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校学报编辑“学术阵地守望者”角色思考
——基于学术期刊评价的视角

2016-04-03钟晓红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守望者常态学报

□钟晓红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新常态下高校学报编辑“学术阵地守望者”角色思考
——基于学术期刊评价的视角

□钟晓红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新常态下国内高校学报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任重而道远,人文社科学报评价体系多元、质量亟待提高。高校学报编辑如何定位好“学术阵地守望者”角色,须以德为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业以精钻,提高专业水平; 热爱本职工作,多读多写,提高编校水平;参加学术会议等。新常态下高校学报编辑要增强学报在学术伦理中的监控作用,提高对优质稿件的甄选能力,善于借力,充分调动审稿专家在编委会成员的积极性以增强其“把关”作用等途径,巧借“评价”之力求新求变、创新提高。

新常态;高校学报编辑;学术阵地守望者;借力;把关;学术评价

所谓常态,就是正常状态;新常态,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新常态是目前热词之一。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1]中国从经济新常态到政治新常态再到文化新常态,每一步都意味着新的变化与觉醒。

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现在转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步入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中国政治生活也进入“新常态”,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问题被戴上“紧箍咒”[2]。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迈向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文化也不断呈现新常态。新常态的提出,不仅适用于经济方面,在政治方面,文化建设方面都有新的意义。高校学报的发展同样也要进入一个新常态。即摆脱过去那种一味追求数量,以刊评文的方法简单化、标准单一化的旧模式,而应该真正对学术论文的质量、价值、创新性进行科学、精准、及时的评判。

一、新常态下高校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任重而道远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据科技日报统计,2014年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排世界第2位。[3]据2014年10月21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最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4年我国发表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数量排世界第2位,10年来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世界第4位。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排在前3位的美国、德国和英国相比仍差距明显。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篇SCI论文被引用8.14次,[4]但世界平均值为11.29次/篇,可见我国距世界均值有一定差距。

“表现不俗论文” 是目前国际广泛认可的一项很重要的论文评价指标。所谓“表现不俗论文”,即在每个学科领域,按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世界均值画一条线,高于均线的就是“表现不俗论文”。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统计中,通过对比发现这一指标,高校和研究机构有明显差距。按刊物发表“表现不俗论文”的数量排队,排在前30名的我国科研机构中,有 21家机构的表现不俗论文已占所发论文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意味着科研机构刊物刊发的论文中一多半的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均值。这一指标在我国高校学报很不乐观。因为同样按发表表现不俗论文的数量排队,经统计发现,排在前30名的我国高校中,竟没有一所高校发表的表现不俗论文能达到其论文总数的一半。仅就这一指标而言,中国高校SCI论文影响力还有待提升。[4]

以上数据都表明,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相对研究机构来说有一定的差距。

二、新常态下高校人文社科学报评价体系现状

目前国内有影响力的人文社科类期刊评价有几家,其中,高校科研评价机构最为认可的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发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简称C刊,甚至很多高校科研评价都将C 刊进一步细分为权威C 刊、一般C 刊、C刊扩展版,从而给予不同的科研工作量的认定及相应奖励。其次,认可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称《总览》),在教师职称评定时要求必须具备几篇中文核心期刊(独撰或第一作者)。目前为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即RCCSE权威的影响力正在进一步加大。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引文来源期刊(source journals) 每隔两三年都要评选一次,是根据所编数据库的目的、原则,从期刊学术性、编辑标准等方面加以衡量而选出的作为统计源的期刊[5],其选刊标准很严格,通常由某学术或研究机构承担,体现了专家评价与计量评价的结合。[5]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每三年评定一次,历经20多年的不断更新、完善,先后推出了7版,第七版于2015年7月问世,《总览》可以说是国内出现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影响力很广的核心期刊研究成果。[6]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RCCSE核心期刊排行榜,目前R刊在高校学术期刊评价中影响力及地位逐渐上升。

三、高校学报编辑如何定位好“学术阵地守望者”角色

目前高校学报的现状是,有的高校学报成立了期刊社,有若干个刊号,将科技期刊与人文社科期刊分开,相互独立办刊。此外医学院校仅有科技期刊,全部刊载有关医学相关的学术文章。有的是科技论文与人文社科论文分期刊发,同一刊号。这类高校学报大都是双月刊,3期理工科,3期社科,也有的是二四开的。还有部分学报是综合在一本里面,既有社科文章,又有理工科文章,大都以社科类文章为主。这种现状说明了高校学报层次多样化,也透视出学报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学报编辑是高校知识分子的一员,有着多重角色,其中“学术阵地守望者”[7]是其独特的角色,当然,也有人称之为“学术把关人”或学术期刊“守夜人”,说法不同,意思相近,即都在起着对学术质量的把关作用,对学术造假、不当引用、剽窃等学术失范行为起监督防范作用。“守望者”一词出现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美国作家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它自1951年一问世便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8]作者借主人公霍尔顿的一个梦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高校学报编辑理应成为“学术阵地的守望者”, 作用好比是学术期刊的一道防火墙,角色不容小视。有良知的高校学报编辑面对论文数量大幅上升,但质量却没有同步提高的现状,也发出了“救救学报”的内心呼唤。那么,学报编辑如何做好“学术阵地的守望者”这一角色呢?

(一)以德为先,编辑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人们常说,编辑首先要是政治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于高校学报编辑的政治素养的高要求。不仅高校人文社科期刊,包括科技期刊的编辑,都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要加强时事政治的学习,了解最新的政治动态、方针政策,尤其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政方针、科研新动态要及时追踪,这样才能在来稿中选出优质的稿件。所谓的编辑是“政治家”,就是指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思想道德觉悟及素养。对于文章能够刊登什么稿件,什么文章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推动作用,什么是未来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什么是必须把握和防范的,心中要有一把尺子。

(二)业以精钻,提高专业水平,善于“借力”[9]

学报编辑要实现文字编辑向学者编辑的转变,开拓学术视野,扎实专业基础,提高运营管理能力,成为复合型的高校学报编辑人才。我们国家的高校学报编辑大都偏重文字编辑,而国外,科技期刊编辑基本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故在编辑加工时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学术性。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学报采用的文章有“三审三校制”,其中文章的学术性靠学报聘请的专家来负责。故高校学报编辑必须不断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在编修稿件时,多学习专家对文章的审稿意见,要善于从专家的审稿意见中“借力”,培养自己的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敏感性和领悟力,经过若干年的实践,也成为行家里手。

(三)热爱本职工作,多读多写,提高编校水平

要“干一行爱一行”。我们知道,淡看一切不易,坚守一件事也不易。一项工作从事的时间久了,难免会失去工作的激情。如何在平凡平淡的工作中常葆热情和新鲜感呢?首先,要有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任何一件工作,都是社会大舞台的一员,都是在付出。同样,高校学报编辑是高校知识分子的一员,要充分认识高校学报对高校科研的促进、传播和推动作用,这样从心底尊重和认同本职工作,才会在工作中保持新鲜感。其次,多把工作当中的所思所想,及时积累总结,遇到合适的机会,有了体会,撰写编辑学文章,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写来加强编辑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所写的论文在以后自己的职称评定当中,也是业绩材料,在编中学,在做中学。[10]

(四)编辑要善沟通,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习交流

多接触优秀的同行,互相学习。[11]通常科技期刊的最新发展和动态首先是在外刊中出现的,故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很能考量一个高校学报编辑的现代化水平和能力。现在的高校学报编辑不再是以往的“闺门中人”,必须多学习网络知识,还要加强外语的学习,多阅读原始文献,多与高水平的编辑同行交流接触。参加全国的文科学报会议或全国科技期刊会议,就是一种很好的走出去学习的机会。编辑部内部学习是编辑成长的基石,外出交流学习则是编辑成长的助推器。编辑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业务学习,也离不开学术会议交流,后者可以开拓学术视野,使编辑更好更快地从普通编辑成长为编辑骨干。

四、新常态下高校学报编辑巧借“评价”之力求新求变,创新提高

我国从经济新常态到政治新常态再到文化新常态。高校学报编辑在文化新常态中可以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高校学报编辑增强学报在学术伦理中的监控作用

“学术乃天下公器”。高校学报编辑作为学术阵地守望者,须充分发挥高校学报在学术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加强高校学报在学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

学术伦理失范,作为现在高校科研的顽疾,久治难愈。[12]编辑在这一特别的岗位,可以通过自己的学术视野和修养,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及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甄别出有创新价值的优秀学术论文。同时,还需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多管齐下。比如,进一步完善期刊主管、主办、出版单位、数据库收录机构及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等多方面参与措施,以有效防控学术不端行为,对伪造、篡改、抄袭、剽窃、代写代发等学术不端行为,采取撤稿及列入编辑部黑名单等作法,加强对作者队伍管理。吸引高水平作者投稿,培养年轻学者,建立具高级职称的高水平作者与审稿专家互通的机制,增强刊物对作者的吸引力,扩大刊物的影响力。

(二)高校学报编辑须独具慧眼,不唯作者单位、职称、学历考虑是否用稿,也不唯是否基金课题文章是否用稿。选稿时要坚守质量第一,创新至上的理念

新常态下,国家出现了风清气正的好局面。在这一大好的形势下,学术空气也会跟着得到相应的净化和改善。作为高校学报编辑,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也是神圣的。因为高校学术伦理失范,表面看是学者个人问题,是有关学术的局部和个体的问题。但究其根源,它实质伤害的是学术创新力,会破坏甚至扭曲高等教育创新的根基,从而对国家的科技创新也会起着破坏性的作用。故高校学报编辑,作为学术阵地守望者,必须加强对学术风气的引领。编辑要独具慧眼,善于从来稿中找到有学术创新的文章,而不是以是否课题文章、作者是否是重点高校的博导硕导或学术带头人、作者是否具高级职称等因素而决定是否用稿。

(三)高校学报编辑善于借力,充分调动审稿专家在编委会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术期刊的“把关”作用,以推动刊物的发展和质量提升

各高校学报都有一个编委会,里面的成员都是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但有的编辑部的编委会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有的刊物在年终召开一次编委会的会议,对一年当中刊物取得的成绩、来年努力的方向,刊物同时存在的不足,请编委会成员提出宝贵意见。有改进条件的,编辑部在工作条例或岗位职责中落到实处。有了一年一总结,平时工作中又有编委会专家引领导航,高校学报就好比一艘船有了前行的指路明灯。

五、结语

新常态下,高校学报要提升学术影响力,力争成为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风向标,成为学术交流的主渠道,要不断提升高校学报在科研成果记录保存、传播交流、评议审核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学报编辑很难做到成为博古通今的杂家,但努力作一个淡泊明志、受人尊敬的编者,则可成为编辑共同的理想。诚意做人,踏实做事,编辑通过提升学术素养和能力,成为新常态下“学术阵地的守望者”,为新常态下学术创新和发展而努力。

[1]李梅.新常态下的政府宏观调控应彰显法治化思维[J].现代商业,2015(3上).

[2]胡荣昌,何文洲.新常态下国内炼化工程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5(6).

[3]搜狐教育.好搜百科.[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51022/n423898232.shtml.

[4]李大庆.我国科技论文质量不断提升[N].科技日报, 2015-10-22.

[5]肖坚. 学术期刊评价的“守夜人”角色思考[D]. 第十二届2014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2014-09-12.

[6]叶继元. 学术期刊的质量与创新评价[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7] 钟晓红.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角色的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1):91—93.

[8] 好搜百科.http://baike.haosou.com/doc/4979703-5202737.html[EB/OL].

[9]厉艳飞,徐状.审稿专家促进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J].编辑学报 ,2014(4):375-377.

[10]刘怡辰,范雪梅,沈波.自我培养是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快速成长的捷径[J].编辑学报,2012(1):82-83.

[11]万家练.敬业与专注:科技期刊年轻编辑成才的必备条件[J]. 编辑学报, 2009(5):448-450.

[12]罗志敏.大学学术伦理规制:内涵、特征及实施框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50-55.

本文责编:赵凤媛

Thinking on 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s Role of “Watcher of the Academic Field” under the Horizon of New Normal——Based on the View of Academic Journal Evaluation

Zhong Xiaohong
(Jiangxi Open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6)

Under the new normal,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university journal shoulder heavy responsibiliti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should be diverse and its qua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How the College journal editors locate the role of “watcher of the academic field” must prioritize morality and strengthen the socialism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olish and improve professional standard, upgrade editorial level with love of the job and increase amount of practice and attend academic conferences. Under the New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ory role of university journal in academic ethics,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elect qualified articles, be good at leveraging, make use of ways such as motivating peer reviewers and members of editorial committee to enhance the ways of "gatekeeper" role and utilize the power of “evaluation” to drive upgrading,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new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 watcher of the academic field; leveraging; gate-keeping; academic evaluation

2016—03—02

钟晓红(1972—),女,江西鄱阳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G232

A

1008—8350(2016)02—0103—04

猜你喜欢

守望者常态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大桥上的守望者
守望者
汉白路的守望者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