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偶得
2016-04-05许建康
许建康
(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畜牧兽医水产站,福建上杭 364217)
《内经》偶得
许建康
(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畜牧兽医水产站,福建上杭 364217)
《黄帝内经》是上古时期的一部传奇古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由于《黄帝内经》的条文古奥、晦涩、多义,今天人们对很多内容的解读仍不能归于统一。更有甚者,将其归于史前文明或星外文明。余在研读中,略有所得,认为,内经是和上古时代的环境相统一的,是伟大的著作,也有一些局限。我认为,中西医终将殊途同归。
黄帝;内经;中医
《黄帝内经》是上古时期的一部传奇古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医的理论起点。长期以来,由于文字的古奥、晦涩、多义,人们对内经的条文解读总是争论不休,更有甚者,走入神秘主义的胡同,认为内经得于史前文明或星外文明。我是不认同这种观点的。近来,在研读内经条文时,偶有所得,行文记之。
1 上古时代的人也崇古
内经第二段就写道: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读来朗朗上口,倍感亲切,看来崇古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决不是今时新有。上古之人,没有酒喝,没电视看,也没有做低头一族的机会以,若还注重养生,春度皆度百岁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2 黄帝内经的理论是和当时的解剖学进展相匹配
人们对黄帝内经的认识很容易陷于不可认知论,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条文已很难准确解读。举一个例子,在《黄帝内经》写道消渴症时,治之以兰,以除陈气。今时之人往往从商业角度进行解读,把自己拟推销的药草认定是书中提及的“兰”,但又没什么效果。也确实没人知道什么是“兰”。在内经条文多处可见,如对经络走向、分布的准确描述,对脏腑的描述,你很难想象这不是从解剖学所得。我赞同李德新教授的看法:黄帝内经的理论是和当时的解剖学进展相匹配的。
3 经络理论在兽医临床中很容易找到例证
中医最今人感到困惑的莫过经络了,这个无法实证又无时不刻在指导着医学实践。我在兽医临床上常会见到家畜经络对应的症状,如猪口蹄疫,会引起猪的“虎斑心”病变-心肌炎,这时,猪的舌头上就会出现大量的水泡或破溃后的溃疡。舌为心之苗,这时,用洗心散清心火后,舌上水泡或破溃后的溃疡也很快好转。禽流感也有相似的问题。事实上,很多抗菌素也可归经,如二氟少星在肺中浓度很高,可以认为二氟沙星归肺经。经络就该是和那个时代的理论相适应的,最有可能的是,以前的人能到经络,人们在进化中丢失了这种能力,一如我们丢失了在从林中生活的能力一样。
4 一些容易归于神秘论的条文
人们很容易将黄帝内经归于神秘,归结于史前文明或外星传授,主要是书中多次提到“寿敞天地,无有终时”,我认为这是无法证证实的。即使是内经原文,也只能用“余闻”而缺乏确定性。最主要的是,在这个星球上,已有几千亿人离世,今天存世的人也不过几十亿,已是拥护如斯。除非以前的星球更大。
5 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人们对感染束手无策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写道: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此类的条文在内经中多处可见。我们知道,按现代医学的观点,发热即常常意味着感染,在抗菌素还没发明的漫长岁月里,感染就是死症啊。这也是《内经》诞生于上古时期而非外星文明或史前文明的证明。
6 中西医终将殊途同归
很多疾病中医能治,西医也能治。同时,二种医学体系还各有所长。如瞎子摸象一样,可能都只触及了真理的一个侧面而已。有人做过试验,能够用地塞米松等激素制造出中医肾虚之证,当然更有用现代技术提取出金丝桃素、常山酮、牛至油等高效药物,最近的事例是屠呦呦的青蒿素了,这些药你很难说它是中药还是西药。中医和西医都在向前发展,在黄帝内经一书中,记载的方剂也只有十三种,这似乎是说上古时期的疾病较少而简单,多数仅通过针炙就能治疗。到今天,中医的典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让人无从下手。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改启了现代中医的大门,《医林改错》使得中医向西医靠拢。现代中医发展了脉诊仪、电针麻醉、中药提取等现代手段,西医也在向中医学习,如认识到胃胀等疾病要整体考虑,生产出“胃动力”药物,这款药物从某种意义上来也是中药。我们在兽医临床上,用交巢穴注射药物治疗仔猪腹泻,在肺俞炎注射疫苗预防支原体肺炎,在阿是穴注射药物治疗疾病,你很难说是中医还是西医。余浩在《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大历程》一书中写到:一个医生在给病人脉诊后指出病人患了胃溃疡,带病人现场做西医诊断进行验证。作为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不同手段,在这个科学昌明的时代里,中西医终将殊途同归。
[1] 秦泉.全本黄帝内经[M].中国:外文出版社,201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