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2016-04-05郭成燕杨正坤郑雪梅朱广周邓忠华
郭成燕,杨正坤,郑雪梅,朱广周,邓忠华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农科局,四川 会东 615200)
会东县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郭成燕,杨正坤,郑雪梅,朱广周,邓忠华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农科局,四川 会东 615200)
摘要:稻瘟病是我县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流行年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现针对我县稻瘟病严重发生的情况,分析探讨稻瘟病在我县水稻生产上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供基层农业人员指导水稻生产时应用。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防治对策
稻瘟病是我县水稻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只要有水稻种植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姜州、大桥、嘎吉片区发病最为严重。根据植保部门统计,我县常年种植常规稻5727hm2左右,全县常年稻瘟病发生面积在1707hm2左右,每年因稻瘟病损失产量在1572t以上,特重年份损失可达3972t。因此,了解稻瘟病的发生规律,指导广大农民正确掌握防治措施,不但能减少水稻产量损失,还能确保粮食增产。
1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因危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在我县主要以叶瘟、节瘟和穗颈瘟危害较重,其中以穗颈瘟危害最重,产量损失最大。
1.1苗瘟
发生于3叶前,主要由种子带菌而引起。3叶期前病苗基部灰黑色枯死,无明显病斑;3叶期后病苗叶片病斑呈纺锤形、菱形或密布不规则形小斑,病斑灰绿色或褐色,温度高时病斑上产生灰绿色霉层,严重时秧苗成片枯死。
1.2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期至拔节期发病较多。初期病斑为水渍状褐点,以后病斑逐步扩大,最终造成叶片枯死,根据病斑形状、大小和色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1.2.1普通型(慢性型)病斑是我县最常见的症状类型,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形,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内圈为褐色,中央呈灰白色,病斑两端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长条状坏死线。此“三部一线”是慢性型稻瘟病的主要特征,也称典型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青灰色霉层,此类病斑发展较慢。
1.2.2急性型病斑病斑为椭圆形、圆形、菱形或不规则形、针头大小至绿豆大小,暗绿色,水渍状,叶片正反面都有大量灰绿色霉层。此类病斑发展快,常为流行先兆,但如湿度变小后可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1.2.3白点型病斑嫩叶感病后产生白色圆形或近圆形小白斑,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
1.2.4褐点型病斑病斑针尖大小,多在气候干燥的情况下发生于稻株下部叶片叶脉间,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在高湿条件下可转为慢性型病斑。
1.3节瘟、叶枕瘟
发生于稻株下部节位上,初期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逐步扩展到全节,节部变黑腐烂,并凹陷缢缩,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早期发病可造成白穗。叶枕瘟发生于叶片基部叶耳、叶环和叶舌上,初期病斑灰绿色,后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潮湿时长出灰绿色霉层,可引起病叶枯死和穗颈瘟。
1.4穗颈瘟、枝梗瘟
穗颈瘟在穗子颈部发生,枝梗瘟在小穗枝梗上发生。病斑初期为暗褐色,渐变为黑褐色,在高温条件下,病斑产生青灰色霉层。发病早的形成白穗,发病迟的籽粒不饱满,空秕谷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差,碎米率高。
1.5谷粒瘟
在谷粒内外颖上发生,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灰白色,随稻谷成熟,病斑不明显;发病迟的病斑为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湿度大时可产生灰色霉层。
2影响稻瘟病流行的因素
2.1品种和生育期
水稻同一类型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发病程度也不同。我县水稻种植品种以常规稻:合系22-2、合系24、合系39、合系41、楚粳28、楚粳29、楚粳26、云粳19、云粳20、云粳29、云粳30、云粳15、云粳26、云玉粳8号、滇粳优5号为主。其中合系22-2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60%,楚粳28占20%,其它品种占20%左右。合系系列水稻自1988年引种到我县种植时间已达26年上,但因其米质优良、口感好而深受农户欢迎,也是目前感病最为严重的品种,尤其以合系22-2、合系24为主。我县稻瘟病在水稻分蘖盛期和始穗期达到发病高峰(即6月中旬至8月初)。
2.2种子消毒不彻底
种子消毒是消除种子带菌带毒的最有效办法。近年来有部分农户浸种使用的药剂不合理或剂量不准确,甚至浸种根本不使用药剂,导致种子携带的病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衍滋生而发病。
2.3气候影响
气候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和湿度,其次是光和风。温度主要影响水稻和病菌的生育,湿度则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稻株体表每天保持水膜达6~10h情况下,稻瘟病就容易发生;如果旬平均温度为24~28℃,且有一昼夜以上的饱和湿度,则稻瘟病就容易流行;连续晴天,天气湿度低于85%,温度超过32℃或低于15℃,病害则会受到抑制。因此,高温、高湿、多雨、多雾、多露、日照少的天气易发生稻瘟病。
2.4栽培管理
移栽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虫害严重的田块易发病;田间及田埂四周杂草丛生的田块,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的田块易发病;施用氮肥过多或过迟,引起稻株疯长、表皮细胞硅质化程度降低、叶片柔软披垂,易受病菌侵染而发病;长期灌深水、排水不良的下湿田,未及时晒田或晒田不好的的田块,稻株生长软弱,根系发育不好,也容易发病。
2.5稻瘟病防治不科学
许多农户只注重治病,不注重防病,水稻不发病,不表现出症状,就不提前打药预防,而等到稻瘟病出现发病症状时才打药但为时已晚,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也有农户为了省工,省事,采用50g/667m2药对30kg水喷施稻田的做法,没有达到药剂防治所要求的剂量;喷施过程中,施药时间选择不当,加之施药时走得过快,稻株还未吸收,就已蒸发,因此也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3水稻稻瘟病防治对策
我县水稻稻瘟病防治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消灭越冬菌源为前提,选用丰产抗病良种为中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药剂防治为保障。做到早预防,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治。
3.1农业防治
3.1.1选用抗病丰产品种选用适合的抗病良种是综合防治稻瘟病的中心环节。我县是典型的高原、山地立体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日照2288.6h,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099.7mm,全年无霜期262d。所以在品种选用上需多品种布局配套栽培,2003年根据县农业局植保站建议,会东从云南楚雄引进楚粳系列水稻品种,经多年来对楚粳系列品种抗病性观察鉴定,在会东县种植云南楚粳系列常规稻:楚粳28、楚粳29、楚粳26、云粳19、云粳20、云粳29、云粳30、云粳15、云粳26、云玉粳8号、滇粳优5号等品种,能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但在推广抗病品种时要防止单一种植,避免病害一旦发生,损失严重。
3.1.2消灭越冬菌源稻瘟病初染源是带病稻草和带病种子,因此播种无病稻种,并处理带病稻草是关键。首先是带病种子不能用作种子,即使要用也要先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清除田内病稻草,并进行集中烧毁或用作柴火,以减少病源。
3.1.3加强栽培管理一是精细整地:精细整地是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插后秧苗早生快发,防治稻瘟病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整地时一定要精细,特别是对上年发生过稻瘟病的地块,要清除稻草和残茬,泡田时涝净带菌残渣并焚烧或深埋,消灭稻瘟病的传染源。二是合理配方施肥:原则上做到施足基肥(基肥看地),早施追肥(追肥看苗),巧补穗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严防偏施氮肥。一般N∶P∶K比例掌握在2∶1∶1,能有效控制稻瘟病为害。三是水分管理:水分管理要把握好时机,深浅适宜,前期浅水勤灌,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中期(分蘖末期)适时晒田,以提高温度、降低湿度,防止穗颈瘟的发生;后期水稻进入抽穗、开花和灌浆阶段,也是稻瘟病防治的关键阶段,更要干湿壮籽(即干干湿湿)管水。
3.2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应根据不同发病时期采用不同方法,选用不同药剂,及时、准确地用药。
3.2.1浸种在播种前处理水稻种子,可用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g/667m2,或25%的使百克乳油5mL/667m2、25%的施保克乳油5mL/667m2、25%的咪鲜胺乳油5mL/667m2等,浸种24~48h,不需淘洗即可催芽(可防治水稻恶苗病、胡麻斑病和稻瘟病)。
3.2.2水稻苗瘟、叶瘟的防治掌握在发病初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时用药防治:即从稻种出苗后检查田间苗瘟病情,如发现秧苗成片萎黄,僵苗、死苗、不长和叶片上出现斑点,可用75%三环唑100g/667m2或40%的富士一号80mL+秧苗返青剂100g/667m2对水30kg/667m2进行叶面喷施,每隔5~7d喷1次,连续喷施3次,并用敌克松500g/667m2拌锌肥500g/667m2撒施于秧苗根部,防止秧苗烂根;水稻移栽前3d:可用40%富士一号80mL/667m2(或20%的三环唑100g/667m2)+秧苗返青剂100g/667m2,喷施秧苗作送嫁药;水稻移栽进大田后,如出现秧苗返青慢、坐蔸、不分蘖并出现病斑(红斑、黄斑、黑斑和苍蝇屎点点)时,即可用药防治:可用40%富士一号80mL/667m2(或20%的三环唑100g/667m2)+秧苗坐兜灵100g/667m2(或“云大-120”粮食型20mL/667m2)对水30kg/667m2进行叶面喷施,每隔5~7d喷1次,连续喷施3次,同时用锌肥2000g/667m2+甲拌辛600g/667m2(防止根部有虫)+5kg/667m2草木灰拌匀,于下午4时后撒施于秧苗根部。
3.2.3水稻节瘟、叶枕瘟、穗颈瘟的防治水稻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是稻瘟病防治关键时期,特别是抽穗期对穗颈瘟的防治,此时对感病品种和稻苗嫩绿、施用氮肥过多而发病的田块,用药2~3次,间隔7~10d施1次。一般稻苗孕穗达70%左右时施第一次,破口见穗期施第二次,齐穗期施第三次,用药可与螟虫防治相结合达到病虫兼治。第一次:可用75%丰登三环唑40g/667m2(或40%富士一号80mL/667m2)+30%阿维杀虫单40g/667m2(或杜邦康宽4g/667m2对水30kg/667m2对螟虫进行一次性防治),对穗颈瘟和螟虫进行综合防治;第二次:可用21.2%加米热收80g/667m2(或40%稻瘟灵80mL/667m2)+25%阿维三唑磷100mL/667m2+标正(冠苗)丙环唑300g/L对水30kg/667m2,对穗颈瘟、螟虫、稻曲病进行综合防治;第三次:可用20%的川化三环唑100g/667m2或(2%春雷霉素80mL/667m2)+30%阿维杀虫单40g/667m2+标正(冠苗)丙环唑300g/L+70%百农思吡虫啉20g/667m2+磷酸二氢钾100g/667m2对水30kg/667m2,对穗颈瘟、螟虫、稻飞虱、稻曲病进行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侯茂林,韩永强,王锡锋,等.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3):6-10.
[2]傅强,黄世文.水稻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3):5-10.
收稿日期:2016-1-30
作者简介:郭成燕(1976-),女,汉族,四川省会东县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和植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