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设计
2016-04-04万力
万力
浅谈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设计
万力
在进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要贯彻《标准》中的理念,同时考虑初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根据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特点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要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地理知识的识记和掌握。本文以“地球的自转”的教学设计为例,重点研究探究式教学设计策略。
初中地理 地球自转 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注重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地理课堂上充分体现初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进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一.“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倡导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初中生的年龄一般从11、12岁到14岁,这一时期的学生精力充沛、富有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他们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进行各种尝试与体验。探究式教学可以将学生学习与生活拉近,让学生自然地掌握生活地理,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活学活用,提高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知兴趣
课前地理小实验:证明地球的自传
实验材料:铁钉、细绳(约1.5---2米)、钩码或者挂锁(其他小重物也可)
实验步骤:①把铁钉钉在木门框上部的正中间,把细绳系在铁钉上,把钩码系在绳子的另一端。②手拿钩码远离门口,然后放开钩码,让钩码做来回摆动,注意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开始钩码移动的轨迹和门框底边成垂直,一段时间后,其运动轨迹和门框底边不再垂直,成了斜角。
2.小组演示,自己发掘知识
以小组为单位,3个同学为主要参与者,其余3人为检查小组成员,纠正错误。使用小地球仪,演示地球仪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
探究活动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活动要求:水平放置地球仪,面对地球仪,从左向右拨动,仔细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分别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结果记录:地球自转方向是____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___(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______(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
探究活动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
1.活动要求:小组内演示,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仔细观察地球仪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详细记录下来:
结果记录:被光源照亮的半球为_______;未被光源照亮的半球为_______。
2.活动要求: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并持续转动地球仪,仔细观察北京的昼夜变化情况。
结果记录:在光源的照射下,自西向东不断拨动地球仪,地球仪上原来在夜半球的区域会进入______,然后又进入______,周而复始地球仪上出现_____现象。
探究活动三: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时间的差异
活动要求:①找到赤道上的A、B两个点。②观察:A点位于B点的_____方向。③在光源的照射下,持续拨动地球仪,仔细观察A、B两点哪一个先见到阳光。
结果记录:在光源的照射下,______点先看到太阳,______点后看到太阳。结论: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出现了_______。
三.结语
地理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到结论、获取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到真正的动手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自主探究的浓厚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归纳和表达能力,并培养了团队协作的意识。
(作者单位:山东菏泽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