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绘画教学的思考

2016-04-04张开玮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绘画数字创作

张开玮

数字绘画教学的思考

张开玮

数字绘画教学属于当代数字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文以解析数字绘画课程的教学为主导,阐明了数字绘画的艺术特点和数字艺术美学的基本理念。并结合数字艺术美学理论,探索了数字艺术教学实践中审美力、创造力和对话式教学方式,希望能够对国内数字绘画基础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数字绘画;审美;创造力;教学思考

至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运用到艺术领域后,对绘画艺术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技术革命。艺术专业院校开始开设数字艺术专业教学,数字绘画课程被纳入专业教学中的必修课程之一。与传统绘画艺术教学不同,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又能将数字艺术专业的学习与艺术素养的提升结合起来,从质量上提高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是数字艺术基础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在数字艺术教学中,数字绘画属于基础的教学课程之一。但是,受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和传统体系所形成的惯性影响,数字绘画课程教学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考察了多所高等美术院校的数字绘画课程,发现尽管选用不同的教材和案例,仍然沿袭传统艺术教学课堂讲授,即案例示范和学生做练习,这种教学方式还是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也忽视了数字艺术教学的创造性,乃至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能力都不能满足岗位的要求。调研还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知识薄弱,创新意识不够,甚至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被要求重新学习和培训的现象。作为数字艺术类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专业的数字艺术家,而且要通过这种知识、技能、修养,提高审美境界,从而促进学生德、智、美的全面发展。

数字绘画这门课程,是以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作为艺术创作的工具,通过运用一定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信息处理,将每个像素用若干个二进制数字进行编码而形成的虚拟视觉图像,并可以对之进行输入和输出。数字绘画的应用范畴几乎涵盖了依托计算机技术所有视觉艺术创作活动,例如插图设计、动画美术设计、游戏、多媒体技术等。可以说,数位板与和压感笔已成为从业者们视觉和造型的表现利器,使得艺术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与传统绘画艺术不同,数字绘画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不同的艺术元素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创作出充满创新性的艺术作品。从创作的开始,计算机数字技术就给艺术创作自身提供了创新的可行性,作品兼具艺术和数字技术的双重身份,其艺术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绘画的虚拟美学

虚拟美学是数字化背景下的产物,传统美学是虚拟美学的基础。传统美学讲究主与次、对称与均衡、画面对比与节奏韵律,及画面空白的视觉原则。而这些都适用于虚拟美学,对于数字绘画艺术而言,所有的传统绘画艺术的工具和媒介材料都能够重现于计算机的绘图软件中。借于这样的创作方式,数字绘画彻底打破了传统绘画对材料的依赖,绘画中的元素都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在计算机的虚拟空间里进行。例如,基于虚拟分形技术的图画制作具有强烈的宏观与微观审美的互向性,让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与视觉的美的享受。因而,数字技术将绘画美学带入另一种多元素融合的审美思维中,它不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创作者的创作思维,同时改变了观众的审美思维。

2.绘画实验性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而言,数字绘画的实验性是富有挑战性的功课。传统的绘画创作过程中,画者有时候会产生与主题完全不相干的创作思绪,而迫于绘画材料的限制将一些构思放置一旁,缺乏了对画面深度挖掘。绘画过程中会产生“如果画面中的颜色用其他艺术媒介表现?”或“背景颜色由暖色调换成冷色调,则画面又会呈现出何种视觉效果呢?”的思考,在数字绘画过程中,更容易表现得极富创造性和探索性。因为,在以计算机数字程序为创作工具的绘画艺术,让每个绘画者能够拓宽画面实验效果,也可以让画者将在创作过程中萌发的想法最大限度的展现出来。如果感觉画面的视觉效果并不满意,只需通过简单的撤销历史记录命令来实现,画面又会保持最初状态。不仅如此,数字绘画还能够结合音乐的节奏与韵律绘制画面。通过声音的输入,在数字画笔的设置中,凭借音乐中不同的声调、节奏、旋律组成的乐章,画笔绘画则以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刚柔结构形体,创造形象,用无形的声音“画”出形象。在审美活动中,实感与幻感结合,虚实相生,不即不离,相互映发,艺术通感所表现了超越形迹的审美效应。

3.数字艺术无限性

数字绘画艺术无限的复制性,并且这种复制性对画面效果没有任何的失真,促使了计算机数字技术工具能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过程。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利用软件功能,简单地叠加图片,使其融入画面,还可以利用软件中的相关调色工具调整不同素材的色调和光影效果。早期绘画艺术只能由熟练掌握绘画技巧的工作者使用,但是数字绘画的复制和易修改性,使绘画艺术创作的门槛更倾向大众化。因为数字绘画给创作者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创作可行性,且具有无限制的复制性和高效的修改模式,强化了艺术的创作过程。对于计算机而言,每一幅绘画作品就是一个独立的数字文件,都可以轻松的由绘画者掌控。

数字绘画的艺术特点,使得它的表现形式已经进入了多极化发展,所呈现出的画面气质纷繁复杂,所映射出的理念和观点更是多种多样。对思维和审美尚不成熟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表面风格的简单模仿对于任何学生来说都是危险的。观念的更新,风格的制定或是艺术风格的转变,都会对盲从者产生沉重打击,自我个性表现的机会随之被抹杀,而自我意识真实的表现永远是学生进步与成功的方法。

因而在数字绘画的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只依靠临摹练习或灌输式的案例,忽视了数字绘画的创意本质。传统的绘画创作是靠写生和临摹,加上主观印象而产生的,而数字软件的应用,使得图像的生成可以完全通过输入参数,由电脑生成。除此以外,由于不同于传统架上绘画的物质媒介,数字绘画的媒介载体是依靠显示屏,因此教学中需要强调像素、光色三原色和数字图像成像原理等基础知识。诚然,依葫芦画瓢式的临摹学习方式只能是熟悉各类型的数字绘画软件功能的应用,而数字绘画艺术的本质不是单纯实现传统绘画技法的数字体现,而是应该具备创新式绘画语言的体现。特别是数字绘画艺术实践中的电脑自生成现象,向传统绘画提出了挑战,使得画者的艺术性外化,并且突破了传统绘画艺术的限制和桎梏,所以更应该鼓励画者的创意思维。

数字软件功能的运用到数字绘画艺术的创作,如何才能深入数字绘画艺术创作?准确地说,绘画创作是一种思维的主观表现方法,并不只有达到几种形式才称之为创作。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的提问,“我很喜欢这种效果,如何才能画出这样的画面效果呢?”“如何运用数字绘画软件达到如图中的风格?”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学生们陷入数字绘画形式大于内容的主导思维。数字绘画的教学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不应该按部就班,这将会导致学生思维和技法之间的链接困难。为了更有效的提高数字绘画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1.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修养的深浅决定其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审美活动中提倡再创造的活动。鼓励学生对数字绘画艺术审美的探索,积极处理学生个体审美经验与主体数字艺术审美之间的矛盾,这是当代数字艺术教学中,探索学生视觉审美素养培养所要正确处理的一对重要关系。数字绘画仍然属于一种内容的展现形式,软件功能与绘画技法的表达只是一种表现手段。因而数字绘画的各种表现技巧和展现形式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能否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并通过把握创作思维与意念转化为审美过程,最终达到与心灵的共鸣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数字绘画与传统艺术在形态上有着质的不同,它摆脱了对传统绘画媒体材质的依赖,形成了一种非真实的,用时间衡量的境界,突破了传统审美准则,形成了虚拟领域的审美范畴。数字绘画虚拟性给艺术感受者带来了强大的错觉力量,否定了现实,创造了另一个虚幻的空间,在这个虚幻的空间有着自身的意蕴和无穷性。同样,在这个虚拟的空间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数字绘画艺术审美变得复杂,评价数字绘画艺术作品不得不考虑自身带来的空间和视幻的震撼。

数字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探究式的教学主导思想,将数字绘画的软件基本技能与传统绘画基本知识融合贯通。其目的是使学生自身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以及辨析能力得到发展,并最终将这些能力应用于数字绘画作品创作中。

审美活动是与学生个人主观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的再认识和再创造的活动。具体课堂实践中,将数字绘画艺术与学生自身的绘画经验结合,并针对当代的一些数字绘画绘画艺术或现象加以阐述与解析,对数字绘画艺术的价值进行剖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辨析能力,提高视觉素养。对学生在审美活动和效果上表现出差异性,应更尊重、保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观察感受。因此,学生获得的审美经验是一种有价值的提升,有助于对数字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加深领悟。

2.培养创造力

优秀的数字绘画作品,离不开画者独具匠心的创意,其画作的灵魂在于创造和想象。当代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尔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最终是作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达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以艺术教育本身为目的。他认为人天生即具有创造及自发的学习能力,学生在绘画中的形式与内容会受到其自身的多方面的影响,因此绘画创造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美术教育要重视创作过程而非完成品。在传统的绘画教学中,画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绘画训练之后才能进行创作实践,而数字绘画由于便捷的数字软件的应用,使得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更为直观,使每个爱好绘画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新方法,解放自己并寻找新的思考方式,创作新的绘画视觉语言。例如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艺术系的学生可以研究气候变化对部分海洋生物的影响,通过不可预测的绘画方式,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数字图像绘画中,创造力的表现由数字图像和图形多样性地绘制出,创作者能够创作出有表现力的绘画作品或抽象绘画作品。由颜色、结构、平衡等视觉原理,通过数字软件为技术基础的空白“画布”,产生视觉上新的图像和绘画语言。例如,分形图画艺术是一种运用迭代函数系统在计算机上绘画出绚丽多彩图形的一种艺术流派。通过对分形图的颜色、光线、构图和透视的把握,并且由迭代公式和基础迭代模型的调整,表现出一种抽象的意境,引起观众的想象和情感。数字绘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他们所有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由触觉、视觉和听觉现象直接体验。从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更善于寻找信息和素材,让信息和素材建立联系,然后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信息知识库,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作品系列,使他们能够发展更深层次的个人主题。

3.对话式教学

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保罗·弗莱雷认为:“绝对不能把自己认为应当列入的课程提供给学生,而是应该通过对话与学生一起探讨课程内容。”即应该建立一种“对话式”的教学模式。数字绘画是伴随着数字科技革命而来的一门特殊学科,它属于数字艺术领域的初期阶段。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不再为前辈所独有,也可能为后辈先掌握。教师和学生不再是教与授的单向传递关系,而是相互学习的伙伴关系,甚至出现教师向学生学习的现象也不足为奇。无论是分析数字绘画技术与艺术融合的不同层面;亦或辅导学生数字绘画作品;还是阐明美术知识与数字绘画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靠有声和无声的对话来沟通和理解,以达成教学效果。在这种平等的“对话式”教学模式中,通过探讨性的教学实践与艺术作品建立一种教学促进的关系,才会使得数字绘画艺术教学有创造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数字科技不断发展,改变着人类的观看方式和审美倾向,绘画艺术的范畴也随之拓宽。数字图像已经成为学生在接受信息、感受生活,形成个人审美情感的主导方式。数字绘画教学中,构建数字绘画艺术语境,探寻当代多样化的数字图像传播媒介,找到独立的数字绘画表现语言,成为当前数字艺术教育中不得不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张开玮 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 教师

[1]冯民生.我国高等美术专业教育呼唤研究性教学[A].张幼云.融合·互动·创新: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2]尼德·齐默尔曼.在多元和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创造性艺术教学并成为创意艺术教师[A].张幼云.融合·互动·创新: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3]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保罗·弗莱雷.被压迫的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维克多·罗恩菲德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6]曲文强.数字绘画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7]分形图形 [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43817.htm

J2-39

A

1009-4016(2016)01-0069-04

猜你喜欢

绘画数字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创作随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