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昌采茶戏声腔音乐发展的探讨

2016-04-03王小芳周光武

影剧新作 2016年2期
关键词:瑞昌声腔采茶戏

王小芳 周光武

瑞昌采茶戏声腔音乐发展的探讨

王小芳 周光武

瑞昌采茶戏是赣北的一个剧种,其声腔抒情柔美,音乐旋律动听有吸引力,被誉为“糯米采茶”。它颇受群众喜爱,“生命力”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一、发展状况分析

(一)声腔来源

瑞昌采茶戏声腔音乐和黄梅戏一样,均为“六句头”的形式,前后四句是固定的曲调,中间两句是反复演唱的,这样的格式,正是出自“青阳腔”的“滚调”,两者板式也一样,都是“漏板”唱法,只是在尾音上有了变化,青阳腔用假嗓子翻高八度,而瑞昌采茶戏改用本嗓子来唱,故对“高腔”而言,通常称为“平板”(或“平词”)。

除了正板唱腔,采茶戏还继续吸收了“青阳腔”的“数板”、“火工”等曲调,还有跟随鼓戏而来的“汉腔”,黄梅采茶名曰“二高腔”,它是花鼓戏改造“高腔”(属“青阳腔”)的产物。瑞昌采茶戏称“二高腔”为“汉腔”。采茶戏的“漏板”与“顶板”的根本区别在于“漏板”的正板唱腔为“平板”而“顶板”的正板唱腔为“北腔”;“漏板”三、四句(反复句)在眼上起唱,其他均在板上起唱,而“顶板”的“北腔”三、四句(反复句)均顶在板上起唱(故称“顶板”)。其他各类唱腔“漏板”与“顶板”只是在风格、韵味上各有所长,板式结构基本相同,少数唱腔为一板一眼,“火工”为有板无眼,多数唱腔均为一板三眼。

(二)改革现状

瑞昌采茶戏这一剧种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艺术珍品之一。如何继承发展,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去探索。有人说:“瑞昌采茶戏像黄梅戏”、“改得越来越不像采茶戏”、“瑞昌采茶戏要回到二、三十年以前”、“采茶戏不一定姓采”等等。瑞昌采茶戏到底如何正确发展,要研究、要探索,否则会鱼目混珠。

瑞昌采茶戏从“三角班”、“半班”到“草台班”;从无伴奏到打击乐和人声帮唱再到管弦乐伴奏;从无乐谱记录到形成自己板腔体系的声腔音乐,已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尽管它还不够完善,并非要回到二、三十年以前才像采茶戏。瑞昌采茶戏的声腔自1956年成立瑞昌县采茶戏剧团后,由原来只有锣鼓伴奏,改造发展成用管弦乐伴奏。1964年元月以前,已由张绪纲先生记录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瑞昌采茶戏基本唱腔”。1984年2月,由张绪纲先生选编的《九江采茶戏音乐》(即“瑞昌采茶戏音乐”)由江西省戏曲研究所刻印成册。瑞昌采茶戏声腔音乐同黄梅戏一样,都是在黄梅采茶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人说瑞昌采茶戏像黄梅戏,这并不奇怪,他们同源同宗。张绪纲先生在瑞昌采茶戏声腔音乐改革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像“顶板”和“漏板”声腔有选择的融为一体,例如“劝细姑”、“惊疯”、“二妹看会”等音乐,在风格上,吸收了“顶板”的很多长处。瑞昌采茶戏《红楼冤》唱腔也做了这样的尝试。

(三)艺术特征

瑞昌采茶戏表现的内容丰富,反映的题材非常广泛,从礼仪、忠孝、贤良、爱情、神话到宫廷、现代生活等,以民间故事居多。唱腔抒情柔美,舞台语言亲切感人、风趣诙谐、形象生动。瑞昌采茶戏在戏剧中的“唱、做、念、打”四大基本功中,它注重的是唱功和做功。所以,研究和探讨它的声腔音乐尤显重要。

瑞昌采茶戏现有一套完整的声腔体系,有正本唱腔,还有近百首小调。它的正本唱腔属板腔体,它的杂调(即小调)属联曲体。它的主要唱腔有:平板类、花腔类、汉腔类、杂调类、曲牌类、打击乐类等,有待我们去研究发展。

平板类是瑞昌采茶戏的主要声腔,又称开口腔。包括不同行当的平板、二板子、三板子、数板等,它可根据剧情及情感变化控制长短快慢;花腔类有男女花腔、快花腔、丑花腔等。擅长表现忧伤惆怅之情;杂调类大多为本地的民歌小调,内容丰富,擅长于在欢快的小戏中表现,但也偶尔在大戏中穿插运用;打击乐与曲牌相互结合运用较多。特别是打击乐,俗称“锣鼓丰台戏”,过去在剧中的起唱和漏板均是由打击乐承担。所以,它的特点较多。打击乐在剧中起着渲染烘托气氛,特别是在润腔甩调时加入云锣、小钹、马锣后,颇具特色,引人入胜。

到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瑞昌采茶戏的声腔音乐改革发展已走向一个辉煌的时期。已故张绪纲先生把各类唱腔根据剧情需要融为一体来发展,惟妙惟肖,在瑞昌采茶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孟丽君》、《蔡鸣凤辞店》、《红霞万朵》、《哑女告状》等剧目的很多唱段均可见到。

二、启示及对策研究

随着时代的前进,瑞昌采茶戏的声腔音乐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发展。要在“好听”二字上下功夫。它的改革和发展不能脱离“茶味、好听、现代”六字原则。但在某一特定时刻,点缀性的用一点“原生态”的声腔以体现其独特风格也并非不可。

第一,瑞昌采茶戏声腔音乐要突破自我束缚求发展。瑞昌采茶戏声腔音乐是传统戏曲音乐的组成部分,我们继承传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它。因此,我们为了保存传统而组织了大量的收集、整理、选编、收藏等工作,这是研究、继承、发展的依据。瑞昌采茶戏已历经历代的继承和发展而保存下来,尽管在这方面或那方面还不完美,但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去发展,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瑞昌采茶的传统音乐,是发展的基础,有时又是前进和发展的阻力。因为有其保守性的一面。黑格尔说:“传统不是管家婆。”因此,绝不能用“管家婆”的态度来对待传统音乐。传统的东西若不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发展,传统的东西将自己走向消亡。因此,瑞昌采茶戏声腔音乐必须突破自我束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瑞昌采茶戏声腔音乐的发展必须海纳百川。长期以来,在戏曲声腔音乐方面,特别是我们这个小剧种声腔研究方面,常常自认为:“土生土长”,只谈自己的草根优势,而对外来的影响忌谈。这样就疏忽了前辈老艺人勇敢吸收、大胆创造的优良传统。对瑞昌采茶戏的先辈老艺人来说,从“瓜山班”的杨开仟、周平钊、杨能美到“洪源班”的龚昌富、冯道先、徐树柳、沈贤福等,直到瑞昌采茶戏剧团的张绪纲等前辈们,都是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他们若光凭着自己的“土生土长”、“一味追求”、“草根优势”,是难以生存的。他们不断改革,大量吸收外来剧种优秀艺术来完善自己,从而,使剧种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就瑞昌采茶戏所处的地理位置,临近九江,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交通发达,受大量外来艺术的熏陶,这对瑞昌采茶戏的声腔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东靠安徽的安庆,因而受黄梅戏之影响(并非与其同源);南接南昌、鄱阳,因而受赣剧之影响;北靠湖北的广济、黄梅,因而受文曲和黄梅采茶戏之影响;西连武宁、阳新,因而受武宁、阳新采茶戏之影响;并且湖北楚汉、湖南的花鼓戏、苏杭的越剧声腔音乐对瑞昌采茶戏的声腔均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瑞昌采茶戏除了具有自己独特的声腔音乐体系外,应该从其他剧种中吸收对自己有益的养分来充实、完善自己。

不论任何剧种艺术,只要不断吸收了外来声腔并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就可能成为这个剧种声腔系统的家族。不在乎是否“土生土长”,而取决于其艺术性的高低。否则,一概排外,一味追求自己的本土特色,势必造成抱残守缺、划地为营、束缚自己、妨碍发展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发展一种独特的、美的、新的旋律,走自己的声腔音乐发展之路,才能创新出瑞昌采茶戏新的声腔音乐体系。

王小芳 周光武:瑞昌市采茶戏传习所

责任编辑:谢菁菁

猜你喜欢

瑞昌声腔采茶戏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瑞昌竹编技艺与服装设计新工艺的构成
瑞昌剪纸艺术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与表现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母亲去世村民帮其下葬7岁孤儿跪谢全村老少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