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防治
2016-04-05李中习
李中习
(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河北 大名 056900)
羔羊痢疾防治
李中习
(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河北 大名 056900)
羔羊痢疾是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多发于7日龄内羔羊的急性菌毒血症。
1 流行特点
B型魏氏梭菌为土壤常在菌,天气寒冷或温差较大的环境下,营养不良、体质瘦弱的羔羊对其易感性强。病原菌进入羔羊消化道后,在小肠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进而引起发病。
2 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萎顿,食欲减退,低头拱背,腹泻,排糊样、水样恶臭粪便,严重的粪便带血,甚至排血便,毒素中毒严重的出现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瘫软,呼吸急促,口流白沫,角弓反张,体温下降,最后昏迷死亡。
3 病理变化
病死羔羊脱水,真胃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充血,肠内容物混有血液,小肠,尤其是回肠黏膜充血、红肿,有溃疡,溃疡灶周围有出血带,病死羊心包积液,心内膜出血,肺瘀血。
4 鉴别诊断
应注意本病与羔羊肠球虫病等的区别,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4.1 下痢型沙门氏菌病 下痢型沙门氏菌病除羔羊易感外,成年羊也易感,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没有羔羊痢疾高,病羊至死也不出现呼吸急促、角弓反张等症状。剖检下痢型沙门氏菌病患羊,可见其真胃和肠黏膜充血,肠黏膜上有黏液和小血块。
4.2 肠型大肠杆菌病 羊病初体温达40~41℃,下痢开始后体温下降,其粪便呈半液状,黄色到灰色,以后粪呈液状(含气泡),有时混有血液和黏液。剖检可见肠型大肠杆菌病患羊真胃和肠内容物呈黄灰色、半液状,有的肺有炎性变化。
4.3 肠球虫病 1岁以内的羔羊感染该病后食欲减退,饮欲增强,可视黏膜苍白,腹泻,粪便带血。剖检可见患羊小肠黏膜上有黄白色的圆形、椭圆形的结节,结节从粟粒大到绿豆大不等,并成簇分布,患羊十二指肠和回肠有卡他性炎症,有点状或带状出血。
5 治疗
碳酸氢钠5g和磺胺胍8g,用200mL冷开水或蒸馏水稀释混匀后灌服,2次/d,连用3~5d。
必要时可注射羔羊痢疾血清5~8mL或静脉输入适量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
6 预防
6.1 养羊场应坚持自繁自养,若需引羊,种羊或羔羊应从具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种畜经营许可证》的种羊场引进,羊运输之前应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6.2 羊场的羊应实行全进全出,并按羊的用途、日龄及生理特征进行分群饲养,每批羊出栏后应对环境、羊舍和用具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饲养期间羊舍应定期清扫、消毒,按时通风。
6.3 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羊场,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饲养舍,工作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并搞好个人卫生和防护,工作人员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操作规范。
6.4 饲养期间应防止其他动物进入饲养舍和仓库。病死羊只及患羊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应及时按照GB/T 16548的规定进行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6.5 为增强羔羊的抗病力,应加强母羊和羔羊的饲养管理,在满足母羊、羔羊营养需求的基础上,冬季应注意增温保暖、通风换气,养羊场应保证羔羊舍干燥、清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6.6 为增强羊的免疫力,每年秋季用羔羊痢疾菌苗免疫种羊,并在产前2~3周加强接种1次,免疫后羔羊可通过哺乳获得母源抗体。为减少疾病传播,每次哺乳前应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母羊乳头及乳房。
S858.265.1
C
1001-8964(2016)12-0043-01
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