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期间同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6-04-03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产褥期步行肌瘤

沈 丽

(江苏省泰州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剖宫产术期间同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沈 丽

(江苏省泰州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期间同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效果,以此研究此项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期间同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8例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收治的仅行剖宫产术的患者28例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红蛋白差值、住院时间、产褥期发病率、恶露排除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红蛋白差值、住院时间、产褥期并发症、恶露排除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期间同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只有手术时间比单纯行剖宫产术长,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可见,应用剖宫产术期间同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具有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

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的一种,多发于30~50岁的女性,患者临床上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主要表现出经量增加和延长,白带增加及下腹包块等[1]。近年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逐年增加,占妊娠0.3%~0.5%。其中子宫肌瘤对妊娠影响与肌瘤类型、肌瘤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有部分患者妊娠期会发生早产或流产,部分子宫肌瘤影响胎先露下降导致难产,部分肌瘤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等分娩期与妊娠期并发症,使产妇与胎儿健康都受到严重的威胁[2]。所以,实施剖宫产术时是否同步实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剖宫产术期间同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较为安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期间同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8例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收治的仅行剖宫产术的患者28例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0.5±2.6)岁;孕龄35~42周,平均孕龄(39.5±1.0)周;其中初产妇18例,为经产妇10例;观察组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1.2±2.3)岁;孕龄35~42周,平均孕龄(38.9±1.1)周;其中初产妇12例,为经产妇16例;两组产妇产前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均有剖宫产指征,无凝血疾病和手术禁忌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单纯剖宫产术,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维持静脉输液同时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取子宫下段行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10 u,再逐层将产妇的子宫切口进行缝合,最后将腹腔闭合。术后给予患者常规的静脉滴注治疗,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预防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同时应用缩宫素10 U加入补液中促进子宫复旧。

观察组为患者实施剖宫产术同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维持静脉输液治疗同时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取子宫下段行剖宫产术,将胎儿分娩以后以子宫浆肌层逐层缝合,再为子宫肌瘤周围注射催产素20 U,再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如果属于黏膜下肌瘤,在缝合子宫切口前,经子宫下段横切口先将黏膜下肌瘤剔除,缝扎止血后再缝合切口。如果属于浆膜下肌瘤要选择菱形切口,将子宫肌瘤剔除后以多余浆膜切除,避免缝合以后发生空腔而引起感染。如果属于肌壁间肌瘤,就要选择子宫肌瘤隆起高度将子宫浆膜和子宫肌层切开,再对子宫肌瘤实施深度钝性剥离术,以间断连续缝合术,先对深层间瘤腔进行缝合,再对浅层浆肌层进行缝合,缝合时针眼处发生渗血无需反复缝扎,可以应用止血纱布对出血部位压迫止血即可。术后,维持静脉滴注,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预防患者发生感染,为患者注射的缩宫素10 U,促进患者子宫恢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红蛋白差值、住院时间、产褥期发病率、恶露排除时间等指标[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55.2±10.1)min,对照组手术时间(36.2±8.3)min,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20±50)mL,血红蛋白差值(9.1±1.5)g/L,住院时间(7.2±0.6)d,产褥期发病率11.7%,恶露排除时间(34.8±5.6)d;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90±48)mL,血红蛋白差值(8.9±1.6)g/L,住院时间(6.9±0.8)d,产褥期发病率13.3%,恶露排除时间(33.7±5.9)d;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红蛋白差值、住院时间、产褥期发病率、恶露排除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有研究人员认为,女性妊娠期子宫增大,宫壁血运十分丰富,分娩后子宫会发生收缩和变形,实施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容易引起大出血,增加术后感染率,有些子宫肌瘤患者产后肌瘤还会自行缩小,所以,并不支持剖宫产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剖宫产率的增加,实施剖宫产术中越来越多的发现子宫肌瘤,而且剖宫产技术也不断改进,实施剖宫产期间同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上已取得大量实践和研究,而且这种手术方式也成为临床发展的必然趋势[4]。

临床实践统计,剖宫产术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单发肌瘤患者有90%机率避免子宫切除术,有50%机率使多发肌瘤患者避免子宫切除术。随着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操作上的提高,已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红蛋白差值、住院时间、产褥期并发症、恶露排除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他人研究相符[5-6]。可见,剖宫产术期间同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只有手术时间比单纯行剖宫产术长,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可见,应用剖宫产术期间同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具有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1]张 敏,杨春桃.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12):67-68.

[2]汪 洋.5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15):3329-3330.

[3]宋光辉,张松英,李百加,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5):2816.

[4]姚 雯,郑道英,李小梅.3种术式剔除子宫肌瘤的对比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184-185.

[5]李 智,陈咏玫,王爱军,等.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与传统方法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9):827.

[6]孙延清,罗 琼,袁 英.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92例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9):1910.

本文编辑:吴宏艳

R711.22

B

ISSN.2095-8803.2016.14.052.02

猜你喜欢

产褥期步行肌瘤
步行回家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产褥感染和产褥期疾病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从步行到奔跑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