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
2016-04-05靳忠葆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靳忠葆/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
靳忠葆/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名红眼病,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危害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病羊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同时眼睛大量流泪,后出现角膜混浊或呈乳白色、溃疡,甚至失明为主要特征。该病各种、性别、年龄的羊均可发病,以幼年羔羊、奶山羊发病较多。常发病于炎热的夏季,该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性传染和吸血昆虫的叮咬传播。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7 d,病程为20~30 d,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但该病致死率较低。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所有养羊的国家和地区。发病的羊群中,母羊产双羔率下降,羔羊生长缓慢,可导致双侧眼睛失明,治疗费用明显增加,给羊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本文将一例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情况进行介绍,并进行小结,给大家提供参考。
(一)情况介绍
某绵羊养殖户共养殖绵羊150余只,其中成年绵羊60只,其他羊只90余只。开始有几只羊出现视力障碍、大量流泪、眼眵增多,后来发病羊只逐渐增多,就诊当日已经发病20只。病羊没有明显的年龄、性别等之分,发病率为13.3%。部分病羊离群呆立,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病羊明显消瘦。
(二)临床症状
病羊主要症状表现在眼睛,病变眼睛初期羞明流泪,眼睛分泌物为浆液性,眼睑肿胀,触之有疼痛反应,严重者眼泪变成脓性分泌物,眼睑被粘,睁眼困难。随着病情的发展,角膜凸起,角膜呈树枝状潮红,有的病羊角膜上出现白色或灰色小点,第三眼睑呈现颗粒状滤泡,有的角膜脱落。大多数病例先是单眼发病,后另一眼也发病。病羊体温、脉搏和呼吸数没有明显变化。
(三)实验室诊断
随机采集5只病羊的抗凝血液进行常规检查,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涂片经吉姆萨染色未见明显异常。
(四)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对此病例初步诊断为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五)防治措施
1.将发病羊只和新发病羊进行隔离,同时将外表健康的成年羊和羔羊也进行隔离。增加养殖环境的饲养密度,降低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传染程度、传染速度。对养殖环境使用火碱进行彻底消毒,每天使用戊二醛进行喷雾消毒,直到疫情停止后再按常规计划进行消毒。在该病未完全控制前禁止向外或向内运输羊只,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在羊比较集中的圈舍进行杀灭蚊蝇工作,减少由于蚊蝇导致的羊只之间的传播。
2. 使用1%硼酸溶液进行洗眼,擦拭后再向结合膜内滴加3%弱蛋白银溶液,3次/d,直至康复。对角膜混浊或角膜翳的病羊,涂1%黄降汞软膏。病羊如果体温升高的,可肌肉内注射退热药和青霉素、链霉素等退热药、抗生素。3周后回访,该羊群的最终发病只数为86,经综合防治后,治愈80只,其余6只羔羊双眼失明,最后淘汰。
(六)小结
引起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原体主要是鹦鹉衣原体、结膜支原体、立克次体、奈氏球菌和李氏杆菌。其中,鹦鹉衣原体和结膜衣原体的分离物可引起绵羊的结膜炎与角膜炎。该病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平时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疫病的防控,避免该病原发或继发感染,对病羊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避免由于病程延长导致双眼失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该病没有理想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对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严格执行隔离病羊、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及时治疗和淘汰病羊,以防止疫情蔓延。
治疗本病时除了使用西药治疗外,还可以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按中兽医角度进行分析,结膜炎属于风热外袭、热毒炽盛所致,田永祥在《羊结膜炎治疗经验》中表明口服由生石膏、麻黄、蝉蜕、生甘草、桑白皮、黄芩、枳壳、炒麦芽、龙胆草、栀子组成的清解合剂加味口服具有清热解毒、祛邪扶正的功效。眼睛局部配合银朱粉,具有攻毒、燥湿、破结、治疮之功效,治疗该病效果较好。也有报道,使用中药方剂龙胆泻肝汤加菊花和白蒺藜煮水口服效果也很好。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