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危重孕产妇监测分析
2016-04-05吴雪丽陈雪梅
吴雪丽, 梁 颖, 陈雪梅
(1.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2.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妇幼保健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危重孕产妇监测分析
吴雪丽1, 梁颖1, 陈雪梅2
(1.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2.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妇幼保健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关键词:危重孕产妇; 监测; 发生率
本研究分析2011—2014年本市南海区危重孕产妇监测中发现的危重孕产妇病例,分析危重孕产妇基本特征、病因构成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网络直报系统中本市南海区上报的危重孕产妇监测数据,统计时限为2011年10月—2014年9月。
1.2方法
按照《中国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方案》要求,由监测医院填写孕产妇调查个案,并通过国家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网络直报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各监测机构每月进行自查,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半年质控1次。危重孕产妇的判定标准按照监测方案中的WHO危重孕产妇判定标准进行。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危重症孕产妇基本信息如年龄、合并症(并发症)、主要疾病等,描述危重症孕产妇的基本特征。
2结果
2012—2014年南海区监测医院分娩活产数共32 971例,上报33 826例孕产妇,发现53例危重孕产妇,仅1例出院后在家死亡。危重孕产妇发生率为1.61‰。2012—2014年,2013年危重孕产妇发生率最高,为2.29‰。53例危重孕产妇一般情况见表1。53例危重孕产妇均合并有与妊娠分娩产褥流产相关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出现一种合并症或并发症的13例,占24.53%;出现两种合并症或并发症的16例,占30.19%;出现3种的14例,占26.42%。53例危重孕产妇主要疾病为产科出血(50.9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2.64%),贫血(3.77%)。产科出血常见原因为宫缩乏力(48.15%),软产道撕伤(11.11%)、胎盘滞留(11.11%)、胎盘早剥(11.11%)。其中产后出血占74.07%,产前出血占25.93%。在1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子痫7例,重度子痫前期3例;2例继续妊娠,1例仅产检1次在24周终止妊娠;9例均在37周后终止妊娠,其中4例产检在2次以下,5例产检在5~9次。见表2。
53例危重孕产妇中有48例(90.57%)使用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其中23例产科出血的孕产妇均使用了缩宫素或联合使用其他收缩子宫药物预防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有7例,其中宫缩乏力4例,羊水栓塞1例,子宫破裂1例,胎盘植入1例;12例妊高征孕产妇均采用硫酸镁解痉,其中10例使用镇静、抗惊厥剂进行干预;31例剖宫产孕产妇中,30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讨论
2009年前国际上判定危重孕产妇的方法主要有3种[1]:以疾病为基础的判定方法、基于临床干预措施应用的标准和以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为基础的判定方法。为方便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9年制定了统一的、较为实用的危重孕产妇判定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据资料[1-2]显示,危重孕产妇的发生率跟经济和医疗水平密切相关,非洲和亚洲等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危重孕产妇发生率较高。据WHO 2010—2011年在29个国家357家医疗机构开展危重孕产妇的横断面研究结果[3]显示,非洲危重孕产妇发生率为3.9~25.3‰,亚洲2.1~16.7‰,南美洲2.2~11.6‰。非洲、印度等危重孕产妇发生率较高,并且地区间差异较大,其中非洲[4-7]危重孕产妇发生率1.6~87.36‰,印度[8-9]4.18~120.05‰,意大利[10]2‰。中国自2010年开始按照WHO的危重孕产妇标准开展危重孕产妇监测。目前国内有关危重孕产妇的报道较多,但按照WHO统一的危重孕产妇标准进行研究的较少。马袁英等[2]研究显示,2012—2013年浙江省危重孕产妇的发生率为5.6‰,其中三甲医院危重孕产妇发生率6.9‰,二甲医院危重孕产妇发生率1.5‰。据本市2012—2014年的危重孕产妇监测结果显示,危重孕产妇的发生率为1.61‰,监测医院均为区级三甲医院,并承担了区内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工作。
据有关资料[11]显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危重孕产妇中最主要的疾病。本研究中,产科出血(主要为产后出血)占危重孕产妇的50.9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22.64%。但危重孕产妇监测结果与本市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不一致。本市孕产妇死亡监测显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仅在2005—2009年为本市孕产妇死亡的前2位死因,但仍是2010—2014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中,90.57%的危重孕产妇中接受了相应的干预措施,高于马袁英等报道的>90%[2]和WHO在2010—2012年调查的82%[11],仍有9.43%的危重孕产妇未给予干预措施。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的孕产妇均给予子宫收缩药物或硫酸镁解痉处理,但仍有26.09%的产后出血孕产妇子宫切除。为降低危重孕产妇发生率,避免危重孕产妇严重结局,必须提高产科医务人员对常见严重疾病的诊治技术,及早干预,及早处理。本市自2005年开始将产后出血防治作为全市妇幼保健知识专项培训内容之一,并通过抽查病例、现场考核将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处理等作为产科质量督导检查内容之一;每例孕产妇死亡除进行市区结论性评审和评审反馈会外,并就疑难典型病例进行全市孕产妇死亡学术研讨会。2013年起,本市统一进行助产的理论和操作考核及培训,避免各区助产资格标准不统一的现象。这可能是2009年后本市孕产妇死亡主要死因发生变化以及与危重孕产妇监测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但2010—2014年本市孕产妇死亡监测及危重孕产妇监测结果提示仍需要继续将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处理作为培训和督导的主要内容之一。古航等[12]认为为提高产科质量,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除培训、督导检查、评审等外,尚需建立完善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网络,比如危重孕产妇会诊转诊流程、成立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等。本市目前尚缺乏完善的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
孕期规范的产前检查、妊娠风险的评估、积极有效的控制高危因素、高危妊娠的严格管理是减少危重孕产妇发生的重要措施。目前本市高危妊娠管理尚不规范,缺乏高危妊娠分级管理制度,这是制约本市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导致危重孕产妇的两种主要疾病:产科出血中有25.93%为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主要为子痫、重度子痫前期,均可通过产前检查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在发现的危重孕产妇中,12.00%(不含异位妊娠)未行产前检查,其中1例妊娠至35周;37周后终止妊娠的妊高症患者,有44.44%产检在2次以下。苏春宏等[13]研究显示,高危妊娠比普通妊娠者产检次数少。目前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惠及全人口,流动人口也可享受免费产前检查。但本市妇幼卫生年报显示,非户籍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仍低于户籍孕产妇。故为使流动人口能主动接受产前检查服务,应通过不同途径加大免费产前检查政策的宣传力度。
本研究中导致孕产妇危重症的主要疾病,除直接产科原因外,还包含贫血、上呼吸道感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间接产科原因。本市2009—2014年孕产妇监测中也提示孕产妇死亡疾病谱增加了恙虫病、脑囊虫病、肠系膜静脉破裂出血等非产科疾病,故在建立市区级危重孕产妇抢救网络时,应积极提倡多学科合作;妇产科医务人员的培训也不应局限于专科培训。
综上所述,通过危重孕产妇监测使作者基本了解了危重孕产妇的基本特征,同时为提高本市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本市目前孕产期保健工作情况,为减少危重孕产妇的发生,持续降低本市孕产妇死亡率,除在原有的孕产期保健工作基础上,应建立完善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网络,制定规范的高危妊娠分级管理制度,并加强多学科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Tuncalp O, Hindin M J, Souza J P,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Maternal Near Miss: A Systematic Review[J].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2012, 119(6): 653-661.
[2]马袁英, 戴红燕, 邱丽倩, 等. 浙江省危重孕产妇监测及其结局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14, 94(41): 3252-3255.
[3]Chaves Sda C, Cecatti J G, Carroli G, et al. Obstetric transition i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ulticountry Survey on Maternal and Newborn Health: exploring pathways for maternal mortality reduction[J]. Rev Panam Salud Publica, 2015, 37(4/5): 203-210.
[4]Oladapo O T, Adetoro O O, Ekele B A, et al. When getting there is not enough: a nationwide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998 maternal deaths and 1451 near-misses in public tertiary hospitals in a low-income country[J].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2015: 13450-13459.
[5]Assarag B, Dujardin B, Delamou A, et al. Determinants of maternal near-miss in Morocco: too late, too far, too sloppy[J]. PLoS One, 2015, 10(1): e0116675-e0116682.
[6]Ernestina David, Fernanda Machungo, Giovanni Zanconato, et al. Maternal near miss and maternal deaths in Mozambique: a cross-sectional, region-wide study of 635 consecutive cases assisted in health facilities of Maputo province[J]. BMC Pregnancy Childbirth, 2014: 304-309.
[7]Gebrehiwot Y1, Tewolde B T. Improving maternity care in Ethiopia through facility based review of maternal deaths and near misses[J].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14, 127(Suppl 1): S29-34.
[8]Pandey A, Das V, Agarwal A, etal. Evaluation of obstetric near miss and maternal deaths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north India: shifting focus from mortality to morbidity[J].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Of India, 2014, 64(6): 394-399.
[9]Kalra P1, Kachhwaha C P. Obstetric near miss morbidity and maternal mortality in a Tertiary Care Centre in Western Rajasthan[J]. Indian J Public Health, 2014, 58(3): 199-201.
[10]Donati S1, Senatore S, Ronconi A, et al. Obstetric near-miss cases among women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Italy[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12, 91(4): 452-457.
[11]JoãoPaulo Souza, AhmetMetin Gülmezoglu, Joshua Vogel, et al. Moving beyond essential interventions for reduction of maternal mortality (the WHO Multicountry Survey on Maternal and Newborn Health):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Laccet, 2013, 381: 1747-1755.
[12]古航, 段涛. 高危妊娠管理模式[J]. 实用妇产科学, 2012, 28(2): 87-89.
[13]苏春宏, 钟梅, 朱斌, 等. 广州地区18 790 例高危妊娠分析[J]. 广东医学, 2012, 33(7): 1000-1003.
收稿日期:2016-03-12
中图分类号:R 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1-195-03
DOI:10.7619/jcmp.20161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