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纪念陈铭志先生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6-04-03徐孟东

乐府新声 2016年1期

徐孟东



在纪念陈铭志先生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徐孟东

敬爱的陈先生离开我们已经6年多了,但是他终身挚爱的亲人、他奉献了毕生精力心血的上海音乐学院,还有他难以数计的学生们,从未忘记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大家风度、他的作品和论著,乃至他的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以座谈会这种庄严、简朴的形式,纪念先生90诞辰,来真实体现与会所有人的种种情感;也再次为他致力创作、教学、研究事业而淡泊名利的一生留下一个朴素的写照。

2005年,在陈先生80华诞暨从教从艺55周年之际,我们曾济济一堂举行庆祝活动。本人当时专门撰文《理论与实践的对位——作曲家、复调理论家、教育家陈铭志先生创作、研究与教学成果述评》发表在《人民音乐》,对先生数十年的创作、研究与教学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述评。今天再度回顾其中的主要内容,仍然为先生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筚路蓝缕艰难求索的一生,和努力奋斗取得的卓然成就,而感慨不已!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和作曲理论教师,陈先生在其青年时期就显露出对复调艺术的浓厚兴趣与敏锐感悟,并于之后的漫长学术生涯中,在这一领域孜孜不倦辛勤耕耘,从事创作、教学和研究不辍。即使是在文革风雨飘摇的崎岖艰难岁月,也未能使他放弃,反而磨砺了他的意志,坚定了他的学术理想,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积累了深厚的学养,从而在改革开放后勃发生机,拥有了长达数十年、历久而弥新的艺术、学术生命。

在复调音乐学术研究领域,陈先生不愧为领军人物。他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发表学术论文,并在80年代至新世纪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推出数十篇该领域最具代表性学术性的大作:如在思维层面探究复调艺术本质的《对复调思维的思维》,客观确切鞭辟入里,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而他对二十世纪各种重要音乐流派代表人物如勋伯格、威伯恩、亨德米特经典作品,以及中国作曲家贺绿汀、丁善德、朱践耳复调技法的一系列研究文章,开启了中国复调音乐研究的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复调音乐学术领域的重要学术地位。林华、饶余燕、高为杰等位先生都曾就此撰文评述,兹不赘言在复调教学领域,他的《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赋格曲写作》(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之后经他进一步修订后于2007年以《赋格曲新论》出版发行)等,在音乐院校作为经典教材长期广泛使用,并获得多个重大奖项;通过数十年的呕心沥血的不懈努力,他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学生,他们已然成为中国当代音乐艺术领域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作曲理论家,饶余燕、王西麟、杨立青、林华、赵晓生、陆在易、徐景新、奚其明、金复载、许舒亚、徐仪、徐占海、曹光平、徐孟东、徐昌俊、邹建平、唐永葆、刘湲、尹明五、陈强斌、叶国辉、赵光、吕黄等,这可以说是陈先生留给中国音乐事业一笔最宝贵的遗产。

在复调音乐创作领域,他的《十三首序曲与赋格》、《钢琴小品八首》;声乐套曲《〈聊斋〉读后三则》;笙曲《远草赋》(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笙之舞》;大提琴曲《草原赞歌》、《夜曲》,以及《钢琴三重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作品,与他的研究、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将20世纪作曲技法和结构原则异常贴切自如的融入自己的创作,作品精致、简洁、严谨、有序,成为新时期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精品,并曾获得尹伊桑、团伊玖磨等国际知名作曲家高度评价。

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在陈先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的年代,他的上述成就、他的为人、他的辛勤工作,他的大家风度,营造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数十年历史中最为宽松和谐的学术生态环境,从而奠定了之后作曲系海纳百川人才积聚成果迭出俨然居于国内外一流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之列的良好基础。也因此,人们尊称他为“陈大帅”。这一点直至今天,也是我们应深切追忆、理解和发扬光大的。

陈先生仙逝之时,作为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的学生,我在极度悲痛之余,撰写了两首词,发表在2009年第2期《音乐艺术》上,今天愿意再次念诵,以纪念、追思先生。

《破阵子》

隆冬挑灯论乐,酷暑摇扇弄琴。六十年研对位法,十二音翻民族声,艺海卷新风。

开口妙语珠连,落笔佳作人惊。纵横才志赋格学,淡泊名利事竟成,足堪慰平生。

《一剪梅》

又是清明时节雨,尽染江南,郁郁葱葱。先生驾鹤西去也,魂归故里,一路风尘。

乐坛耕耘数十载,桃李芳芬,论著等身。学子遥寄哀思意,凭栏把酒,何处相逢?

(责任编辑 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