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题式的历史教学研究
2016-04-04金伟强
金伟强
关于主题式的历史教学研究
金伟强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新课改下,学校大力倡导以“主题式”进行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要丢以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的教学主题为前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主题式”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主题式”教学的深刻探究,提出“主题式”教学的必要性,以“主题式”教学的必要性为论点,通过历史课程中“主题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主题的缺乏、定题的不准以及多主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基础。
必要性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初中历史实施“主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主题式”教学与初中历史课程特点相统一
1.初中历史教材采用时序与主题相结合的编排方法。初中历史课本通过“学习主题”的方法,每个单元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是形成一个通常的历史脉络。学生掌握了主题知识,就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历史脉络,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主题有鲜明的两条主题,例如,以九年级上册的两条学习来说,主题分别是“侵略与反抗的主体”和“中国近代化”
2.学习主题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的呈现方式。在教学中,学习主题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是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主要核心。
主题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改变了对历史知识系统的完整性,从而以特有的“学习主题”为主,进一步表现出了历史学科的特点。
(二)突出“主题式”教学的优势
学习主题是初中历史教材呈现历史内容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进一步弥补了传统历史课本的繁、难、偏、旧的缺点,有效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对历史史实的发展顺序和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有中紧密联系。因此,成为历史学科中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三)“主题式”教学对教学的有效性起着积极的存进作用
通过“主题式”教学,可以完成几点教学目标:一是,“主题式”教学构建了学习环境,根据学生本身具备的知识为基础,对沟通学生的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作用;二是,“主题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对历史的共同探究和学习的一种方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有着积极作用;三是,在“主题式”教学中,所创设的不同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历史课程中运用“主题式”教学所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主题式”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主题。缺乏主题是指整堂课都是历史知识的堆砌,诶呦一定教学中心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只是落实知识点,“照本宣科”不能有效的整合各知识点,不能深刻的体会的历史背景内涵。如果课堂中,缺乏历史知识主题,学生所获得知识点也仅仅只是孤立的,没有结构化的知识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故而在教学中大肆增加故事量,以至于冲淡了课堂主题,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很好的完成。
2.定题不准。主题定位不准确,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对教学主题所创设的十分新颖,但是,整节课下来,却极大的偏离了教学主题,对教学的时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对学生视力意识的培养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例如:有的教师在讲《辛亥革命》这节课时,认为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因此,将本节课的主题定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这个主题明显是对本单元主题的不统一。
3.多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主题”概念模糊不清,以为教学中有几个教学重点就有几个教学主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主题是整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一个独立的精神层面的表现,能够有效的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教育,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历史事件。如果教学内容过多,学生就不能准确的抓住学习主题,从而不能有效的起到“主题式”教学的作用。
(二)“主题式”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分析
(1)传统教学中,对权威教材的迷信。在教学中,传统教学观念已深深的扎根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他们认为,教材就是权威的,事实性的知识,教材具有权威性和知识性,教学就是为了把这些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这些知识的获得过程。
教师以“教材至上”观念为基础,严格的执行《教学参考书》的方案。另外,由于受到教学的压力,有些教师不敢对教材去处理,把教材看的过于重要,其实,教材
也只是普通的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合理的展开“主题式”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教材的权威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或增加或减少。
(2)不能有效的把握可证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交给学生,还要学会通过历史感悟,教会学生做人的方法,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本研究主要以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为主要内容来介绍,课本内容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侵略与反抗的历史线索,另一条是近代化的探索历史研究。
根据中国近代前期内容去选择所需要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围绕这两条主题线索进行内容的展开。
2.教学过程方面的问题分析
第一,教师对“主题”概念不清楚。不了解“主题式”教育的关键及在历史课堂中所体现出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缺乏足够的“主题”意识,之所以会导致这种局面的产生,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历史的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在新课改下,要求有明确的教学主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接受理念上的“主题式”教学,还要应用于实际当中去。
第三,教师“主题”定位不恰当。有写老师对教学“主题”的定位不恰当,把教学重点放在传统的教材上,并局限于个人经验,不能明辨事实,容易造成“主题”的偏离。
三.历史教学中实施“主题式”教学策略
(一)关于准确定题
1.通过教学目标定题
教学目标包括三个层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更进一步的强调了历史课堂对学生情感渗透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一定要深刻的包含本节课主要内容,体现出本节课学生所要达到的认识程度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探讨“主题”,从而落实学生的知识点,体验出其中的真情实感,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主题与教学重点的关系
教学主题不是教学目标也不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指的是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而教学主题则是根据本节课中的几个知识点,而总结出来的具有历史特点的话题。教学重点能够真实有效的反应出教学主题,而教学主题深刻的涵盖了教学重点。
3.确定教学主题的原则
第一,能够深刻的反应出历史的基本内容。历史课本不能讲所有的历史都编排在内,因此,在选择上,应该选择能反应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内容来作为教学主题。
第二,尽量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比较发达,在事物的认识上也是非常感性。因此,对历史的学习也是建立的兴趣之上的。“主题式”教学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并且通过不同地区的学生和差别,设立不同的教学主题。
第三,体现时代性和发展性。选择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的教学内容,并且紧跟革命教育步伐,提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及时反应研究成果,尽快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对效拓展材料的选择
1.根据教学主题选择材料
在教学主题的选择材料上有一定的标准。第一,选择比较清晰的,能够传达信息的材料,并且让学生通过这些材料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形成一定的主题认识;二是,选择那些与学生本身具有的知识相冲突的材料,这不仅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而且对新知识的形成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选择理性和有深度的材料。这些材料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升华学生的认知水平。
2.材料选择的原则
(1)材料的真实性。历史的学习是一种体验,虽然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不让让学生参与其中,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材料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历史场景。历史教学的知识,必须要是真实的史实,充分遵循材料选择的真实性。
(2)材料的客观性。“以史导论”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有些教师虽然明白其中的重要性,但有时为了某与结论,视大量的史实而不见,只选择这一结论的史实或者选择同一个观点的许多史料。
(三)对历史课堂主题的升华
1.对初中历史教育终极目标的完成
通过历史知识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历史并体验历史是历史教育的本质。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历史课堂不仅仅传授着历史知识,更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知识的汲取、视野的开阔以及知识的丰富,对学生历史责任感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2.以生命文化角度去触及学生精神层面
新课程对学生的精神生活十分重视,在历史教学中,要把历史所蕴含的情感深刻的渗透到学生的精神领域去,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升华到学生的精神层面。
主题教学对学生心弦的拨动,学生情感的激发以及积极性的调动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激情演讲,使得整节课的内容充分的得到了升华,从而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课本知识,体验历史情感的效果。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以“主题式”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对教师重组教材能力的一种考验。另外,“主题式”有很强的探究性和跳跃性,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历史研究水平,从而更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1.费元度,卞张芳.历史教学主题设计的路径和方法[J].江苏教育研究.2012 (30)。
2.房勇.历史主题式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教书育人2012(S2)。
3.陈莹静.高中历史课中主题式教学初探[J].丽水学院学报.2012(04)。
4.郑忠平.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07)。
(作者单位:浙江平阳县腾蛟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