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浅谈

2016-04-04李聪健

文学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材

李聪健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浅谈

李聪健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因其知识面涵盖广,要求教学老师和学生均需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素养,因此对课程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时代背景出发,探索其现存的问题以及课程教学中的教材、教师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高校 汉语言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教学

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渐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掀起了一股国际风,其显现出来的古老的特色和魅力,吸引了众多国外的学者,近些年的孔子学院热潮即是重要的表现。在国内,中国传统文化热潮的重要体现即各大高校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定位、教材建设、师资选拔、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定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学生需要同时具备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文艺理论素养,能在相关单位包括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等从事文学评论、教学和研究工作,能够承担宣传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责任。结合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可看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应该当做一门基础性学科进行定位和建设,汉语言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历史文化的内核,二者唇齿相依。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材建设

针对高校使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教材的作用主要在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囊括了中国历史分段、地理概貌、中国文明的发展,教材分为文字、哲学思想、宗教、艺术、教育、科技等模块;二类是对中国文化发展进行线性的叙述,对社会变革、历史人物事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横向分析,更有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极具理论深度,启发学生思考。在实际的教材编写中,两类教材的思想大都是融合在一起的,就课程培养的目标来看,第二类教材更加符合中国文化课程的教材需求,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涉及范围广,包括不同朝代,不同领域,因此,对教师队伍首先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版块选择具备相应擅长领域的教师进行讲授,力求效果最优。针对师资力量不强的高校,可以采用模块整合的方式,例如将相近的领域像儒家、道家、法家等先秦诸子学组成一个模块交由一位教师进行讲解,其他的可组成绘画、音乐、书法、科技、宗教等模块交由擅长的教师讲解。此外,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熟悉教材,联系其他相关书籍,做到言传身教,启发学生思考,提升教学效果。

四.汉语言文化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探讨

1.重视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素质教育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又能反作用于学生的素质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可采取分组讨论演绎的方法,可采取情景模拟的方法,诸如此类,提高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分析,深入挖掘,进而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开拓学生视野。电影、电视、网络等多媒体平台给学生提供了更具有活力的学习空间,从于丹讲《论语心得》到易中天讲《品三国》等,都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适当采用视频教学的方法,选取有意义的视频进行播放,调剂课堂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实地考察加深感受。高校应结合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教学实践,在古代书院和庭院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香气,在文化遗存的笔墨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民居、民调、民俗、民情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教师在组织游览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游览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全国各地的文化。

4.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学院工程建设,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应响应国家号召,在国外加强孔子学院的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应聘孔子学院教师方面条件优厚,因此,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汉语言文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应树立自觉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增进外国对中国中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教学设计和改革有利于增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悟,进而更加自觉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高校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教学,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贡献一己之力。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们需要文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