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远大前程》中意象手法的运用
2016-04-04刘庆华
刘庆华
(江苏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狄更斯《远大前程》中意象手法的运用
刘庆华
(江苏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比较晚期的作品,也是他在艺术上很受称道的一部小说。作品中意象手法的运用,既昭示了人物的命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意象;雾;星星;网
引言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去掉了以前作品中的雕饰和那些为吸引专栏读者而设的“关子”,语言简洁幽默,朴实易懂。整部小说如行云流水,故事情节、形式、主题以及意象融为一体,十分精致和谐。[1]孤儿皮普从小由姐姐抚养,受雇于贵族郝维仙小姐,爱上了她的养女埃斯苔娜,一心想成为“上等人”。他小时候曾经好心搭救过的一名逃犯在国外发财致富,为报答他,巧妙安排他去伦敦接受上等教育,进入上流社会。然而命运并没有与皮普的希望接轨:埃斯苔娜另嫁他人,逃犯被擒、遗产充公,皮普的“远大前程”转眼化为泡影。[2]皮普所追求的这远大而飘渺的“前程”可能是此书最大的意象。而作品中其他好几处意象手法的运用也使得主题大大深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雾
整个故事在雾中展开,而皮普的一生也跟雾联系在了一起。雾虚无缥缈,遮住人的视线,使人看不清远处的东西而感到迷茫。同时却又朦胧地显现出那些东西的轮廓,制造出一种幻象而使人产生向往之情。皮普的一生也是这样。他在夜雾中遇到逃犯普鲁威斯,受威吓而为他偷姐姐家里的食物和锉刀。小皮普第二天清晨送食物时遇上大雾,浓重的雾使他迷了路,不得不折身往回走。也许皮普的一生就像在雾中摸索,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有别人制造的幻象吸引着他不断往前走。
皮普渐渐长大,成为姐夫乔的学徒。学徒生涯将要结束时,律师贾格斯找到并通知他:他得到某位恩主的大笔遗产,并将会去伦敦接受教育,成为上等人。成为上等人是皮普的愿望。他希望自己接受上等教育,成为绅士,以配得上高贵美丽的埃斯苔娜。但是他又舍不得离开乔——他幼年时的伙伴及最真诚高尚的朋友。他对未知的前程感到忐忑不安,在他清晨告别乔和毕蒂走出村庄时,
“薄雾正无声地消散,仿佛有意在我面前展开一个大千世界。我在这个村子里是那么无知,那么渺小,而林子外的世界是那么难以捉摸,那么广阔无边。”[3]
年青的皮普虽然因为担忧外面的世界而流出眼泪,但一直藏在心底的愿望终于实现,而他也坚信自己的远大前程,因此一时的忧愁马上被对未来的憧憬驱散。当马车向前驶去,
“薄雾已经全然散去,在我面前铺开一个光亮的大千世界。”
姐姐去世,皮普回乡参加葬礼。那时的皮普已经习惯于上流社会的奢华,形成了用钱如泼水一样的做派。他还参加了一个叫做“林中鸟类”的俱乐部,每次聚会争争吵吵,喝得烂醉。然而他善良的本性使他对乔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他对毕蒂也感惭愧。当他向毕蒂表白他会时常回来看望乔时,了解他的毕蒂对此一言不发,她不相信皮普还会经常回来。被说穿了心事的皮普因羞愧而恼怒,认为这是毕蒂人性上的弱点。他感到委屈,认为毕蒂对他无情无义,冤屈不公。他理直气壮地离开,然而他内心明白,毕蒂是对的,他是自欺欺人。当他跨出家门,
“天上雾气又在消散着。我想,雾气向我揭示了一件事实,我也许再不会回来,毕蒂的预言绝顶正确,那么我所能说的只是一句话: 雾的揭示也是绝顶正确的。”
参加完了姐姐的葬礼,皮普也就没有了必须回去的理由。因此虽然他恼怒毕蒂说穿了他的心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他以后将会一心地追求他的远大前程了。
普鲁威斯找到了皮普,皮普对远大前程以及和埃斯苔娜结合的幻想彻底粉碎。在他和普鲁威斯相处并为其做一切事情的过程中,加深了了解,他的厌恶疏远之心也逐渐转变为了爱护敬重。虽然他没有得到物质的财富,他的思想以及对人生的态度却有了重大的改变。他不再对虚无的财富和爱情幻象报以期望。他开始明白自己独立工作并从工作中得到回报和乐趣的重大意义。当他11年后重返英国,他已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了自己的“远大前程”,而不是由于任何恩主的帮助和馈赠。皮普重访庄园宅第,遇到埃斯苔娜。当他们手牵手走出废墟时,
“夜雾也正开始消散。一片广阔的静寂沉浸在月色之中,似乎向我表明,我和她将永远一起,不再分离。”
雾对皮普不再会造成任何幻象。作为一个成熟独立的男人,皮普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生活。经过岁月的洗礼,他和埃斯苔娜都深深明白对方对于自己的意义。两人面前的夜雾已开始消散,新的生活已经开始。
星星
皮普首次离家到郝维仙小姐的庄园宅第(也叫沙提斯庄园)。坐在彭波契克舅舅的马车上,仰望夜空,看到星星在天空中一个接一个地闪烁出现,对未来充满了疑惑、好奇和憧憬。而在庄园宅第,他见到了埃斯苔娜,从此深深爱上了她。她是他生命迷雾中的一颗明星。郝维仙小姐让他叫埃斯苔娜进房间,他站在漆黑而又神秘的过道里,
“我最终听到了她的应声,然后看到她的蜡烛光像一颗星星一样沿着黑暗的过道飘然而来。”
埃斯苔娜正像她的名字意味着星星一样,神秘、渺远、高高在上。皮普不由自主地受到她的吸引,同时却又由于她的冷漠和遥不可及而倍感痛苦。
网
埃斯苔娜从未记事起,就已陷入“网”里。她母亲强烈的倔强个性使她不能忍受丈夫的另一个女人而将其杀死。她把幼小的埃斯苔娜藏了起来,却又不得不把事实告诉她的辩护律师贾格斯。在贾格斯的要挟下,她将孩子交给他。贾格斯把埃斯苔娜交给郝维仙小姐抚养,好像是帮她逃脱了“鱼卵”的命运,因为他作为法律顾问,经常看到:
“孩子们成批成批地出生,又成批成批地走向毁灭。……(他)时常看到孩子们在刑事法庭上受到严厉的审问;……(他)了解这些孩子会被关进监狱,被鞭打,被送去流放,再没有人过问,遭到抛弃,总之,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被送到绞刑官手中,等他们长成人后便上绞刑架。……他把每天在律师事务中所见到的所有的孩子看成是鱼卵,……鱼卵都会长成鱼,都会被捕进渔网,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会受到起诉,会找律师辩护,会被父母舍弃,会变成孤儿,总之,会堕入魔窟。”
然而埃斯苔娜却掉进了一个更可怕的网。庄园宅第阴森凄凉,到处是荒芜和废弃的景象。郝维仙小姐的房间则比外面还要寒冷。
“阳光全被隔在外面,屋里散发出一阵令人气闷压抑的浑浊空气的味道。……如今屋内的每一件东西上都覆盖着一层尘土,或者布满了霉菌,都在腐烂着。……桌布的中央仍然摆着果碟和花瓶一类的装饰品,现在都结满了蜘蛛网,连形状也难以辨别清楚了。我注视着那已变黄的桌布,觉得它长出了像黑蕈菌一类的东西。我看到生着花斑长腿的蜘蛛,满身长着疙瘩,奔进奔出它们的家园,仿佛这个蜘蛛王国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件”。
埃斯苔娜在这个“网”中长大,丝毫感受不到温情和爱。没有孩子应有的陪伴和欢乐,有的只是郝维仙小姐一大帮各怀心机的亲戚来来去去。他们为了分得财产明争暗斗,轮番对着郝维仙小姐演戏。
“这些人表面上同情你,可怜你,暗地里布下阴谋诡计陷害你。”
郝维仙本来领养她倒是有番好意,想救她脱离苦海,但是随着埃斯苔娜渐渐长大,越来越漂亮,郝维仙小姐别有用心的教育也慢慢开始了:
“我夸奖她生得漂亮,给她戴上珠宝,如此地教育她,用我自身的例子作为前车之鉴,告诉她该怎么办,结果我攫走了她整颗心,而换上了一块寒冰。”
埃斯苔娜在这种各怀心机的人织就的网中长大,她那孩子幼稚的眼睛慢慢睁大起来,脑子磨练得聪明起来。她学会套上厚厚的冷漠绝情的外壳来保护自己。当郝维仙抱怨她冷酷无情时,她依旧保持一贯的沉着冷漠,对她说,“假使你向我索取你从未给过我的东西,尽管我很想感恩,很想尽义务,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她明白自己从未得到过爱,她只是郝维仙报复的工具,是那些亲戚妒嫉陷害的靶子。她不敢也不能接受皮普的爱,对她来说,“世界上还有那么点儿情感或者幻想,我也说不上该叫它们什么,也对它们捉摸不透。”
她身不由己。她只是郝维仙编织的一张网,她的使命就是捕捉那些飞蛾和虫子。她不知道父母是谁,只知道自己是由郝维仙领养的。她的生命本来就不属于她自己。只要她活着,她的生命就是郝维仙的。她的美貌、她的智慧、她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给郝维仙复仇而生的。她要常给郝维仙写信,定期回去看她,向她汇报自己的情况,看她因为多少人陷入网中而发狂般地欢喜。
皮普记忆最深的是埃斯苔娜双手编织的动作。也正是这个动作使皮普确定了贾格斯律师的管家婆莫莉就是埃斯苔娜的亲生母亲。母女两个的命运都很悲惨,而她们手指的动作也表明她们下意识地都想编个茧来保护自己。然而最终她们仍旧要受到极大的伤害。莫莉在贾格斯的屋檐下一直忍受下去,埃斯苔娜却再也不能忍受自己的生活。她厌倦了自己只不过是个令人摆布的工具而最终决定嫁给“蜘蛛”——“恶名远扬的傲慢、贪婪、残暴和卑鄙”的德莫鲁尔。她对皮普说,“我不会让他幸福的。我肯定不会让他幸福的。”
她倔强的个性使她决定以自己一生的幸福去完成命运这个悲剧。她的先知先觉和飞蛾扑网般的绝望让皮普为她万分难过却又无计可施。
皮普11年后在庄园府第重遇埃斯苔娜。这时,粗暴鲁莽的丈夫已经在骑马时摔死,而郝维仙也在忏悔中死去。包围着埃斯苔娜的重重大网已被扯开,笼罩在她身上的阴影也已消失。埃斯苔娜终于能够活回真正的自己。就如庄园府第废墟上的新绿一样,她和皮普的幸福生活也将开始。
铁匠铺和庄园府第
铁匠铺和庄园府第代表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也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乔和毕蒂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他们真诚善良,相信诚实的劳动。当皮普11年后重回故里,乔和毕蒂已经有了一双儿女,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而代表上层社会的庄园府第里到处充满着虚伪和败落的气息,最后终于化为一片废墟。皮普和埃斯苔娜也最终懂得:朴素的才是最高尚的。
结论
意象手法在这部作品中的运用极为成功。浓重的雾,飘渺的雾,雾中的探寻和彷徨;明亮而渺远的星辰,给人以希望,使人向往;破败庄园里布满的蜘蛛网上奔来奔去伺机掠取的蜘蛛,好疑善妒的“蜘蛛”德莫鲁尔,郝维仙束缚埃斯苔娜的网,埃斯苔娜捕捉仰慕者的网…… 我们伴随着皮普担惊受怕、欢喜憧憬、伤心流泪;也为埃斯苔娜的认命和挣扎而感到痛苦压抑、心痛不已。我们能理解皮普有些自私虚荣,经常为自己的出身感到羞愧,也能体会埃斯苔娜的倔强、冷漠,对人性中的善和美充满怀疑。他们都有人性的弱点,我们跟随着他们在浓雾中摸索前行,直至雾气消散。我们为他们历尽磨难最终获得幸福而由衷感到欣喜。
参考文献:
[1]张群.十九世纪英国小说研究[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冰. 解析《远大前程》的意象写作手法[J] .作家杂志,2010,(8).
[3]查尔斯 ·狄更斯,罗志野译.远大前程[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40(2016)01—0062—03
作者简介:刘庆华(1975-),女,硕士,江苏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语言教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