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江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打造法治平安好环境

2016-04-02通讯员李虹包良玉

21世纪 2016年9期
关键词:责任状边境纠纷

通讯员/李虹 本刊记者/包良玉

牡丹江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打造法治平安好环境

通讯员/李虹 本刊记者/包良玉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始终把基层治理作为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的着力点,在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上,注重从小事做起,从基层抓起,从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管起。坚持服务为先、实现治理理念由“管控”向“服务”转变,坚持聚焦基层、实现治理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坚持整合联动、实现治理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坚持顶层设计、实现治理机制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坚持协调发展、实现治理成果由“单边”向“共进”转变。做到公共安全防微杜渐,矛盾纠纷抓早抓小,公平正义有法可依,基层服务细致入微,使百姓诉求有渠道、需求有呼应、要求有结果,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近年来,牡丹江市实现了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八类”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现行命案即发即破,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平安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在黑龙江省推广。

着力打造和谐稳定好环境:立足基层抓“五小”,化解矛盾靠“五早”

该市始终秉持“百姓身边无小事,民生之事大如天”的理念,紧紧围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隐患、小纠纷、小诉求、小信访、小案件”,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介入、早解决、早受理”。

织密“防控网”,小隐患做到早发现。穆棱市高标准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在城区安装监控点位359个、卡口13处和56个“电警”抓拍系统;在农村更新老旧监控及新增设备1060个,推行“N+”人防巡控模式,实行矛盾联调、防范联动、人员联管、问题联治,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推进综治末端化建设,在农村实行了十户联防和治安承包制,在社区实行网格长维稳创安责任制。

架起“连心桥”,小纠纷做到早研判。注重搭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基础性平台,把人民调解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和前沿阵地,实现第一时间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动态,第一时间介入调解,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掌握、早化解,真正让村头、街头、地头成为矛盾的尽头。创新了“以案定补”,探索了“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制度”“调援一体化”“行政处罚后的民事纠纷处理”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80%以上的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没有因调处不当或者措施不力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

创新“小机制”,小诉求做到早介入。以“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办”为服务宗旨,提早谋划便民服务的机制和办法,切实满足群众“小诉求”。多部门联手建立的便民服务联盟,分设“四部一网”、六支服务队,下设若干个便民小屋,245个网格,为劳务、商服和居民搭建了供需服务平台,实现服务“零距离”。穆棱市出台《穆棱市慈善救助资金募集使用暂行办法》,通过“依法募集,自愿捐赠;集中募集,分项使用;本金运营,孳息救助;全程公示,取信于民”的运作模式,满足弱势群众的诉求。

开通“便民路”,小信访做到早解决。

坚持“信访靠解不靠截,民意靠疏不靠堵”观念,在解决信访问题上,开通了老百姓与政府之间的“便民路”,建立政法部门及10多个行政单位派驻办公的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两中心同址办公,资源共享,工作互联互动,全方位处理普通信访及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形成了联合接访、组织协调、指挥调度、监督检查、集中调处的信访工作新机制。搭起“两站一代”服务平台,在全市127个行政村设立群众服务站,在58户重点企业设立企业服务站,选派后备干部到乡镇、村(社区)挂职,实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实现了信访渠道多元化,让群众“话有处说,难有处解,怨有处诉,事有处办”。

依托“主力军”,小案件做到早受理。政法各部门从不同视角突出能动司法,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提早介入,使“小案件”及时处理在基层,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全市建立了司法网络联系群,以各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屯为固有群员,邀请案件当事人加群,当事人可以群员身份在线联系法院、预约法官、在线交流、查询案件、咨询法律等,法官可以即时了解当事人争议焦点,确定和调整庭审重点,实现纠纷化解的便民化、高效化。

着力打造依法治理好环境:构建县乡村全覆盖治理体系,探索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宁安市着眼农业大县和农村人口众多的实际,认真分析农村警力不足,农村治保会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各种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刑事治安案件、火灾火险在农村居高不下的原因,深感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创新,针对农村基层矛盾化解以及农村警务和农村消防等重点薄弱环节,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四个全覆盖”。

“创新人民调解+协会自助”模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县乡村全覆盖。

依托现有农业协会、合作社,成立有别于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兰岗西瓜协会、旅游调解委员会、三陵烤烟合作社、宁安镇蔬菜合作社、马河食用菌合作社等15个特色农业调解组织,确立了“协会内纠纷协会内解决、合作社内矛盾合作社内化解”的“自疗自愈型”纠纷化解模式。农村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成立后,通过调解手段协助县联社收回不良逾期贷款1034万元。

“创新模式+公众参与”,社区农村警务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在城区,创新实行社区警务“1+1+1+N”(每名社区民警带领1名协警,与1名社区干部协作配合,指导4至5名社区网格“片长”)网格化管理模式,组建40人的社区专职协警队伍和132人的社区网格“片长”队伍。在乡镇,创新组建了44人农村派出所专职协警队伍,配合社区民警走村入户开展基础性警务工作。在农村,创新组建了全国第一支专业化农村辅警力量,承担服务群众的办事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社情动态的信息员、打击犯罪的情报员和巡逻防范的治安员等乡村“五大员”任务。

“创新机制+多元化建设”,消防工作网络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全面加强了县级公安消防专业化建设,推进“一乡一队”的乡镇专职消防建设布局,组建12支乡镇专职消防队。在农村构建起“一村一车一队一加水点”的农村消防总体布局。积极引入消防“网格化”管理理念,把全市240个行政村无缝对接成97个农村消防救援网格。

“创新方式+资源整合”,视频监控天网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全市投入1100万元,采取自建视频光纤链路和市场化运作的创新方式,打造县乡村全覆盖的全新高清视频监控天网。216.2公里自建视频光纤链路延伸到12个乡镇,在沿途公路重要节点和乡镇主干街路巷建设347个视频监控公益点。在全市240个行政村整合、改造和新建社会资源视频监控,2193个社会资源视频监控点覆盖全部村屯出入口和主要村路,并接入公安视频监控数据库。

着力打造富民固边好环境:加强四网建设,创建黑龙江省平安边境城市

东宁市有26年对外开放历史,拥有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依边而兴,借边而活,但多年来维护边境平安工作存在着环境复杂、难管,犯罪多发、难控,基础薄弱、难抓的现状。对此,东宁市确定了“从基层基础治理入手,军警民共建,网格化管理,打造全省平安边境最佳管理模式,边境村屯平安建设达到上限标准”

的新路子。

织密边境管控网。将边境基层工作对象细分为人、物、事,做到管控全覆盖、无遗漏。强化对重点人员管理,对非正常频繁出入境、吸毒和对社会极度不满、心态失衡、缠访闹访等人员,均统一分类建档、登记造册、动态管理,做到了不漏管、不失控。对边境巡防公路、铁丝网、界碑标识等边境设施,边境村(单位)出入道路卡口视频监控等技防设施,交通、水利、消防等安全设施做到长效维护。

织细边境责任网。东宁市平安边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与两个涉边镇、19个涉边单位签订了责任状。两镇政府与10个村签订了责任状。市公安局、边防大队与3个派出所、1个武警工作站签订了责任状。驻军部队一营与4个连队签订了责任状。林业局与4个林场签订了责任状。其他涉边责任单位与行业管理对象签订了责任状。派出所与有犯罪前科、越境嫌疑、流动人口等人员签订了责任状。村委会与越境重点人员、边境附近生产作业人员签订了责任状。

织好平安边境信息网。确定镇(局)、村屯(场)负责人为信息责任人,镇(局)综治科员、村治保主任、林场保卫干事、重点人口监护人或近亲属等为信息员,做到了“五发现,五报告”:发现有越界迹象、越界人员及时报告,发现外来人员非法传教及时报告,发现边境基础设施损坏及时报告,发现邪教人员非法活动及时报告,发现自然灾害、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织全平安边境设施网。全市有边境巡防公路115.2公里,边境铁丝网133.2公里,界碑44个,均有效使用或积极修护。加固27.6公里的瑚布图河西侧堤防,防止国土流失。在口岸出入境联检大厅、边境村(单位)出入道路卡口安设监控设施61个。健全了边境口岸、村屯、工矿企业、人员密集场所、林地、黑木耳等生产基地的防火防灾设施,在边境区域设立交通安全、平安边境宣传等标识,发挥了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责任状边境纠纷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责任状不是“万金油”
署名先后引纠纷
慎签“责任状”——实际是责任推脱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警惕“责任状泛滥病”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