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休、创业、当局座

2016-04-01王海璐

博客天下 2016年6期

王海璐

64岁的张召忠推开了军休所老年人兴趣班的召唤,办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开始了精力充沛的创业生涯

退休了的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养了一只6岁的银狐犬。

接受《博客天下》采访的时候,这只1米长的狗就趴在记者对面的沙发上,头冲着窗外“监察敌情”。

采访刚开始的时候,张召忠低头发现紫棕色的棉料西裤上粘着几根银狐的毛,他立刻起身走到电视柜前,拿粘毛专用的滚子粘去。银狐来和记者亲近,张召忠一边轻轻呵斥,一边利索地把滚子刚才用过的一段粘纸撕去,把剩下的递给记者,“来,你弄弄。”

张召忠是一位海军军官,这是最国际化的兵种,有着最漂亮的军服,穿白意味着在外表上一刻都不能放松,这和以往雪山草地式的军队印象全然不同。

不是每个观众都喜欢张召忠的电视评论,但大多数合作过的媒体人都认同一点:张召忠教授是一个风度气质佳、漂亮温柔的男人。

2015年建军节之前,张召忠正式退休,这意味着他从一位干部成为一位老干部。

退休的环节颇有点仪式感,校长和政委让大家全体起立,宣布中央军委对于张召忠以及其他五六位老干部的退役命令。然后教研部的领导带着他们从行政楼走到几百步外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张召忠把这个环节描绘为:“把一个老头送到托老所去了,这人归你们管了,从此我们就不管了。”

军休所的领导热情地带着他们参观老干部的活动空间,乒乓球、羽毛球、下棋、书法、摄影……各种兴趣小组。张召忠微笑着走了一圈,淡淡地走了出去,“不感兴趣。”

张召忠有自己的领域,在军中服役45年,从1992年上央视讲述《三十六计》开始,他已经和媒体合作了24年。

几个月后,他的新事业开张。2015年的倒数第二天,张召忠开了个微信公众号,名字就叫“局座召忠”,关注这个号后,会得到一条自动回复:“欢迎大家来到我局。”

“张教授,局座是贬义!”有熟悉的记者打电话过去告诉张召忠。

“我知道是贬义。”

“……”

“没什么。既然大家这么喜欢这个,就叫这个算了。”张召忠说。

张召忠成名于央视,那时的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央视是最大的媒体平台。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们眼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史前人物。但年纪不会阻碍张召忠吸引朋友圈的注意力,他现在除了会在微信上攻城略地,还征服了B站(Bilibili)—90后的最后城堡。

“局座”

张召忠早在1992年就开始出现在央视的节目中,但名声大噪却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那是中国第一次直播战争。

开战的双方实力对比悬殊,但曾经在伊拉克待过两年,亲眼见证了海湾战争的张召忠却预测,美军会陷入巴格达的城市保卫战,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坦克战和杀伤性武器将让美国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

美国在开战的第27天就宣布控制了伊拉克全境。直播结束前,张召忠在演播室情绪失控了:“萨达姆前两天还出来转悠,怎么就顷刻瓦解了?作为军人,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为什么不炸桥不埋地雷啊?是不是怕累啊?挖两锹土很累呀。巴格达人有时候就是会怕累,你不要以为我在开玩笑。”

一批军迷创造了“战略忽悠局”的称呼,意思是张召忠在战略上“忽悠”美国人,他们也把“局长”张召忠称为“局座”。

后来张召忠多次在复盘这次解说时复述自己的逻辑:他的预测是基于既有资料的一般推理,而美军通过策反伊拉克多名高级将领占领巴格达属于绝密情报,任何人都不可能提前预知。

军事视频节目《军武次位面》创始人、1987年出生的“262”全程关注了张召忠的解说。他见证了张召忠错误预测这场战争后所遭受的舆论攻击,以及与此同时他的知名度现象级的飞跃。

“大家都认为没戏了,他认为还有戏。特别敢说、特别大胆,讲错但也是因此成名了。”262说。

2013年,雾霾成为全中国普遍关注的话题。张召忠在一期军事节目中打了个比方:“激光武器最怕的就是雾霾。雾霾里头有微小的金属颗粒,(像)一个一个小石头在空气里头,激光武器能穿透吗?”

一些媒体把标题处理为《雾霾可以防激光》,很快引发了新一波的嘲笑:“局座又出来忽悠人了。”

不久前,综艺节目《最强大脑》的录制现场,主持人指着坐在嘉宾席的张召忠提问前来助场的组合TFBOYS:“你们知道他是谁吗?”00后的王源淘气地凑到话筒前:“雾霾可以防导弹”,引发了整场节目的一个小高潮。

张召忠曾一度对“局座”这个称呼感到不适,但这个梗这么好,自己都不忍心不用。2015年,他录制《锵锵三人行》,在和主持人窦文涛谈论军事武器时,他说中国网友习惯引用西方国家给我们的武器装备起的“外号”,这是不智的,理由是,“比如说介绍我,应该是国防大学教授,你不能说中国战略忽悠局局长。”

“局座”这个称呼慢慢一发不可收拾。在《最强大脑》节目现场,张召忠一上场,现场观众“山呼海啸”地都喊“局座”。主持人孟非曾发微博展示与张召忠的合影,也称呼他为“张局座”。

张召忠最终决定扮演“局座”。他重新建立了一套价值观来与这个观众臆想出来的身份相处。他用两句话说服了自己:“尊重表达的权利、尊重传播学规律。”

“一个产品放在这就允许别人挑毛病。你关注我你才骂我。不关注我,压根都不理我。”张召忠说。

“实话实说,他也没办法啊。”《军情解码》栏目主持人罗旭摊开手掌说,他跟张召忠已经搭档了12年,见证了张召忠接纳“局座”称号的全程。“后来他就接受了,主动融入其中,享受娱乐和被娱乐的感觉,挺好的。”

在拥抱这个称号之后,局座的粉丝开始真心爱他,这点和当年的国足前锋李毅有相似之处。“262”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原本不怎么关注军事的年轻人,不知为什么开始关注张召忠了。张召忠的老一代观众以军迷为主,“黑他的比较多。这一代你看是黑他,把他搞成各种样子,其实不是黑他,是一种调侃文化。”

他认下的只是一个称呼,得到的却是一代青年。但是在短期内,张召忠还要和一些他无法理解的事物相处。

鬼畜

64岁的军事评论员张召忠穿着黑西装,用手肘夹着话筒坐在摄影机前拼积木——在完成一档综艺节目长达6小时的录制后,张召忠被90后的编导要求回答问题:“韩国女子组合Tara和中国女子组合SNH48谁的平均颜值更高?”

收视率不怕挑事儿,说谁都可能得罪人。张召忠犹豫了一下,仍然笑眯眯地用手指点着镜头说,“我对这个不感兴趣。我太老了,对小姑娘哪儿漂亮这些不太懂。我对科学特别特别感兴趣。”

这段视频后来被节目组剪辑成一段时长2分半钟“鬼畜”风格的花絮。“鬼畜”是90后、00后中风靡的二次元文化的一种,指通过制造某种反差来完成恶搞的喜剧效果。往往把普通的音视频作为素材,拼接修改得面目全非。

张召忠被卷入鬼畜早在这次尝试之前。在以90后、00后用户为主的弹幕视频网站B站上,张召忠的鬼畜视频五花八门。网友模仿他的声音结合他的经历创作“局座之歌”,把他在节目中的经典桥段摘录出来制作“张召忠经典语录”。他的脸被PS在萨达姆、肌肉猛男、日本少女以及各种游戏角色的身体上,用作视频的封面。

以张召忠为主人公的漫画《进击的局座之舰娘玉碎》在二次元世界广为流传。漫画中的“局座”身着舰装,化身略带猥琐气质的“战舰英雄”核武器舰,在公海上与一群表面上看是性感、美丽的少女,实则是经过“萌化”的日本二战法西斯头子邂逅,与其战斗并最终将其一举歼灭。

漫画中的“梗”,是张召忠在节目中的一些经典语录:“我上过的舰,70、80艘”,“不同国家的战舰可以在公海无害通过”等等。

张召忠知道这些“年龄还没有自己做电视节目时间长”的孩子们对他的恶搞。他去搜索这些视频和漫画,“哇塞,全是。把我弄成各种各样的形象。我看了挺好玩,我说行,你们开心就好。人要知道什么是玩笑话。中国人最缺幽默精神,什么事都当成真事。”

张召忠看得很明白,互联网格局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眼中是没有权威的,老一辈专家、学者想要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必须放下身份。

“不要动不动就跟人发火,摆架子,(好像)我是专家教授,我是将军,我是64岁老人,你们得尊重我。我现在跟90后站在一个平台上,跟他们一块闹。人活得年轻一点,跟时代要合拍。”

在262看来,90后、00后很多是通过网上的搞笑视频、漫画知道张召忠的,看到“局座”不断被黑却可以一笑置之,“觉得局座很有勇气”,慢慢开始关注他并喜欢他。

他的合伙人、《军武次位面》CEO曾航则认为,张召忠为自己开启了调侃和讨论的空间,正好与年轻人的娱乐精神相契合。“军事跟底层老百姓没有那么大关系,他可能一辈子也不可能造这个飞机、登上航母。老百姓看军事跟看足球没什么区别,他们没那么在意,是带着娱乐的心态去看的。”

“黑到极致就是粉。”《最强大脑》制片人桑洁表示认同。“观众就是这么一个心态,我看不惯你我黑你,你要是一反弹,哎你丫还生气,再黑你。如果说我这个人就是躺平任嘲,我还是做我自己,那大家敬你是条汉子。这年头就是比谁脖子硬。”

B站上《局座之歌》视频上的一条弹幕近乎少年情诗:

心疼局座

觉得他特别亲切

看见他

就像看见我的爷爷

老派

张召忠的风度和讲究在圈内是出了名的。几乎每个人谈起和张召忠的初次见面,都能回忆起一些“精彩片段”。

凤凰军事频道主编金昊第一次邀请张召忠来做节目,老远看到他穿着一件“在阳光下特别好看”的紫色外套在公司楼下寻找车位,“(脑中)就一个词:神采奕奕。”

桑洁曾经来北京拜访张召忠,和对方约在清华附近的一个咖啡馆见面。“人还没到我就闻到了他身上的香水味。”桑洁当即推断,“(他)是一个非常爱干净,注重自己精神面貌外表的人。这样的人做事情,通常对自己要求很高。”

在罗旭的记忆中,演播间里的张召忠永远是潇洒气派、西装革履。“讲究!我们节目嘉宾里唯一穿西装还加口袋巾的就是张老师。”

罗旭第一次和张召忠搭档,看到张召忠在录像前掏出吸油面纸擦脸,“当时我吓一跳,张老师好厉害,你很难想象一个将军会自己补妆对不对?”张召忠却全然无知觉,还顺手也递给了罗旭一张吸油纸,“哎你也来一张”。

张召忠上节目自己化妆,并且从不在乎别人异样的审视和观看。《锵锵三人行》导演毕蜂记得,有一次张召忠来录节目,在休息室里和主持人窦文涛、梁文道,以及一众工作人员聊天。张召忠突然开始补起了妆。“当时我们一看就崩溃了,用的是阿玛尼的粉底,还挺专业的,我们笑得不行了。”

“我自己化妆是担心节目组请化妆师会让我改变太大。有些女孩子,上电视和下面两个人。我不想跟(观众)拉太大距离。”张召忠告诉《博客天下》。

在毕蜂看来,化妆体现了张召忠身上一种“老派人”的修养。“他是把自己作为嘉宾的本分做得非常好的那种人。电视就是一个视觉的媒体,所以形象上也需要考虑拍出来的效果。真正职业的嘉宾,他会知道电视上尊重观众也是非常重要的。”

看到张召忠如此慷慨,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肆无忌惮”地跟他开起了玩笑,要求看他随身携带的手提袋里有什么。张召忠像老小孩“献宝”一样,一件一件往外掏:军官证,地铁卡,矿泉水,到央视录节目自带的领带和口袋巾。最后,他从袋子里掏出了一个薄薄的信封,“这是他们给的钱。”休息间里集体哄笑。

张召忠喜欢逗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开心。罗旭曾经多次被张召忠逗得笑场。有一次谈到新型的船坞登陆舰比旧的型号大,为了让观众好理解,张召忠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新船能拉两个胖子出海,旧船只能拉一个胖子,那一个胖子怎么办呢?干脆死了算了!”罗旭笑得前仰后合。“他自己把自己逗乐了,然后情绪就特别好”。

笑场在军事节目中是极为少见的,因为谈论的通常都是较为严肃的主题。“军事节目本身具备一定的严肃性,很少嘉宾会笑的,但他在节目里就会哈哈大笑。”罗旭说。

罗旭认为张召忠是特别坦诚的嘉宾:“他可能比较明白,你在电视上千万不要装,在电视上越自然越大方越好,做电视是很需要真诚的。”

张召忠做嘉宾特别富有职业精神,罗旭与张召忠搭档12年,张召忠只有一次几乎迟到,那次北京电视台刚换新址的时候,张召忠记错了地址,车开到西三环苏州桥才发现应该去的是国贸,但因为提早出门,没有大碍。

这位热衷电视行业的将军会认真复盘自己的每一期节目,查询每个节目的点击率和收视率。“二十几年来这是必须的。”张召忠给《博客天下》展示了手机里几款常用的视频软件,忙着录节目错过播出时间的时候,他就会用手机里的视频软件看回放。

有一次,凤凰军事与张召忠合作推出的脱口秀《张召忠说》列表没有及时更新,从导演到视频、文字编辑谁都没看出来。张召忠自己发现了问题,及时联系了制片人金昊,“他对自己的东西非常关心。”金昊说。

张召忠做节目不看稿子,追求即兴问答的现场感。《张召忠说》开场前有5分钟和网友聊天互动的时间,录制的程序是这样的:张召忠坐在背景板前,摄影师调好灯光,打开DV,说“开始”。张召忠问:“我说什么?”大家现场七嘴八舌讨论出一个话题,然后他开口说。基本不需要后期编辑。

《军情解码》通常会把当期的策划、资料和主持人的提问事先拿给嘉宾过目。嘉宾状态好的话,罗旭总会即兴追问一些问题。“有时候专家答不上来,他会指着稿子跟你说,哎好像这个问题不是这么问的吧?”张召忠从来不看稿子,他接得住主持人的追问。“完全没问题,你可以一直往下问。”

在罗旭看来,张召忠临场的自信和背后的功夫是成正比的。“能做到现场不看稿,背后一定看了很多稿。”

“著作及肩”,张召忠用这个成语来描绘自己的作品,他认为他写出的20多本专著是他自信和安全感的来源。

金昊曾经跟张召忠约过一次电话采访,谈中国军事节目乱象。本来想让他在电话里评论几句就可以了,没想到张召忠说这个问题自己很感兴趣,回去主动写了2000多字的文字稿件发给他。金昊做事严谨,就像大学老师检查考生期末论文是否作弊一样,摘录稿件的中间段落到网上搜索,结果发现完全是原创。“他写东西没有代笔,这作为专家来说确实不容易。”

张召忠很少生气,但偶尔会被不职业的行为激怒。有一次,张召忠应南方某个卫视邀请去录节目,录完了赶回机场的半路上,对方突然打电话说:“对不起,我们刚才话筒没开,所有声音都没有,您能不能回来再来录一遍,我们怎么补偿您都行。”张召忠挂了电话。“这事给多少钱都不干。”

类似的场景也曾出现在《军情解码》上。一位驻外大使和张召忠同台,结果开口就是“感谢领导”之类的套话,完全不切题。张召忠听了一会,开始叉着手仰头四面观看。“他会不耐烦,然后他就会表现出来,他真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很有个性。”

正确

张召忠把《中国核潜艇究竟处于什么水平》展示给《博客天下》记者看,这是他最近更新的一篇文章。

“中国核潜艇的具体数目、吨位、浅深、声呐等都属于国家机密,任何人在公开场合提起都是违法行为。但是我的题目是讲这个。”张召忠饶有兴味地说,“好多人说,看完了之后不知道中国核潜艇有几艘,浅深多少啊。但是我写了好几千字。”

服役45年的老海军、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对保密这条红线把握得恰到好处。

“你不能说,面对大家提问,全都是无可奉告,那你干吗呢。在我眼里什么东西都可以讲,但是你要知道底线、雷区在哪里。要把这个事情回答了,又不能泄密。”

在这篇谈论中国核潜艇的文章中,张召忠对比了中国核潜艇和常规潜艇的区别、下潜的技术原理、和美国的技术差距。“美国几十艘核潜艇,上面装着24枚导弹,我们没那么多,(说到这)就可以了。”

在金昊看来,张召忠应对媒体的经验要比大多数专家都更老到。“他都能给你绕开。带着你绕到他的知识区里面,把这个问题给你应付过去,你也挑不出他什么来。”金昊说,“张召忠特别聪明,是一个非常懂宣传和受众心理的一个人。”

军事机密是专业上的雷区,对时事的表态也有禁区。张召忠举了一个例子:证监会前阵子出台调节股市的某机制,央视一家财经媒体策划了一期专题,请来几位财经领域的专家,讲解这个机制带给股民的利好。结果节目做到一半,机制突然被叫停了。

“这赖专家吗?证监会推出来的,作为专家学者大家要配合。但是(政策调整)就有风险。”张召忠说,这是在主流电视媒体上发言的“专家”们经常会遭遇的窘境。

张召忠的解决办法是,每次上电视节目,或是发表一篇文章之前,他都会事先查看当天外交部的表态,确保自己对外的观点和官方的口径相一致。如果有冲突,那就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

“我所有文章、节目,所有的话的基点,都是跟上边保持一致的,从没有越过底线。必须考虑我们国家的表态,不能在我的文章中跟外交部、党中央形成挑战。这是一种常年形成的习惯。”张召忠说。

张召忠18岁以工农兵大学生身份入伍,一度为自己学历比别人高而感到“自卑”和“恐惧”。他觉得自己天生有罪,为了“改造”自己,他剃光头,申请当炊事员,每天拔草喂猪,抢最苦最累的活干。指导员推荐他入党,张召忠吓得不敢答应。“我说不行不行,我还没改造好,主动要求延长了一年。”

他说自己不是谦虚,而是本心。“真的是感觉自己不行。知识越多越反动,我知识比他高,所以我反动,我的思想还没改造好。”

当兵4年之后,张召忠被北大的老师招走去学阿拉伯语,招生的过程他全然不知,甚至都不敢问为什么。“不该问的不问。”

“现在想想那时候风气真好。部队为什么推荐我、谁推荐我,不知道。北大也不知道哪个老师。送礼这种概念都没有。开会是绝密的,集体决策。”

在北大学习阿拉伯语的张召忠曾经很痛苦。他是理工科出身,在部队一直研究导弹,着实没什么语言天赋,还发不出打嘟噜的大舌音。为此他去学校的医务室检查,赤脚医生说他的舌头下面有粘连,跟别人长得不太一样,需要动一个小手术。

1974年的北大医务室是在礼堂附近临时搭建的一个“地震棚”,里面摆设着桌椅、病床以及最简单的医药用品。张召忠就躺在这张床上,眼看着赤脚医生用刀片将舌根割开了一小段。

谈起这段过往,张召忠对于外界把他描述为一个为了革命事业牺牲小我的英雄斗士感到哭笑不得。他执意认为这是一个“小问题”。“我都没想到这个事会受到大家关注,我们真是这样的人,觉得自己好像不存在。”

除了动舌根手术,张召忠还从每个月52块钱的部队津贴里攒钱买了一台能放磁带的录音机。北大食堂中央放着一个大铁桶,里面盛着撒了盐的开水。为了省钱,张召忠买十个馒头,打一饭盒“咸汤”,就这么吃了两年。

“就这么大的一个。”张召忠瞪着眼睛,用双手比着两块砖头大小的体积。他成了全系第一个有录音机的学生。每天装在书包里满校园练外语。“大家都很羡慕。”

现在想想,张召忠觉得自己既不喜欢,也不擅长学语言。但当时的他没有选择的意识,学习的全部动力是“执行任务”。“你的想法和上级想法冲突。这怎么可能呢,这不违反纪律吗?派你去怎么你说不行呢,这个话都不能说出来。”

从北大毕业之后,张召忠被中国建筑公司借调到伊拉克当了两年阿语翻译,回国之后已经改革开放了。他又回到了部队做军事研究,两年后就被央视选入了《军事天地》开始了电视生涯。

张召忠时时会感慨自己的幸运。十几年前,张召忠出差去三亚,在天涯海角一块光秃秃的大石头上,发现了一颗1米多高说不上名字的小树。“我说哎哟可发现我了”,张召忠拿出傻瓜相机拍了一张照片,“那边是大海,狂风暴雨,石头缝里蹦出来这么一个东西来,这就是我。”

招兵

张召忠形容自己23年的电视生涯像是“天气预报”,播报每天的阴晴雨雪。如今退休了,“感觉不过瘾了。想搞一些中长期天气形势预报。”

这位退休将军想要影响更多青年,为此他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做了一些平衡—推掉了一些电视节目,接了凤凰军事为他打造的网络脱口秀《张召忠说》,蜻蜓FM的语音节目《张召忠开讲》,担任了《最强大脑》的评委,还在微信、今日头条上注册了官方账号。更多的媒体平台闻风找到他,但张召忠已经无暇顾及,“战线铺那么开也不好。”

张召忠对于和媒体接触一直保持着较为开放的态度,但娱乐节目除外。湖南台一档收视率颇高的娱乐节目曾经多次邀请张召忠参加,被他婉拒了。拒绝的原因是价值观上的不认同。“我一直认为娱乐节目对我来讲是浪费时间。”

来《最强大脑》当评委完全是计划之外。桑洁记得,最初邀请张召忠也被对方拒绝。“一开始觉得我们是洪水猛兽,比较危险,说你们要把我们拖入娱乐圈吗?”

桑洁只有跟张召忠解释,请他作为嘉宾的目的是在节目中普及科学知识,以及“选手的能力是否有军事化应用的可能”。

人脑武器的无意说法让张召忠激动不已。

“《最强大脑》是中国最大军事科普节目。他的定位是科普。”张召忠相信,而且反复对《博客天下》强调这一点。他在节目中有句口头禅,某位选手可以被有关部门“特招入伍”,这是他对选手的最高评价。

“明明就是一个打着科普旗号的综艺节目嘛”,罗旭笑着说,但他认为张召忠的出现“给这个娱乐节目增加了厚度”。

最佳嘉宾张召忠在上节目之前做足了功课,他把前两季《最强大脑》一集不落地看了一遍,边看边用电脑记录选手的名字,特长,专家的点评。一共记了40多页笔记。桑洁看到张召忠在做节目的时候翻看手机,“一开始我以为他跟谁发短信,后来一看他在翻他的功课。”

张召忠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新媒体上。脱口秀《张召忠说》每期的全网播放量达到500万。B站网友贡献了其中的一部分流量。每次开场前,张召忠跟观众致意:“各位网友大家好。”接下来屏幕就被重重叠叠的弹幕“局座好”遮住了,刷屏一般会持续20多秒,要让过这段弹幕才能看到他的脸。

微信公众号“局座召忠”做了两个月,在微信的新媒体排行榜“新榜指数”中最好成绩排第三。同样的内容在公众号上推了6个小时之后,会在“头条号”上再推一次。头条号上点击量最高的一篇文章,2天内超过300万人阅读。

“局座召忠”的公众号外包给了一个90后运营团队做,创立3个月之后已经积累了30万粉丝。张召忠建了一个名为“局座军部”的微信群,每天下午推微信之前和“军部”的5位“战士”商量文章的标题、配图、版式。张召忠特意让他们不要放太多动图,因为担心一些年龄大的用户的流量不够用。

张召忠信任他的5位“战士”,他说把公众号交给“军部”做,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比自己更熟悉90后的语言,更懂得什么样的标题吸引人。“我起的题目适合《人民日报》用。”张召忠说。

张召忠从不掩饰自己对于年轻人的讨好。“你跟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较劲,那有什么意思呢?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要看清这个时代。”

这也是张召忠的新一次创业,他还记得第一次来《军武次位面》,听创始人262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裸辞工作花3年时间做视频,1个人把《军武次位面》的粉丝做到10万之后,才开始有了合伙人和团队—张召忠很受感动。“你说正能量,还怎么说,他懂网络,懂计算机,懂虚拟现实技术,不要讲那些虚的东西。这都是现实的东西,还要怎么培养、造就90后?”

有一次张召忠来北京台录节目,中午把车停在楼下午睡一会儿。醒来的时候,他发现一个工人正在拿着剪刀修剪灌木丛。他忽然心疼起现在创业的年轻人:“中国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出头的椽子先烂。你搞点创新,他就像那个工人拿着大剪刀给你剪得跟别人一样平。”张召忠认为,《军武次位面》这伙年轻人就是没有被剪掉的灌木。

“他理解我们,他本质上和我们一样。”262说。

退休后创业的张召忠似乎比从前更忙碌了。《最强大脑》每周都要去南京录节目;《张召忠说》一次要录四期;微信号“局座召忠”每天都需要更新。

张召忠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但他认为自己精力比大多数60岁老人更加旺盛。他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7点多钟起床,睡前喝一杯红酒或威士忌,不应酬。他喜欢拍着自己的肚子跟别人说:“你看我这个肚子还行吧。我要是应酬肚子不会这样。”

20多年来,张召忠每隔3周就会到国防大学院里一家理发店花10块钱理一次头发。最近,令他格外欣喜的是,理发的师傅跟他说,您的头发越长越多了。

因为录制《最强大脑》,张召忠结识了同为嘉宾、比他大一岁的地产商王石。一次中场休息,张召忠跟对方聊起了天。“我对他说,你挺能折腾,划艇、爬珠穆朗玛峰、哈佛、剑桥,下一步还要去以色列。”

王石说:“人年轻的时候有些梦想实现不了,因为种种原因,没钱,太忙,没时间。现在岁数大了,不缺钱了,有时间了,所以这个梦想可以实现。”

张召忠听了深有感触。“确实是这样。我们这一代人,也算到这个岁数开始折腾,生活才刚刚开始。”

退休的局座又一次扬帆出海,现在他是一艘有30万粉的船长,周围大小舰船万舰齐发,有的已经驶向了远方。

他的面前,是移动互联网的深海。还有关于年轻的一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