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2016-04-03杨江林
秦 凯 杨江林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秦 凯 杨江林
相对于其他高职高专院校而言,体育高职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更为特殊。在对该类院校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这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教育管理模式的科学构建。本文从体育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着手,找出符合该类院校学生身体发展规律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策略,希望能够促进体育高职高专类院校向社会输送更多有质量的人才。
体育 高职高专院校 教育管理 模式
体育高职高专类院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还要具备更强的职业道德。但就目前的体育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情况而言,学生的运动、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知识层次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有待强化。在这种情况下,体育高职高专类院校更应该构建科学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特点
1.学生身心发育情况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正处于心智由稚嫩走向成熟的阶段,该类院校学生往往精力比较充沛,相对而言,其智能发育情况也良好。与此同时,该类院校的学生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主性,使得其情绪较为丰富,但却不是十分稳定。那么,在其学习生活中,该类院校学生在上课时就往往会伴有迟到、早退,甚至直接旷课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偏科现象也较为严重,造成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长期以往,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就很容易发生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违反校规的问题了。
2.招收生源情况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与本科教育管理具有不同的培养方向和教学理念等,这是由于体育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对象绝大多数是高中生,其中,这些学生不一定有运动能力的基础,有一部分是由于文化成绩不达标才进入该类院校,造成了该类院校生源运动和文化水平呈现出层次化的特征。在这种情况,学生往往缺乏一定的专业学习情趣以及信心,再加之目标不明确,致使学生应付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其运用技能的培养。
针对于这些该类院校培养呈现的特征,笔者将提出符合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以优化该类院校教学发展。
二.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1.不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质量监控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定,分析教育对象的特点,目的就是为了找出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要求,设置更加有效的教育管理质量管理模式。其中,“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该类院校的主要管理原则,为了针对性的构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该类院校首先要整合现阶段的形势政策教育、日常管理、学生的心理行为与体育技能教学。例如,在每一节的体育技能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都可以将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这样一来,学生的正义感、社会责任感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融入身心健康、体育专业技术技能、思政教育、文娱以及就业择业能力实施素质拓展计划,即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有助于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下一代的培养,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一个“小社会”的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对于维护社会的未来的稳定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那么,如果能够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的运用于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这对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和稳定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借助互联网强化人文关怀
互联网时代为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如果一味的限制和解禁学生接触网络,这是不科学的。在这种情况下,该类院校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在学院的网络平台上创设问题平台,以关注学生日常了解的焦点和热点,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减小。这样做还能够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不仅如此,该类院校还可以借助校园广播、校宣传板等媒介,组织形式多样、有序的活动,将以先进文化为主旋律的网络文化导入学生教育管理中,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帮助其丰富业余学习生活和思想境界。
三.结束语
校园文化氛围、思政教育水平、人文关怀情况均能够对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产生影响,而上述三项因素均由体育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学要求决定。为此,该类院校要以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特点为切入点,对学生个性、心理发展进行改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继而推动独立学院良好学风的建设。因此,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学生发展情况构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改进管理体系,将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综合在一起,改变二者分离发展的现状,以促进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许汝松.体育院校新生教育管理对策探析[J].教育界,2014,(3):19-20.
[2]明铭.对体育院校实施学生班主任队伍制度的改革实践研究[J].出国与就业, 2010,(16):144,封3.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