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谈艺术修养
2016-04-04杜红娟
杜红娟
舞者谈艺术修养
杜红娟
言由心生,灵动身起。神形合一提炼出来的肢体语言是舞者钻进灵魂深处汲取人之情感的最终表达方法。在这种方法里,最不可或缺的是舞者的修养积蓄,这也是无法经过肢体形态装饰的。修养经过长期积累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或淋漓尽致,或藏匿其身,稍一展露就显现饱满之态,也就是世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下面我将从个人艺术修养和舞蹈形态的关系来分析舞者为何必须把自己的艺术修养与舞蹈融会贯通。
首先,艺术修养是舞蹈形态的内在发展动力,舞蹈形态是艺术修养的表现方式。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舞蹈是一门展现于外的艺术,具有较高审美价值。舞蹈亦是人类发展源头最古老的交流方式,我们可以看见象形文字的遗迹仍有夸张的笔画勾勒,记载符号都是用人的形态动作。这就为舞蹈流传至今蓄积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不能削减的历史厚度,是逐渐转向人内部的一种不可名状之物,这就是艺术修养。从古老的源头流出一条内涵的河流,细缓涓涓且从不枯竭匮乏,倘若在这名曰舞蹈的河流中丢失了内在修养,那么就会搁浅,然后枯竭,再也不会拥有自然的灵动性,当丧失这种灵动性后,我们的舞蹈也就变得平庸甚至毫无欣赏价值,我们再也无法从舞动的肢体当中获取到美的信息,即一种有效观赏感。假如我们没有这种识别文字的艺术修养,我们就是文盲,文盲是不可能达到这种美学高度的。而当我们具有这种修养后,我们和欠缺修养的舞者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举手投足,旋转弯腰,我们是带着艺术内涵去表达我们所了解的舞蹈的真正情感,倘若没有这种感知也就是没有这种修养,表达出来的仅仅只是缺乏灵魂的表层动作,这是一个木偶与人之间的区别。只有拥有并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艺术修养,不断去适应这个社会但又不能完全适应,保持自我艺术修养独立性,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才能不丧失这种自然灵动。
其次,艺术修养是舞蹈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在能量,舞蹈形态则是艺术修养成熟与否的评判检验标准。从《诗经》乐府集合中我们可以得知,舞蹈和曲艺是相生相长的两物,两者可以说是相互催生。我们要探讨的艺术修养则在这种音乐和舞蹈的律动中成长起来,舞蹈如果没有音乐的陪衬可能会逊色不少,而音乐没有舞蹈的衬托亦是如此。音乐和舞蹈的基础都有着浓厚的艺术修养,也就是说它们具有同样的艺术属性。那么我们就从音乐说起,一个舞者需要对音乐有极高的敏锐度才能根据这种韵律去适应调节自身的舞蹈动作、姿势幅度以及面部表情。那么怎么去把握这种感觉呢?或许长期的听赏会让人产生一种听觉惯性,一个没有艺术修养的人也可以把自己伪装得看不出来,然而如果换了一首新曲子,他就会措手不及,肢体动作可能就会变得跟不上音乐节奏,也没办法品味出这首曲子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感受,而拥有这种艺术修养的舞者会在这方面随机应变,只要一听到曲子,大脑就会高速运转,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熟悉的音乐,他在思考这首曲子的意蕴,曲子的情感,他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动作清晰浅显又不失审美价值地将曲子传达给观众,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艺术修养,具有较高的敏锐力和观察力。
最后,艺术修养是舞蹈形态创作的源泉,舞蹈形态是艺术修养的外在表现。从当代社会现状来看,舞蹈的种类分为很多种,但无一不是为了表现出舞者内心的情感渴望,无论是舞台表演还是街头艺术表演或者个人演习表演,都是需要一种由内向外发散性的表演。舞者的艺术修养创造着每一个动作,无论芭蕾、街舞、古典舞还是踢踏舞都带有自身情感内涵,是一个拥有艺术修养的舞者需要考虑的创作。舞蹈最重要、最唯一的表现方式就是动作形态,如果说这种动作形态是树木的话,风雨为乐,随风雨而摆动,那么艺术修养就是最上等、最优质、最不可缺少的土壤,试问哪一种树木能离开土地独自存活?即便能通过科学研究存活下来,终究还是会失去最本质、最贴近人民群众的本土气息,是无法流传下去的。所以舞者必须把自己放入时代生活的背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拥有最根本的艺术修养,创作出反映生活情感的舞蹈艺术,贴近大地又高于大地,高于生活,这就是舞蹈创作的主要目的。
综上所述,舞者的个人修养与舞蹈动作表达是密不可分的,舞蹈的修养也绝非一蹴而就,需要积累提炼,相信发展舞蹈的艺术修养是创作舞姿、表现情感、发出时代声响的重力一嗓。
杜红娟:井冈山大学附属艺术学校采茶戏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谢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