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材产业重心从“土里”转到“山上”

2016-04-03

中国林业产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土里药用植物中药材

产业综述

森林是一个药材宝库,我国药用植物有3000多种,绝大多数来自大森林,如著名的人参、三七、红花、金鸡纳、杜仲等,它们有的本身就是树木的产物,有的要依托森林环境的养育,即使人工栽培,也得创造接近它们原生的森林环境,而人工栽培产品的质量,往往难以赶上大森林中的天然产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治疗疑难病症或可用于计划生育的药物从大森林王国中被发现和开发出来,其前景之广阔,连现在许多科学家都无法预料。

市场 预计未来10 年需求量将翻三番

我国森林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巨大,我国森林面积广阔,气候、种质资源丰富,为森林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原料药材价格上涨较快,群众在自留山上种植药材的愿望迫切,加之退耕还林及林业八大产业的启动,为药材的人工培育奠定了基础,广大林农投身森林药材产业的积极性已调动起来,但是森林药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药材的引种驯化、品种优育、病虫害防治、规范化种植方面还须加强。市场需求推动森林药材产业化发展。天然药物已成为各国新药开发的主要方向,我国中药产业占整个医药市场的40%左右,由于中药材80%都来源于森林之中的野生植物资源,因此,森林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中药防治疾病良好的效果,使得世界各国对天然植物药材需求每年呈两位数增长,预计未来10 年需求量将翻三番,世界制药企业近年竞相在我国设厂及大财团纷纷参战中药业,但我国中药材资源呈恶性循环,急需大力保护和发展中药材资源。

国际市场:日本、韩国90%中药材原料从我国进口,美、加、德、法、英等国,由5 %患者发展到45 %开始使用中草药医治疾病。目前,世界年药用植物及其制品等成交额达300 亿美元,仅美国中药企业年产值达26 亿美元,世界使用中草药材呈强劲发展趋势,并逐步取得各国法定认可性。国际应用绿色植物药品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内市场:2002 年据国家中药材权威人士陈士林(国家中药材GAP 促进会副会长)透露,近10 年我国天然植物药材需求翻了3 番,年需求量高达6 亿kg,出口3 亿kg 。但目前,实际中药材资源年产仅为10 %左右,资源缺口高达90 %,中草药出口率仅为5 %,在国内市场还出现“洋中药”。

规范 GAP成为我国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的主流方向

据统计,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hm2,森林面积19333.00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

有大量林地需要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还有大面积宜林地需要绿化。《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通过“优化结构,保障重点,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来合理利用林地。因此我国的林地现状和林业政策为林药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中药农业产业自身来看,我国中药种植面积在133.3万hm2(2,00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最大的甘肃省达到16.5万hm2(247万亩);全国范围内,中药材主产区多在山区和半山区,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面积少。依照目前中药材的发展态势,存在与农耕地相争的可能,显然是不可取的。中药材生产为满足市场需求,一要靠科技支撑,二要拓展新空间。这样看来,林药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是实现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共同构建生态文明的最佳选择。

近20年的中药农业发展实践表明,中药材生产必须坚持“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才能确保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往一家一户零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指导,中药材生产暴涨或暴跌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广大药农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中药农业发展必须走产业化道路。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颁布和实施,为中药材生产全过程实施有效质量控制提供了保障,也成为我国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的主流方向,促进了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经营。中药材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直译为“良好的农业规范(因为中药材栽培或饲养主要属于农业范畴)”,在中药行业译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它是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实施的GMP重要配套工程,是药学和农学结合的产物,是确保中药质量的一项绿色工程和阳光工程。

形式 “适地适药”搞好立体种植

中药材产业化生产,应该以龙头企业主导的原料药材基地的建设为载体,有效地将分散的农户生产通过市场机制组织了起来,真正地将“公司+基地(科研)+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应用到药材生产当中。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特征的中药。

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有利于科技的消化和应用,提高药材单产和质量,严格执行GAP。然而,成本控制和确保生产环境优良可能会成为短板。通过林药一体化,可以减少租地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优化费用。

另外,中药材种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长期以来,中药材种植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族传统、种植习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北药、南药、怀药、浙药、川药、云药等道地药材。所以,正如林业中的“适地适树”一样,应该通过对药材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因地制宜地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因势利导,形成中药材优势产区和特色小区。

林药一体化,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林药立体种植、 药用经济林。

(1)林药立体种植

林药立体种植是针对林业的自身特点和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而提出的一种合理种植模式,其目的是将适宜在林下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药用植物重新引种到林下进行半野生化栽培。不少药用植物品种更适合于立体种植的生态环境,药材品质较农田培育的更高。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节约大量农田,使药用植物野生资源得到恢复,还可以增加林业生产的短期收入,以短养长,为林区开展多种经营和林农致富开辟一条新途径。也为发展林业,创汇林业探索一条新路。

林药立体种植国内外正处在探索阶段。在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取得了在林下栽培人参的经验。在杜仲林下种植知母,经济效益显著,在油松林下播种桔梗,桔梗生长两周年采收,每亩可收获鲜桔梗1,600kg左右,收入达2,400元。但是,由于林药立体种植历史较短,科学研究还不够多,还未形成完善的林药立体种植体系,林农还缺乏栽培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还需要对林药产业化培育的技术体系进一步研究。

(2)药用经济林

木本药用植物栽培是中药材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尚有大面积宜林地需要绿化。结合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因地制宜进行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栽培,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绿化、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又可以为医药工业提供原料,同时对引导农民致富较有好处。令人鼓舞的是,福建省已建立了枇杷叶、乌梅等福建省道地中药材GAP研究基地,在明溪、泰宁等县建立了厚朴生产基地。

药用植物在退耕还林还草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林业内部经济活力的激发,形成退耕还林还草自身发展的内部动力,而药用植物的纽带作用与药用植物产业化发展的多向性相结合,有助于利用药用植物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和巩固国家生态工程实施。药用植物这种独特的纽带作用和双重动力作用,正是药用植物开发将成为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因所在。

猜你喜欢

土里药用植物中药材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春芽
『摇头虫』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十万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