地区的消费市场由于外来游客数量的增加从而吸收了先进旅游文化理念,大量新的消费理念和新鲜血液注入当地旅游消费市场和民族文化消费市场,在促进当地旅游纪念工艺品产业和演艺产业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云南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效融合不仅带动了周边其他产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还为云南省进一步开拓新的消费市场提供了便利,进一步延长了滇西北地区文化和旅游的产业链。

(3)文化创意旅游品牌效应逐渐显现。目前,滇西北地区在文化创意旅游资源方面逐渐形成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品牌。例如,旅游景区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大研古镇、束河古镇、大理洱海生态旅游区、怒江大峡谷旅游区;文化创意的大理《五朵金花》、丽江《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三江并流、茶马古道、大理南诏文化等。此外,在滇西北地区拍摄的影视作品《一米阳光》、《木府风云》、《龙门镖局》、《天龙八部》等的热播,使得该地区知名度不断提升,而拍摄这些影视作品的基地——天龙八部影视城也一时间名声大噪。总体上看,文化旅游品牌的形成,极大丰富了滇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提高了该地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

2 滇西北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有待提升。虽然近年来滇西北旅游发展迅速,国内外游客接踵而至,为当地创造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相较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达地区,滇西北地区还处于一个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突出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丽江、大理、迪庆还是怒江州,整个文化创意旅游发展还处于各自为政阶段。旅游产业应当是一个连续的链,而不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点,甚至在滇西北地区还出现了点与点之间,创意雷同,文化重复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旅游者的文化体验。例如,大理古城、丽江大研古镇、香格里拉古城,三者虽然民族文化不同,但经营都是以“古城+商品+演艺+酒吧”的模式。再以天龙八部影视城为例,虽然国内知名度较高,但相较于横店影视城,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以影视城为主题的经营,都显得明显不足。

(2)旅游产品层次有待提高。滇西北地区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海滨山林度假为主,这些旅游产品都属于中低端档次,当然如果可以将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在这些旅游产品中凸显出来,不仅可以弥补旅游产品档次不足的劣势,甚至可以将民族文化当中的体验性、探险性、参与性突出,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民族文化创意旅游项目。此外,诸如探险猎奇、商务会议、体育赛事、交流访问、高端文化演艺、宗教朝拜、俱乐部等高端旅游产品明显较少,有的甚至还处于空白。

(3)特色不够突出。滇西北地区生活着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同胞,浓郁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是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最大的亮点。但是由于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不足,在如何挖掘如何传承的问题上,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指引,使得当地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体现更多的集中在民族歌舞、音乐、和民族节庆上,民族文字、语言、习俗、宗教等方面得不到重视,使得旅游者的民族文化体验感大大降低。以最简单的一个方面为例,由于强势文化的影响以及民族文化观念的改变,当地穿着民族服饰的群众较少,民族文字语言的使用不够普遍,尤其在公共区域,民族地区首要的语言文字应当是民族语言,其次是汉语,最后才是其他国家语言,但现实是汉语最多,当地民族语言和其他国家语言使用频率相差无几。这样一个最简单,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尚且如此,何谈其他方面民族文化的体现,何谈当地的民族特色。

(4)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滇西北地区行政上分为丽江、大理、迪庆和怒江,主体少数民族也不同,但在这个区域,各民族之间世代居住生活,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文化中不断包容,不断创新。如果能够将滇西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和协调,在行政政策、市场、交通、服务等方面开展无障碍旅游,同时,在旅游营销策略和策划,旅游宣传、旅游线路,旅游信息等方面统一协调,构建滇西北文化创意旅游大品牌,从而提升滇西北旅游整体实力。此外,要注重滇西北地区同相邻地区的联系,确保滇西北旅游主动融入川滇旅游产业,主动融入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2010年9月,在大香格里拉旅游论坛会上,迪庆同甘孜、昌都、玉树签署了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为滇西北旅游主动融入和统一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3 滇西北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1)调整和优化管理体制。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长期以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在涉及利益的问题上,多部门竞相管理,但在涉及承担责任的问题上则互相推诿,这样的情况在滇西北旅游管理中也明显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着眼于整个滇西北旅游融入全省发展“大文化、大旅游、大市场”的目标,通过调整和优化管理体制,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管理、部门利益为主的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机制,要尽可能的整合各个地方管理资源,尤其是文化和旅游两个部门,共同建立文化旅游办公室,提高行政效率,进而改善和促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

(2)以市场为导向,创建有利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软环境。滇西北地区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要想实现有效融合,需要以现代消费市场作为目标,以游客作为服务对象,坚持“以游客为本”的原则制定景点旅游文化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加强地区文化和旅游管理制度,为保障游客的安全以及维护现场管理秩序提供制度保障。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活动以及项目主要围绕游客的活动范围而展开,比如游客的吃住行、游玩、购物和娱乐这些要素要合理有效地引入民族文化产业体系中,旅游管理者根据不同景点的文化特色制定具备导航、导游、导览、导购功能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建设多元化、标准化和科学性的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

(3)进一步整合滇西北文化创意优势资源。就目前滇西北地区的创意旅游资源而言,滇西北地区已经形成了富有民族文化气息和现代艺术感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品牌,这些品牌距离形成一体化、大众化、自由化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所以,当地政府需要加大对优势资源的整合,突出滇西北多民族文化特色,提升滇西北文化创意旅游内涵和品位,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实现差异性发展。

(4)营造开放投融资环境,吸引各方面力量。发展文化创意旅游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大量资金的投入,所以要营造开放投融资环境,吸引各方面力量来滇西北投资。当地政府首先要思想解放和理念创新,新常态下,滇西北不能坐等不能观望,主动建立职能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动机制,重点在两个产业的发展规划、产业投资项目、扶持政策、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协调,使之相互促

进、彼此协调、综合配套。

(5)加强人才培养。人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凡,挖掘人才,保护人才,发挥人才才干是文化创意产业产生持续动力的源泉。著名的舞蹈演员杨丽萍女士,纳西古乐掌门人宣科先生,民族诗人、东巴文化博物馆创始人木丽春先生,洞经音乐家鲍洪义先生都是滇西北民族文化创意人才的杰出代表。但是,相较于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地区,滇西北创意人才的缺乏是相当明显的,但是这种缺乏是相对的,更多的是创意人才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同时,人才也是需要培养和扶持的,尤其是乡土民间创意人才,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创意,但是缺乏展现的能力。此外,滇西北地区属于贫困地区,一方面人才外流严重,一方面人才引进难,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也是非常棘手,需要相关部门切实拿出实际行动解决,否则人才的不足,势必影响未来滇西北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将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1]王翠.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以吉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为例[J].现代交际,2015,(6):47+46.

[2]李莉,曹韩.云南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例[J].商业时代,2011,(11).

[3]万兆彬.高铁时代背景下民族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6):184-185.

[4]李彩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以云南为例[EB/OL]http://www.ynce.gov.cn/content.aspxid=053506927960,2014. 3.18/2016.2.26

[5]任志君.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融合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62-263.

[6]梁爱文,周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探究——以云南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2):69-74.

Northwest Yunnan Cultural Creativ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LI Li1,CAO Han2
(1.Chinese Department,Lijiang Teachers College,Lijiang,Yunnan 674100,China; 2.Economic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Dehong Teachers College,Mangshi,Yunnan 678400,China)

With the deve1opment of cu1tura1 creative industry,tourism industry ushered in the new deve1opment momentum. Starting from the cu1tura1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northwest in Yunnan,this paper ana1yses the deve1opment tasks of integration of cu1tura1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northwest in Yunnan,and discusses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u1tura1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northwest in Yunnan,an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advice.

Northwest in Yunnan;cu1tura1 industry;creative tourism;industria1 convergence

F592.7

A

2095-980X(2016)03-0078-02

2016-02-26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Y157)——云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资助。

李莉(1983-),女,云南丽江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民族经济。

猜你喜欢

滇西北民族融合
我们的民族
滇西北生命体验的诗性吟唱——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解读之漫议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滇西北高原机场一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融合》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