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话题二则
2016-04-05
微话题一:聊聊你身边的第一代农民工
上世纪90年代,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落户我国沿海地区,那里也成为我国最早一批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自此,一批批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入工厂,走进城市。如今,第一代农民工日渐老去,到了思考人生归宿,选择“去”或“留”的节点。您身边有第一代农民工吗?如今他们都在哪儿?过得还好吗?
网友回复:
@行走的稻草人:大多数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思想,在年龄与生活压力面前,不得不屈服于生活的压力,身体力行地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社会给这些人提供的就业机会是非常少的。
@上马看风景:1991年,我和村里两位同龄人结伴去东北打工。三年后,我回到家乡,而另两位却留在了那座城市。如今我们快50岁的人了,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却肩负着上要照顾老人、下要顾虑子女的责任,因此还要拼搏才行。春节前一位伙伴回家,看到年逾花甲的父母不仅感叹,等完成儿女的婚事一定回家陪父母。
@游泳的鱼:村里的第一代农民工虽然到了该养老的年纪,但是为了生计,能给儿女减轻生活负担,大多还是在城市里找了一份零工或者看大门之类的轻体力活,也算是老骥伏枥吧。
@福将1988:身边的第一代农民工大多都回到了农村老家种地,有的在家附近找个看门的活,日子过得还不错。
@陈德超:我身边的第一代农民工就是八十年代第一批到深圳打工的农民,如今他们都在城里或乡镇买房安家了,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马后炮:第一代农民工在家乡基本也建好了房子,为儿子娶了媳妇,几十年打工的积蓄也就花光了,甚至还欠债,不得不出来做点还能做的工赚点钱,在家种田根本没什么收入。老农民工最怕得大病什么的,病不起,是老农民工们普遍的问题。
@活力旺盛:他们没有退休,只要是能干的还在打工呢。不能出去的就在村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环卫工,比如打个零工。
@时卫平:农民工曾为城市发展付出了血汗,但是,当城市建成后,农民工就被淡忘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的未来……
微话题二:用工荒与找工作难并存,您怎么看?
保姆缺人!快递缺人!厨师缺人!保安缺人!春节刚过,不少服务行业纷纷贴出招聘启事。昆明更是出现了开价月薪1万多仍预约不到月嫂的“用工荒”。而另一方面,打工族想找个合心意的工作也没那么简单。请大家出出招儿:该如何解决城市“用工荒”,又如何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好工作。
网友回复:
@心草芳菲:用工荒与找工作难并存的现象不是今年才出现。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首先做好市场供求衔接,其次是用工方要在工资福利待遇上提高,让员工看到自身上升空间的希望,干起来活更有劲。农民工出来打工赚钱,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踏实能干才能赚到更丰厚的钱。
@幸福只是感受:我也是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员工过半是外地农民工,年前为他们买了回家车票和发了买年货的钱一千元(不属于奖金、工资),他们和我关系处得很好,来往自由,大年初七全部回到工作岗位。回来后请他们吃了团聚饭,告诉食堂搞好日常饮食,平时与他们一起吃食堂、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把他们当朋友。
@忽然花开:企业对员工“择优录取”,相同的道理,员工对企业则是“择优就职”。工作累待遇低的活,谁也不愿意去干,服务行业只有提供合理的薪水,多保障职工个人利益才能更好留住员工。而城市劳动部门也应该加强培训“用工荒”职业人才,取得上岗资格后安排工作,以此缓解“用工荒”问题。
@春天有多远:要想彻底解决城市“用工荒”的难题,得从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和完善社会福利待遇两方面入手。
@苏畅洋:保姆,厨师要求都很高,打工族没有一技之长要找高薪工作也很难。
@小蜗牛: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加强培训,让农民工能够胜任市场需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