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布鲁氏杆菌病防控
2016-04-05加洛子哈
加洛子哈
(四川省喜德县农牧局,四川 喜德 616750)
家畜布鲁氏杆菌病防控
加洛子哈
(四川省喜德县农牧局,四川 喜德 616750)
1 病原
布鲁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有羊、牛、猪、鼠、绵羊及犬布鲁氏杆菌6个种,流行的有羊、牛、猪三种布鲁氏杆菌病,其中以羊布鲁氏杆菌病最为多见。
布鲁氏杆菌在土壤、水中和动物皮毛上能存活数周至数月,其对热环境和消毒剂敏感,60℃条件下15~30min,煮沸条件下1~4min可将其杀死,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5%生石灰水、1%升汞能很快将其杀死。
2 流行特点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呈地方性流行。患病牛、羊是导致本病的传染源,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流产分泌物、粪便及精液都可含有病菌。
病菌可经家畜的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黏膜引起感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等引起感染。饲养人员、牧民、兽医、屠宰加工人员等可通过病畜的皮毛、肉类、奶汁等经皮肤黏膜受染或经消化道感染。牲畜混群等容易导致本病传播。
3 临床症状
布鲁氏杆菌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为十几天,长的达半年之久。病畜典型症状为流产,但多数病例呈隐性感染。怀孕病母畜表现为食欲减退、喜饮水、精神萎靡,常在怀孕5~7个月发生流产,流产后排出乌灰色或棕红色的恶臭分泌液,已流产的母畜如再次流产,则易因胎衣不下而发生子宫内膜炎。病公畜常见睾丸炎和附睾炎,其睾丸肿大、疼痛,触之坚硬。布鲁氏杆菌病还可引发家畜关节炎、跗关节炎及膝关节炎,跛行等。
4 病理变化
病母畜的胎衣呈黄色胶样浸润,并附有脓性纤维素性絮状物。流产胎儿呈败血症变化,其皮下发生浆液出血性病变,浆膜与黏膜有出血点、出血斑,脾脏和淋巴结肿大,肝脏出现坏死灶,胃肠浆膜、黏膜有点状、线状出血。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包括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
5.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将采集、分离的病畜血清(阴、阳性血清做对照)与抗原各吸取0.03 mL滴于玻板上,并搅拌混匀后,于4min内观察结果。若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则为阳性,无凝集现象,血清呈均匀粉红色则为阴性。
5.2 复核试管凝集试验 每份被检血清需用4支编号的凝集试管,第1管加1.15mL稀释液(检测羊血清采用10%的盐溶液,检测其他家畜血清采用0.5%的石碳酸生理盐水),第2~4管各加入0.5 mL稀释液,然后再在第1管中加入被检血清(阴、阳性血清及抗原液做对照)0.1mL,第1管弃去0.25mL混合液后吸取0.5mL到第2管,倍比稀释至第4管后弃去0.5mL被检液,再将0.5mL 10倍稀释的抗原加入血清管中混匀,置37~40℃恒温箱作用24h后观察结果。
试管凝集试验需配比浊管作为判定依据,试验需用5支编号的凝集试管。第5管加入抗原液1 mL(20倍稀释),第4管加入0.75 mL抗原液和0.25mL稀释液,第3管加入0.5mL抗原液和0.5 mL稀释液,第2管加入0.25mL抗原液和0.75mL稀释液,第1管仅加入1mL稀释液,试管内的液体充分混匀,置37~40℃恒温箱作用24h后观察结果。
参照比浊管,按各试管上层液体清亮程度进行判读:“++++”表明菌体完全凝集,100%下沉,上层液体100%清亮;“+++”表明菌体几乎完全凝集,液体50%清亮;“++”表明菌体凝集显著,液体25%清亮;“-”表明无沉淀,液体均匀混浊。出现“++”以上凝集现象的表明被检血清为阳性。
6 防控
6.1 加强饲养管理,新购入的家畜必须检疫合格,并隔离饲养一个月,隔离期间应进行两次布鲁氏杆菌病检测,确认健康的方可并群饲养。
6.2 家畜每年须进行两次布鲁氏杆菌病监测,阳性畜立即扑杀并无害化处理,同群畜应隔离,定点放牧,并禁止买卖。发病场周边3km内的所有家畜应进行全面排查,发现疫情应按规定封锁疫点、交易市场,并暂停受理动物产地检疫申报。
6.3 被污染的畜舍、运动场、饲槽等用石灰乳或漂白粉乳消毒。室内用1%~3%来苏儿溶液、漂白粉上清液、0.3%新洁尔灭溶液等消毒,流产胎儿、胎衣无害化处理。
S858.251.2
C
1001-8964(2016)12-0050-01
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