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互联网思维、多元化艺术和教育思维看年画传承与革新

2016-04-04贺毕克

关键词:年画传统艺术

贺毕克

(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从互联网思维、多元化艺术和教育思维看年画传承与革新

贺毕克

(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年画作为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装饰艺术形式,是中国民间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正如其他传统民间艺术一样,年画正在逐渐地被都市百姓边缘化。本文结合年画的文化教育价值和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剖析年画在推广传承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阻碍,并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思维、多元化的艺术思维和教育引导三个方面来思考年画传承发展的出路所在。

年画;文化教育价值;互联网思维;多元化艺术思维;教育引导

年画作为中国民俗中重要的一个艺术形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中原地区的人们仍然保留着贴年画的习惯,以此来表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现代人对年画的认知更多地只是停留在它是古人向神灵祈祥纳福、镇妖辟邪的一个载体,而对年画的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缺乏足够的了解。从内容上看,年画往往记录了各个时期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尽管年画表现的人物和故事往往是正史和民间传颂的结合,但是他们通常都表现了树立正义正气,培养民族精神,表彰优秀行为,弘扬传统美德等积极向上的主题。[1]比如年画中所表现的门神秦琼、尉迟恭、岳飞、戚继光等,都是历史上为人敬仰的正面人物,对广大民众有着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而文王访贤、重耳走国、五子登科、二进宫等故事也表现了年画对正面历史人物的肯定和歌颂。由此可见,抛开年画在艺术特色和考古研究上的价值不谈,其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就足以使它成为向都市民众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媒介。科技的进步和知识体系的完善使人们不再像农耕年代那样对年画有如此高的精神寄托,但是传统年画中所蕴含的教化意义却值得后人去体会和传承。

然而,现实却与之相反,和其他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一样,年画正在被民众逐渐地边缘化。越来越少的人会有意地去欣赏年画中所表现的故事内容,更别说探索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文化道理。拥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木板年画虽然在艺术品市场上有着一定的流通量,但人们更多关注的只是它们的投资和收藏价值。因此,如何让年画更好地被普通民众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是传承这门古老艺术形式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靠家传、招徒、办学[2]这三种传统的方式来传承年画已经显得非常困难。由于种种原因, 久负盛名的年画老艺人已不再鼓励子孙后代传承自己的“绝活” ,而一些偏僻乡村的六七十岁的老人们也感到过年节挂传统年画是多么的土气。[3]毕竟,相比于那些致力于研究、传承年画的民间艺术家,天天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用手机掌握着前沿资讯的都市民众才是年画能够复兴的根本所在。基于这样的一个现状,如何运用现代艺术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模式来重新思考年画在主流社会中的传承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一、年画传承所面临的困难

要想让普通民众关注传统年画,首先要了解年画受冷落的原因。首先,年画在都市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少。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年画不再成为百姓家中祈祥纳福的主要载体,各式各样贴金戴银的佛像,招财进宝的雕塑渐渐地成为百姓家中供奉的对象,各种民间仪式也在不断地演化中抛弃了对年画的依赖。比如被作为传统武财神来供奉的关云长,形态各异,雕琢精美的关公雕塑显然比年画中平面化的关公形象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住进了独门独户的商品房,而商品房单扇门的设计不再适合类似门神年画(门神多为一对)的招贴。另一方面,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他们从小接受科学现代化的教育,对于通过年画来祈祥纳福、镇妖辟邪的精神诉求显然提不起兴趣。因此,年画在都市生活中由盛而衰的转变在所难免。

其次,年画曝光的平台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对传统年画的保护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是将富有代表性的精品年画修复、归类,然后结集出版。天津杨柳青画社、湖北美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等均推出过不少高质量的年画精选集。然而,在这个移动网络盛行,纸媒逐渐消亡的年代,会有多少民众通过画集来了解年画?

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平台为大众文化的流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充分的传播,而图像在这场大众文化流行的传播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4](P88),愈来愈多的图像信息进入了大众的视线,主流的审美趋势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为了让图像达到理想化的视觉表现效果,明快而富有冲击力的颜色搭配,高度简洁概括且富有立体感的视觉语言被运用于各种图像设计之中,使图像中的内容能更加直接地被观众所识别和接受。此外,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促使越来越多带有交互性质的动态图像跃入年轻群体的视野,大大丰富了未来图像表现多元化的可能性。然而,与这些亦静亦动、形式多样的视觉图像相比,传统年画显得不太符合当代主流审美的需要。当代主流视觉语言强调简洁的轮廓和清晰的平面构成感来提升画面第一眼的辨识度,而年画中复杂的物像外形和装饰无疑降低了观众对其内容的感知度。同时,年画质朴的视觉表现与经过数字技术精心处理过的当代主流图像放在一起时,往往显得精致不足,缺乏微妙的色彩变化和流畅的形状过渡。和主流视觉语言的审美差异使得普通民众想要发现年画的质朴美显得格外困难,尤其是在这个快速读图的年代。由此可见,年画需要在保留其固有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视觉语言的创新,从而与当代社会的主流审美接轨,以此来获得民众的关注。

二、年画的传承推广策略

既然已经找到了年画在传承中所面临的困境,就不难对症下药,通过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让民众重新将目光转移到年画上。

1.互联网思维的推广策略

首先要解决的是上文提到过的年画曝光平台的问题。依靠传统的学术报刊和画集来传承年画已经不是一个主流的选择,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手段。在微信、微博、移动APP等新媒体平台逐渐占领主流媒体市场的今天,新媒体在都市民众市场中的地位已经难以撼动,传统报刊企业纷纷开始转型,《壹读》《瑞丽时尚先锋》《外滩画报》等曾经风靡一时的纸质杂志纷纷停刊,而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更有效率的互联网产品上,开始数字化生存。年画同样可以尝试数字化推广:相关的图像文字信息在经过合理的安排后,通过微信、微博这些主流的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增加在年轻群体中的曝光率。在移动平台的传播过程中,年画专题的网站、微信、微博平台需要被建立,并可通过与用户互动的形式来增强用户对年画艺术的了解。

互联网中用户的相互分享和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是传统媒体所不能企及的。比如作为互联网平台中的新兴力量之一,微博已经实现了多渠道多方式的整合,病毒式的传播加速了信息的流通和分享,为用户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5]而怎样构建这些互联网平台,让其中的内容既可以让年轻读者了解年画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华,又不失浏览的趣味性,同样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对其藏品的互动推广模式或许能给年画的互联网推广一些启迪。作为荷兰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策划了许多活动来激起民众对其藏品的兴趣,其官方网站的设计无疑是其中的一个亮点。网站中所展示的绝大多数绘画和雕塑作品都经过了高精度的细节扫描,因此在网上浏览藏品时,读者可以随意拖动放大画布,看到古典油画中精致的细节描绘和微妙的笔触运用,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浏览感受。对于那些初次访问该网站或者没有确切浏览目标的访问者,网站自动设置了简单的问题来了解他们的艺术偏好和品位,然后主动推荐相应的艺术作品。不仅如此,博物馆还鼓励艺术爱好者下载这些高精度的大师作品,用自己的独特想法和审美对这些作品进行再创作。博物馆还专门设计了年度大奖(Rijksstudio Award),来表彰优秀的二次创作的作品。

荷兰国立博物馆网站的这些设计使观众从消极被动和肤浅的接受馆中的艺术作品到主动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甚至用从中获得的灵感来帮助观众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这样一种从消极接受到主动去探索体会的思维转化是年画的互联网推广所要借鉴的。这也正是移动平台的优势所在——通过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互动让用户养成主动寻找信息的习惯。

2.年画视觉语言的多元化开发利用

年画中经典的视觉形象应该得到更加充分地、多元化地开发利用。开发衍生产品来获利是动漫产业价值链的终端,也是动漫产业中利润最大、操作空间最广的一个环节[6]。类似燃灯道人、赵公明、东方朔这些特点鲜明的年画形象可以经过提炼和再设计,制作成更符合主流审美的卡通动漫形象。这些动漫形象可以通过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其进行推广,比如将这些年画人物有关的故事改编成动画片进行放映,并将这些设计后的人物形象制作成卡通玩偶和雕塑进行推广。同时,设计师也可以与生产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实体企业合作,开发年画主题系列的产品,而食品商家也可以根据这些人物形象来推出相应主题的糖果甜品等。这些经过再设计的年画衍生品不仅让都市民众有更多的渠道来了解年画艺术,也让年画在视觉语言上的创新拓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些日本艺术家在很多年前就对艺术形象的衍生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插画家奈良美智,他曾经设计了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大脑袋、皱着眉、翻着眼的小女孩,可爱中带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个艺术形象,奈良美智有以这个大头娃娃为原型,设计出了梦游娃娃和小白狗等更适合制作成玩偶等衍生产品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被制作成了各种小物件:钥匙扣、项链、钱包、背包挂件等[7](P184),受到了各阶层民众的喜爱。更早期的日本艺术家村上隆更是玩转这种多元化艺术模式的大师级人物。村上隆通常将自己设计的平面视觉形象通过有规律的排列组合用综合材料制作成体积较大的玩偶模型。这些介于动漫卡通和当代艺术之间的玩偶模型被搬到各种当代艺术展览中,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文化之一。与奈良美智一样,村上隆喜欢将自己的设计元素与诸如项链饰品、手袋和T恤等各种时尚产品相结合,从而营造出一个带有强烈个人烙印的商业生态圈。比较著名的便是他与LV 艺术总监马可·雅克布(Marc Jacobs)的跨界携手创作:村上隆将标志性的创意元素,如小花、蘑菇、樱桃等融入到LV手袋的形象中,使原本略显古板的LV箱包呈现出青春潮流的感觉。[8](P85-88)

3.高校的艺术思维引导

此外,在保护传承类似年画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的过程中,高校教育有责任对学生做一个引导: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革新当作艺术创新的一个方向。高校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功能,还担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9]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目前高校艺术教育较大的一个弊端是:以学生就业为目标,过分追求学生与商业项目的接轨。出来的作品往往只是为纯粹的商业项目服务而缺少应有的思想和立意点。由于就业上所带来的压力,当今高校的艺术教育往往以掌握一两门具体的设计技能为目的。这几年设计业界流行什么样的视觉风格和设计技能,教师就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这些点上,使学生能尽快跟上商业设计的步伐。这样的模式固然有它好的一面,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学会市场所要求的软件和设计技能,在毕业之后能更好地融入商业圈中。但是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由于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缺少对艺术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使他们在工作中缺少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实践只能疲于满足公司的设计需求。从长远角度看,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艺术和设计的创新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高校对学生的艺术学习的引导至关重要,要求学生在拥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用创新思维去重新审视目前主流的艺术审美文化和处于边缘地带但是同样精彩的小众艺术,并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融合来创造出新的艺术视觉语言。而类似年画这种有着深厚文化和历史积淀的传统民间艺术无疑是值得尝试的一个方向。传统古典的视觉语言和现代审美的融合不仅考验学生的艺术提炼和重构能力,也能让学生对传统艺术有一个更加全面彻底的了解,从而将传统视觉语言运用到以后的商业设计创作中去。如此对艺术创新思维的引导与培养才更有可能让商业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同时也让处于边缘地带的年画重新受到市场的关注。

三、结 语

和大多数民间艺术一样,由于传统的视觉语言无法跟上主流审美的节奏, 年画的推广传承显得格外的艰难。就其广泛的社会功能性而言,年画这门古老的装饰艺术的重要性不在于它的艺术特点和兴衰变迁,而是其文化和教育价值。通过年画中所表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人们可以体会到诸如向善、勤勇、忠贞等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义所在,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多元化的视觉风格的冲击对年画的视觉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保留其固有的艺术特点外,还需要根据主流审美的需要进行大胆的革新。与此同时,年画衍生品的多元化开发能让都市民众从更多的渠道来了解年画艺术,也让年画在视觉语言上的创新拓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除了年画艺术本身的拓展革新,推广策略的布置也同样重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年画艺术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来推广年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个合理的新媒体平台设计能让人们从消极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寻了解,这对于年画的传承无疑有巨大的价值。此外,高校艺术教育对于创新艺术思维的引导,也能让更多的学生从机械的软件技能学习中解放出来,对类似于年画这样的传统民间艺术的革新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如此的思维模式对学生本身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修炼,为他们日后在商业艺术领域中的开拓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许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年画永远不可能像古代那样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通过艺术语言的革新和合理的推广,年画依然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其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这就足够了。

[1]霍清廉.中国经典年画[M].郑州: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0.

[2]彭韬,杜保明.民间年画的传承方式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3]张士闪.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民俗特性与人文精神[J].山东社会科学,2006.

[4]付俊,汉族.“读图时代”阅读习惯转变的成因浅析[J].商, 2014(23).

[5]张斯琦.微博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6]杜广中.世界动漫产业链模式对中国式动漫产业链构建的启发[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7]曹昊,张妹.插图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郭玛丽,吴卫.日本当代前卫艺术家村上隆作品探析[J].包装学报,2014(01).

[9]李骁溪,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大学,2014.

J528

A

1003-9481(2016)04-0073-03

贺毕克,男,硕士,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艺术设计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文化创意产业。

猜你喜欢

年画传统艺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牛年画牛
年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缸鱼年画之旅
老传统当传承
纸的艺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