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子回时

2016-04-03

幸福家庭 2016年5期
关键词:孔庙茅山曲阜

我十八岁那年正赶上高考刚结束,因为成绩没出来,家人索性就没有给我过生日。虽然我心有异议但终究压了下去,跟着母亲去了趟茅山烧香祈福。印象中,当时并不是旅游旺季,茅山却人来客往络绎不绝。我走出元符万宁宫时,回望大殿伸出的飞檐下,意外发现那里竟藏着一个燕巢。

燕子什么时候在这里筑了巢,又什么时候回来住呢?我不知道。在山里工作的母亲也不知道。后来日子过得行云流水,我入大学近半年了,听说学校要选代表去孔庙参加成人礼,我似乎又嗅到那来自千里之外的家乡的味道。

在我心里,曲阜总让我感到熟悉,仔细一想,是它与我的家乡有着相似之味。且不说儒道同源,孔子与老子都是世人所尊崇的圣贤哲人,单单孔庙里面常年不熄的香火,也与茅山一样,四处弥漫。曲阜是个文化圣地,大到建筑,小到充满灵气的一景一物,都有着古色古香的味道。能在曲阜,在孔圣人的见证下完成自己的成人礼,岂不是人生乐事?

成人礼在古代礼仪中,是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的仪式,也称“冠笄之礼”。华夏先祖对于冠礼非常重视,所谓“冠者礼之始也”,《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绝非偶然。《周礼》上记载,古代汉族女子在年满十五岁时便可以举行笄礼,年幼的女子,面容如桃花般灿烂,眼眸中尽是对未来的期许,她们嫣红的唇胜过脸颊上的胭脂,一点一抿,是告别青涩的成长,也是日后将要嫁作他人妇的娇羞。女子端跪在母亲前面,由着长辈把深深的爱梳到自己的发髻里。青丝如瀑,一缕一缕,犹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我跟着引导进去换汉服,从内衬到外衣,从衣领到腰带,一圈一圈地将自己缠绕起来,我穿得手忙脚乱,不是丢了衣衬就是浮了内胆,完全不得要领,恶补传统服饰文化的心愿油然生出。换好服装,望着衣服上繁复的花纹,摸着宽大的袖袍,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看到巧笑倩兮,凤目盼兮的赵飞燕在汉成帝掌上轻舞飞扬,她回眸一笑,如清水芙蓉般明媚,一下子便倾倒半个城池。而此时,孔庙的学子们袖袍挥舞,舞动的都是青春气息,却是不一样的灿烂蓬勃。

双手作揖,我缓缓跟着引导顺着路跨过门槛,走到大成殿的门口,望着殿内孔子像,内心一片澄净。孔圣人悟得如此多的道理,从待人接物到行为处事,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不灭的灵魂。我们总是习惯追求高速发展,体会快意人生,却总是忘了停下脚步,等一等灵魂,听一听内心的声音。

当台上的老师说成人礼开始举行的时候,我激动地心跳加速,呼吸都急促起来了。一位年长的女老师向我走来,轻手轻脚地把我两侧的头发全部绾到脑后,再插上一枚木簪,簪子微凉,贴近我的头皮引得我浑身一震,我端跪在一边,双手接过她递给我的成人证书,抬眼望向大成殿内孔子像,殿内昏暗,香火微醺,使我一下子感觉穿越千年,跪在母亲面前,她抹着眼泪帮我绾发,父亲捧著一壶酒,往院里石榴树底下走去。堂前的燕归巢,撷着枝条补着自己的家园,燕子回时,大概也是它羽翼丰满可单独觅食,成年之时。

寒梅落尽把冬了,衔春的燕子始归巢。

十八年的来来往往,有笑有泪,似水年华匆匆而过。我跪在异乡土地上,双手作揖对着孔子像深深地叩了下去,这一叩,不仅是对孔子的尊重,更是对父母的感恩。感谢双亲的厚爱,泯于一针一线中,化于一粥一饭中。

《燕归巢》中是这么唱着的:“去年的家书两行,读了又热了眼眶。”我不禁想到母亲在黄鹤楼给我寄的明信片,简短的只有几行字:“祝宝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这大概也算一封家书。北方的东风异常寒冷,吹的我宽大袖子呼呼作响,我对着孔子像又是深深一扣,愿我父母平安喜乐。

任何事情,一旦写下来,就变得有迹可循。亲历成人礼,将会和儿时的窗,苍老的墙,在时光的洗涤下渐渐消失,但留下的却是燕子回时,脑海中那永不褪色的记忆。

(摘自《京江晚报》)

猜你喜欢

孔庙茅山曲阜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曲阜之旅
茅山乾元观里的抗战故事
从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隐士哲学”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曲阜:“居家医康养”新模式
高度重视、有效推进茅山老区扶贫开发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全国孔庙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