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政社齐努力 扶贫更有力
2016-04-02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宁夏:政社齐努力 扶贫更有力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发展,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强,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精准扶贫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截至2015年底,宁夏农民合作社发展到4726家,入社成员25.3万户,占总农户的21.5%;带动非成员农户58.6万户,占总农户的50%。
政府扶持合作社开展致富脱贫的主要措施
1.加强协调,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各县区根据农业发展现状,分别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把农民合作社脱贫攻坚规范化建设作为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各自职责,切实加强领导,密切协作配合,分步推进脱贫攻坚,共同推动成员农户实现脱贫,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实现脱贫。如中卫市沙坡头区制定了《关于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规范发展的意见》及《实施细则》,海原县相继出台了《海原县关于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海原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评选管理办法》等政策。
2.调查摸底,助推脱贫攻坚。
中卫市沙坡头区,通过农民合作社自助申报、上门走访等形式,完成了对沙坡头区内农民合作社的普查摸底和备案工作,准确掌握了其贫困地区合作社成员、资产财务、管理运行、生产经营等情况。针对普查摸底过程中发现的不规范问题,实行“一社一策,专人负责”,有针对性地采取上门辅导、培训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合作社进行脱贫攻坚规范发展的指导服务,全面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
3.建立目录,强化脱贫攻坚。
中卫市根据合作社发展情况,建立动态管理目录,对管理发展水平好、扶持成员脱贫力度大的合作社,优先给予项目扶持和扶贫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每年根据合作社对成员的脱贫力度和扶贫贡献度,以及合作社促进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合作社目录动态管理,进一步强化扶贫攻坚工作。
4.分类指导,提升脱贫攻坚后劲。通过动态管理目录的设立,将合作社分为各级示范社、脱贫攻坚合作社、无发展合作社,实行分类指导。针对列入脱贫攻坚目录的合作社,重点指导其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对贫困成员的扶持能力。
5.强化引导,提升脱贫攻坚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农民合作社相关扶持政策,引导贫困地区合作社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承担财政投资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将产业扶贫与承接产业转移紧密结合起来,以合作社为依托,引导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寻找产业对接点。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途径和方式,化解扶贫产业发展中合作社的融资难问题。中卫市马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鸿鑫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等,分别承担了优质紫花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马铃薯原种和一级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等项目,提升了对贫困成员的帮扶能力。
6.加强培训,深化脱贫攻坚能力。借助“阳光工程”等,制定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教育培训计划,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合作社人才队伍;选派一批科技人员带项目、带技术、带课题、带资金到扶贫点合作社实施科技项目,建设扶贫示范基地,开展扶贫科技攻关;通过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和制度建设,辅导员与合作社“一对一”帮扶,及时帮助合作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7.引进人才,加快实现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基层农技员和退休农村干部的管理、技术等优势,鼓励和支持他们领办、创办合作社;利用大学生村官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的特长,鼓励和支持他们领办、创办合作社;引进和培育一批合作社职业经理人,支持他们经营合作社。通过引进大量高素质人才,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快实现脱贫攻坚。
8.做强基地,强抓品牌。将扶贫产业打造成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有机产业和健康产业,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精耕细作、精养细饲。抓好扶贫产业合作社的地理标志认证和品牌培育,实现“三品一标”全覆盖。大力发展观光、休闲、采摘等新型现代农业,培育扶贫产业中合作社新的增长点。
合作社帮助成员脱贫的主要做法
1.依托政府扶贫项目。自治区及各级政府通过农发扶贫贷款项目、妇女小额创业贷款项目、千村信贷工程项目实施精准扶贫,通过扶贫资金带动合作社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实现了贫困成员收入的增加。中卫市金绿丰禽蛋生产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扶贫资金,利用“农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的模式,将购买的鸡苗交由贫困养殖户代养,并积极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在禽蛋生产中,加强指导和监管,同时为养殖户提供全面可靠的市场供销信息,有效增加了贫困成员收入。
2.发展特色产业。全区各级农牧部门以合作社为平台,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吸收贫困农户加入,初步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增强了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贫困成员收入的增加。中宁县围绕枸杞产业打造了5家国家级示范社、8家自治区级示范社、7家市级示范社,推动建立了枸杞绿色生产基地10.4万亩,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3万亩,有机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2.3万亩,通过枸杞产业可实现入社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3400元。
3.开展金融担保支持。合作社积极利用自身的资产优势和融资信用,对于资金缺乏或无法获得贷款的贫困成员,利用合作社担保、成员互保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帮助贫困成员获得贷款。吴忠市深井养殖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累计为成员提供贷款约2200万元,其中最高贷款额20万元。
4.建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广泛被农民合作社采用,通过建立营销网站,将农产品统一加工、包装、销售,解决老百姓卖不出农产品的后顾之忧,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同心县吉利枸杞营销专业合作社,2015年通过电子商务以比市场高出2元/斤的价格收购贫困地区农户枸杞,销往北京、福建、广东等各地,使农户每亩收益提高了1000元左右。
5.强强联合办实体。合作社联合起来,利用联合社的规模、品牌、技术、管理等优势,走“生产、服务、销售”一条龙联合经营发展模式,带领农民共同闯市场。灵武市灵哼哼猪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13家养猪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组成,注册资金2058万元,有成员465户,24家标准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设有疾病防控服务站、营销配送服务中心、屠宰加工厂、预冷库等,实现了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提升了养殖效益,成员户均增收1.5万元。
6.内部合作“一对一”帮扶脱贫。中卫市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积极支持和鼓励合作社开展内部合作,主要做法是:将成员分为三类,即经济基础好的成员、经济基础中等的成员、经济基础差的成员,依据成员的农业技能水平、管理水平等进行“一对一”配对,对于条件特别差的成员给予“二对一”的帮扶,从农业技能、生产管理、资金帮扶等方面进行内部合作,提高贫困成员的再生产能力,增加贫困成员的收入。
7.科技服务进村入户。银川市金凤区鼎峰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金凤区良田镇,属于移民地区。合作社聘请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及专业技术人员28名,组建了“金凤区瓜菜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建立了“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及新品种、新设施装备展示区和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区,每年可转移移民地区剩余劳动力3万多工日(妇女占90%以上),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4场次2000人次(妇女占80%以上),培养技术工人50名和妇女科技带头人20名,带动移民地区户均增收近5000元。
8.延伸产业加工链条。银川市昊惠畜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宁夏农科院合作开发出了“昊惠牌”红枣、枸杞、干草等营养蛋品,年销售鸡蛋1800多吨;实施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了“昊惠”牌烧鸡,创办“昊惠餐饮公司”,提高了鸡蛋等农副产品的附加值。2015年,合作社销售收入2520.20万元,利润总额201万元,带动周边农户500多户。
宁夏贫困地区合作社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竞争力弱、规范化水平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强化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延伸产业扶贫链条,为贫困地区合作社搭建增收平台。实施培训创业工程,提升农民素质,为合作社注入新生力量。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