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多海南地区的藏族婚俗
2016-04-04叶旦才让
叶旦才让
浅谈安多海南地区的藏族婚俗
叶旦才让
藏族先民为繁荣本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创作了灿烂辉煌的民俗文化,藏族婚俗文化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远古时代,藏族先民们就按一定的婚姻规则组建家庭,聚族而居,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婚礼习俗。
藏族婚俗 礼仪 安多
藏族民俗文化是藏文化的一部分,远古时代早有藏族独特的婚俗方式,由于文献资料的欠缺,因此,这方面研究的写作也很少,写一篇关于婚俗文化方面的论文难度很大。工珠·元丹嘉措著作的《择偶七善业仪轨》是关于藏族婚俗的一篇写作。他对苯教婚姻仪式相当了解,作品中作者详细的描述了当时德格王子和一位卫藏贵族姑娘的整个婚宴过程写了一本书。该本书主要为苯教的婚俗仪式与佛教神话故事融入到一起,以八种分段来描述婚姻习俗:本人按照以家乡的婚俗习惯及民间传说融入到一起完成了这篇论文。以便能为藏族婚俗文化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学术研究成果。
一.通婚范围与择偶标准
工珠·元丹嘉措著作的《择偶七善业仪轨》中详细的阐述了藏族婚姻过程和各种仪式,有八个方面的内容:“①请神灵来至新娘身边驱魔,②洗去污秽不祥,③为新娘铺设地毯迎进家门,④献给新娘三种奶制品,⑤为新娘取一新名,⑥祈求众神保护,⑦招福,⑧颂祝吉祥。”上述描写可知远古藏族婚俗丰富、礼仪之庞大、内涵很深刻。有着完整的婚俗过程,藏族古代的这一婚姻仪式特点,一直保存至今还延续生存。
据《藏族文化发展史中》中记载,古代吐蕃时代的婚姻观:“娶妻要选有财富与智慧者,若两者不兼备,应挑选有财富者,选婿要选有智慧而富裕者”,“美妻可以找到,不争气之子没法换掉”。这种以财富为条件的婚姻自然是处于统治阶级本身经济政治的考虑,是与劳动人民那种不计贫富贵贱的爱情截然不同。
除藏族婚姻等级的限制之外,婚姻订立中一个最大的禁忌就是近亲结婚。双方父系有血缘关系的人一律不得婚配,有母系亲属关系的至少应隔五六代以上通婚,在安多海南牧区(同德县河北乡噶尔泽部落为例),人们非常重视血缘关系,有其是以“骨系”(rus-pa)来确定通婚的范围。同一骨系的后代子孙永久禁婚之外,严禁发生性关系。在人们的意识当中,近亲通婚是最不吉利的事,会生下畸形儿 (ya ma kzuks)。在藏族各地区,人们将近亲通婚或发生性关系看得非常排斥,他们生下的孩子会变成脑残、长成畸形儿。婚姻是否缔结,还要看男女双方的生肖和纪年十二属相的年轮是否相冲,牧民们十分忌讳生肖和属相彼此相冲,牧民们认为生肖相冲婚姻不会幸福,夫妻之间通常会吵架、打架或离婚。有时生辰属相不合的还可迎请咒师来做法事以求化解。在不违背近亲通婚和等级内婚的前提下,藏族青年男女的婚恋有着较大的自由。传统的藏族婚姻习俗多是父母之命、因此不会也不可能考虑子女的情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而影响了他们的婚姻。藏族婚俗文化在新时期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的大潮中正发生着改变,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混融、丰富多彩的风貌。虽然婚嫁与否的最终决定权在父母,但子女在选择配偶时有较大的自由,家长会充分尊重子女的选择。事实上许多情况都是子女自由恋爱后,将自己的意愿告诉家长,由家长出面请人提亲和订婚,最后安排婚嫁。也有的情况是家长相中了某男或某女,事先并不告诉子女和征求意见,直到成婚前才通知子女。但这种完全由父母包办作主的情况较少,多数情况是由父母作主决定婚嫁,但事先会征求子女的意见,如果子女不同意这门婚事,家长会考虑孩子的意见。当然,藏族人对长者十分尊重,子女一般会听父母的安排。父母也尊重子女的选择,因此,《礼仪问答卷》中写到“若有情义,同心协力,不仅眷属和睦,行至何方亦相安无事。子与父同心,弟与兄同心,奴与主同心,妻与夫同心,扑与官同心,如此,则公正无误,齐心协力,大家谐得安宁;若彼此不和,大患而已,别无其他。”“与家庭中,勿过于专横,勿过于滋扰下属。”可以看出,除了“仆与官同心”、奴与主同心、带有阶级的伦理色彩除外,所谓“于家庭中,勿过于专横,勿过于滋扰下属”是对父权思想的劝解。全文的整体含义告诉我们,要加强子与父,弟与兄,夫与妻的团结,家庭中建立和睦关系,如果彼此不和,就会生“大患”。此有辩证意义。既然强调了团结、齐心、和睦的重要,也指出了不团结,不齐心,不和睦的危害。“善言相睦,是家庭根基;恶语相伤,是魔鬼入门”。家庭生活中的同心同德与社会生活中的同心同德同样具有其不衰的魅力。因而藏民族也保留了无数这种深感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影响着至今我们婚姻生活当中,建立我们新型家庭关系的建设,同时藏族婚俗文化的发展演变走进多样性。
二.提亲与订婚仪礼
提亲是整个婚姻缔结过程中第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各地在习俗礼仪的细节上略有不同。提亲人一般不由家人充任,而多由男家亲朋中或村中有较高威望的人充当。如果男女双方青年感情好,两家关系又熟悉,也可由男方家长直接去提亲。男方家长选好吉祥的日子带着青稞酒和哈达去女家提请,向女方家长摊牌说明来意,如果女方家同意结亲,会接受男家敬献的酒和哈达,反之则表示拒绝这门亲事。双方同意后,便要请人卜卦择算男女的生辰属相是否相合,预测婚后祸福吉凶。吉利便确定,不吉时则有两种选择,一是就此罢休另择佳偶,另一个请喇嘛做法事驱邪消灾。提亲之事大功告成后,双方便商定结婚日期筹办结婚事宜。还有一种形式,如果双方的男女在日常的生活中产生了感情,也有通常跟互相交往,情投意合、私定终身、而提请过程中双方或另一家方的父母坚决不答应这门亲事,给婚姻两对的男女无法实现这个梦想;或者虽然签定了婚约,女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彩礼及物品,有意地不把女儿嫁出去,那时刻姑娘和小伙子的心都碎了。没有办法婚姻进入正式的婚礼情况下,他们用“抢婚”(bk ma prok ba)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抢婚前男女俩要讨好抢婚的时间,抢婚的那天晚上,小伙子要邀请自己的知心朋友,准备好姑娘的首饰及衣服前往女方家所在地。预先隐藏在某个地方后,姑娘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方案,偷偷离家出走,其中还一件是女方家的门面上要挂件哈达,意为着姑娘就是被别人“抢婚”,不用担心她的安全也没有什么意外,她是认定了这门婚事非他不嫁。
三.迎亲与婚礼
婚期经男女双方商定并由喇嘛卜卦择吉日举行。婚礼前几天,男家去女家送新娘的全套服饰。婚礼当天早上女方家十人左右会送新娘,其中一般有女家的至亲、一名能说会道之人及专门请民间歌手,带藏族点心(lk shun)及各种礼物。根据卜算确定的时间送新娘出门。新娘穿戴着从男家带来的全套衣饰,缓缓走出家门。出门时,女方家人的厨师站在自家门口右手拿着倒满奶茶的舀子朝迎亲队伍走过的方向,边挥边喊“拿走幸福,留下福扯”。这个仪式藏语称之为“kyang/kuk”,意为招财引福仪式。人们认为,姑娘出嫁,往往会把家中的财运带走,为了留住家中的财气,需要举行“kyang‵kuk”仪式。迎亲时过去一般都是骑马,每匹马都精心打扮装饰。现在迎亲时路途近仍骑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现在一般路途用汽车。当迎亲队伍快到男家村口时,男家安排有敬酒人在村口迎候,人们一一下马,接受敬酒人敬献的酒。迎亲队伍到达男家大门外时,此时大门、院落内外已装饰一新,在大门放有白色的垫子上面有“雍仲”(kyang drung)的图案,安放好专为新娘准备的下马垫,其垫内装有青稞、小麦和盐巴,缎上用麦粒摆放或面粉画“雍仲”吉祥图案。男家的主要亲属在门前迎候。新娘进屋后,与新郎一道坐于主室的正中位置,新娘旁坐伴娘入座后,在男方邀请的咒师做“gyang`bod”的仪式。意为着迎接新娘的同时希望能得到各种福气。此间,道吉祥者会滔滔不绝赞颂新郎、新娘及双方父母,赞颂房屋等。婚礼期间,男家准备大量酒、肉、饭、菜款待客人,然后男家向新娘及送亲人敬献摊酒、哈达,男家亲朋乡邻也会赠送许多礼品,礼金以及给主人家每人一件衣服或衣料。
举行婚礼时,最活跃和最出风头的人是道吉祥的人。他们口齿伶俐,赞美之辞滔滔不绝,天文地理、海阔天空无所不涉,但又都与婚庆紧密相联,其赞颂辞优美动听,常引得众人的阵阵喝彩。道吉祥者不仅诵唱祝辞,还常常讲出一些诙谐幽默、令人捧腹的逗笑语,使婚礼气氛喜庆而热烈。婚礼期间,为了让客人们高兴,团结气氛,各自准备节目比赛唱歌跳舞。最忙和最热情的是称为“羌玛”的酒女。她们负责向客人敬酒,来往穿梭于宾客盈门的房屋中。为了使客人喝得满意称心,她们唱歌跳舞,劝客人多饮酒。婚礼当天晚上,全体客人参加晚会仪式,仪式上唱“拉伊”(意为“大歌”),
一般在婚礼结束之后客人们快要离开时,男方家必须把婚宴剩下的食物分给客人们“ston skal”。虽然藏族各地区婚俗过程不相同,但是一般提亲、订婚、迎亲、婚礼等的过程一致,因为婚姻是俩个年轻人的幸福更是俩家父母对孩子的期盼。
参考资料
[1]卡尔梅·桑丹坚参选集(下)藏文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9:346
[2]丹珠昂本.《藏族文化发展史》(上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12:608.606.
[3]陈立明.藏族传统婚俗及其变迁[J]西藏大学校报.2002年第2期
[4]巴沃祖勒昌瓦著《贤者喜宴》(藏文版)[M] 民族出版社1986.6
[5]张怡荪《藏汉大辞典》[M]民族出版社.1984:
[6]才旦夏茸著《藏族历史年鉴》[M]青海民族出版社.1982.12
(作者介绍:叶旦才让,青海民族大学2013级藏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