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鱼挖藕人:不畏寒的反季候鸟

2016-04-01栏目主持黎明摄影撰文詹文峰编辑罗婧奇

中国三峡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峰咸宁市栏目主持

栏目主持/黎明 摄影、撰文/詹文峰 编辑/罗婧奇



嘉鱼挖藕人:不畏寒的反季候鸟

栏目主持/黎明摄影、撰文/詹文峰编辑/罗婧奇

2016年1月17日,来自广西的黄运洪与老乡们在7000亩的黄沙湾湖区作业。

湖北嘉鱼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史称“武昌上游之邑,湘湖要冲之区”。长江流经境内百余公里,境内有大小河流十几条,并且穿境入江;也多湖泊,河湖密布,大小湖泊近二十多处,总面积123.67平方公里,是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地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农村流传一句谚语,“男儿不离姜,女儿不离藕”,自古以来嘉鱼就盛产莲藕,只要有湖的农户都或多或少种植了莲藕。现在产业化大规模种植莲藕,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这就催生了职业挖藕人。每年9月到来年3月间,嘉鱼的珍湖、黄沙湾等湖区,有近1000人的挖藕队伍,他们以湖为家,结队组合,哪里有藕挖,就到哪里挖,场面非常壮观。这群挖藕人是来自湖南、安徽、广西、江西、湖北等地的农民,40岁到50岁之间的居多,最小的20 岁,最大的68岁。他们采用的是传统挖藕方式:锹挖,手刨,肩挑,船运。

“挖藕是个技术活,没挖好会将藕挖断或挖破皮,出现灌泥,藕就很难卖出好价钱。”孙叔宝来自安徽芜湖,祖祖辈辈都是干挖藕这行。今年66岁的他,挖藕长达50年。莲藕一般藏在泥下半米深处,每次下藕池,挖藕人都得在齐腰深的淤泥中行走,十分吃力。挖藕既讲气力又讲技巧,顺着有荷杆的地方铲下去,找到莲藕后,双手从泥里慢慢刨出。挖出一根完整的藕得铲上几十下,一天下来双手双脚酸痛发麻。

“这么多年来,孩子们的学费都是从泥里‘挖’出来的。”来自湖北孝感的杨涛说,长时间跟淤泥、冰水打交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因此落下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根。天天泡在藕湖里,他们只希望年前多赚点工钱,早点与家人团聚。

挖藕往往时至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嘉鱼挖藕人就像不畏寒的反季候鸟,年复一年地舍弃天暖的地方,向最冷的湖区而去。他们远离家人,没有休息日,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8点休息,在冷水和淤泥中作业12个小时,在肥沃的水土中“淘金”。他们用原始的手艺养家糊口,同时也保留了一份珍贵的中国乡土景观。

詹文峰,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被评为咸宁市首届重点文艺人才。2001年起自学摄影至今,始终以咸宁本土为题材,带着温度记录鄂南大地的人和事。著书《乡音:湖北崇阳民间提琴戏班影像》。《今天演出》参加中国·杨柳青第一届国际民俗摄影大展,获展览大奖;《我的街头》参加第六届国际大理摄影影会和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展。《今天演出》被咸宁市博物馆永久收藏,并获咸宁市首届香城泉都文艺奖。

2015年1月10日,来自湖北汉川的挖藕人结伴而至。

2015年1月10日,清晨6时,迎着大雾大霜,挖藕人撑着小船行往湖中。

①2015年1月31日,挖藕人身着下水服,半身陷在藕湖里,一锹一锹地将湖泥铲出。

②2014年12月27日,在淤泥中,挖藕人把装有莲藕的小船推上水道。

③2015年1月31日,江西傅钱峰亿熟练地把淤泥中的莲藕整体刨出。

①2013年1月26日,为了争取时间,挖藕人在湖边用15分钟完成午餐。

②2013年1月26日,湖南永州的奉恒产闻着饭菜香。上午的劳作令体能消耗过大。

③2014年12月27日,来自湖北黄冈的两位年长的挖藕人坐在船上小憩。

2013年1月26日,下午5时许,挖藕人划着小船载满莲藕而归。

2015年11月1日,挖藕人把藕完整地运上岸,等待验收。

2013年1月20日,莲藕上岸后挑运过磅登记,再抬上运往外地的货车。

2015年3月25日,罗兵房今天挖了1000余斤藕,有400元的收入。

2015年3月21日,家眷们负责在大货车上装码莲藕。

2015年3月21日,湖中作业有危险性,陈金同的妻子等待丈夫挖藕归来。

2015年1月11日,晚餐时分,挖藕人聚在工棚中,一起喝酒驱寒。

2015年1月11日,按每斤藕0.4元的工钱计算,挖藕人与种藕的老板核算当月的总数量。

2015年1月11日,华华已出来挖藕3个月,在手机上看远在汉川的两岁女儿的近照。

猜你喜欢

文峰咸宁市栏目主持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工友艺苑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
遇见你的眉眼,如清风明月
它们说:真是有病!
文峰街
油库是我家
风光明媚下做一场肆意的梦
此so非彼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