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体会
2016-04-05黄志兰
黄 平,黄志兰
(重庆市铜梁区妇女儿童医院,重庆 402560)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体会
黄 平,黄志兰
(重庆市铜梁区妇女儿童医院,重庆 402560)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相关问题,并分析其对产妇所造成的影响。文中选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8例病例进行实验和分析。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并进行对比。观察组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只进行剖宫产术。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两试验组均可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大小,住院时间等之间的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更长。该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
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体会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平滑肌以及结缔组织是其主要构成部分,在女性生殖器中较为普遍。雌激素和孕激素是子宫肌瘤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不足20岁女性中较为少见,多发于30~50岁左右的妇女中,发病率在0.4%~7%之间[1-2]。随着近些年晚婚晚育的普遍,高龄产妇数量增加,妊娠并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增加。就目前来说,是否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尚且没有定论。本文对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98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其年龄26~41岁,平均年龄31.2岁。孕周在36~41周。初产妇有57例,经产妇有41例。单发肌瘤有67例,多发肌瘤位31例。肌壁间肌瘤62例,浆膜下肌瘤29例,黏膜下肌瘤7例。并在同期随机选取98例剖宫产产妇,且没有妊娠并发症,将其设置为对照组。该组产妇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为28.9岁。孕周在36~40周。其中,初产妇有62例,经产妇36例。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手术前都没有严重的内外科综合病症或者其他障碍。两组实验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肌瘤部位和类型
肌瘤位置在子宫前壁的产妇有67例,位置在子宫前壁上方的有34例,位置在子宫前壁下方的有22例,位置在子宫前处的有11例。肌瘤位置在子宫后壁的患者有32例,其中在上方的有23例,位置在子宫后壁中下方的有9例。
1.3 手术方法
观察组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下段选择改良式方法,对腹壁进行横切口完成剖腹产。两种手术都于腹膜内完成。剖宫产在先,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后。为了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可以通过催产素和垂体加压素注射的方法,注射位置位瘤体切口附近。对妊娠产妇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切口的位置,大小,切除方式等和非妊娠期一致。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促进子宫收缩,可以在子宫肌瘤周围和基地注射缩宫素和6 ml生理盐水,然后进行剔除。肌瘤被剜出后,需要对瘤腔和子宫切口进行缝合,完成后的切口为线性,只有部分缝线暴露。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根据表格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都剖宫产术都可以顺利完成。观察组术中单发肌瘤有58例,多发肌瘤17例,完成肌瘤剔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现实,子宫肌瘤变性的有36例,最为多见的位红色变形。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后产褥患者有10例,2例有切口感染,1例有产后出血。对照组手术后产褥患者有8例,2例有切口感染。两组产妇手术后切口愈合状态均为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变化不大。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排气时间(天)恶露干净时间(天)术后住院时间(天)观察组9858.3±3.5165.9±9.42.4±1.09.8±1.36.7±1.6对照组9845.8±3.2164.6±8.92.3±1.29.7±1.46.6±1.1 P<0.05>0.05>0.05>0.05>0.05
3 讨 论
作为盆腔肿瘤的一种,子宫肌瘤在妇产科中较为常见。大多在妇女生育年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也比较普遍。妊娠时间,肌瘤大小,患者具体情况等都是影响处理方法的因素[3]。现阶段来说,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意见有以下两种。一种持反对态度,因为患者在妊娠阶段肌瘤血管比较丰富,因此肌瘤核界限不够清晰,手术难度较大,大出血的几率较高。并且产妇在分娩之后子宫会发生收缩和变形,进而改变肌瘤的位置,也会给手术造成阻碍,产后出血和感染的几率也会增加。另外,在剖宫产之后,肌瘤会有所减小,所以不建议在剖宫产的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另一种持鼓励态度。主张在剖宫产的同时尽可能将肌瘤剔除[4-6]。首先,可以对由子宫肌瘤引起的产后出血起到预防作用。其次,可以减轻患者精神压力,避免子宫肌瘤带给产妇恐惧心理。最后,能有效遏制子宫肌瘤生长和二次手术给产妇带来的伤害和经济压力。
如果妊娠期产妇同时患有子宫肌瘤,当有突发性腹痛,呕吐,高烧等症状时,需要第一时间就医。通常来说,多数医生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如果产妇有宫缩症状,需要在保胎的基础上对宫缩进行与之,为了避免感染还需适当使用抗菌药。如通过上述治疗症状有所缓解,则可以亟需妊娠。若肌瘤所处的位置为子宫体部,随子宫增大,可以把肌瘤从盆腔肿基础,仍可亟需妊娠和分娩。但若肌瘤的位置在宫颈或子宫下段,会对先露衔接造成影响,或者对胎位造成影响,不利于分娩的正常进行。对子宫收缩能力造成阻碍,使得子宫正常收缩收到影响,这种情况下以剖宫产为宜。
本文中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探讨,得出的结论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手术所需的时间更长。出血量,排气时间等因素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可以说明,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具备可行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格外小心特殊部位例如子宫角部等的处理。在产妇妊娠期间对子宫肌瘤进行窃书,不排除术后早产和流产等的发生,因此在妊娠期间患有子宫肌瘤的产妇需要做好定期检查,对自身情况进行随时监控。
手术技巧是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关键因素。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动静脉,输卵管位置出的肌瘤进行谨慎处理,避免血管破裂的发生,减小对输卵管等的伤害。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判断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具备可行性和安全性,对于子宫复旧的改善有积极作用,还能有效避免感染。通过子宫肌瘤的切除可以减小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使患者保持身心健康,助于其尽快康复。还可以提升妇产科服务水平,减少二次手术发生,避免剔除子宫。
综合以上叙述,可以证明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医师在进行手术的之前,需要结合自身临床治疗的经验,并综合考虑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产妇实际情况等,合理地学则治疗方法。在剖宫产同时进行子宫肌瘤的切除会使手术时间延长,但手术难度并未加大,术后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也没有明显变化,因此产妇术后恢复也较为容易,还可以避免二次手术的昂贵费用,为患者减轻压力。
[1] 张 明,成宁海,刘俊涛.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134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3,(12):727-729.
[2] 叶 红,董金翰.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0,9,(06):464-466.
[3] 胡丽华,吴玮琳,谢孟霞.剖宫产初产妇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 3510-3514.
[4] 高艳华,崔淑娟,骆 硕.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80例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22): 56-57.
[5] 潘惠玉,钟钰平.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9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9):65-66.
[6] 彭丽芳,唐 晖,黄 蕾,等.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45(30):34-35.
R711.74
B
ISSN.2095-8803.2016.15.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