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氮钾肥料与基本苗数对杂交水稻中优 608产量的影响

2016-04-01程爱民龙九洲吴清红伍名龙

作物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杂交水稻施肥栽培

程爱民,龙九洲,吴清红,伍名龙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氮钾肥料与基本苗数对杂交水稻中优608产量的影响

程爱民,龙九洲,吴清红,伍名龙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 要:用N、K2O、基本苗三因子不同水平进行配置,形成7个技术模式,研究各模式对杂交水稻中优608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实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有效穗数与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每公顷施用N 300 kg、K2O 225 kg、插足基本苗130万,其中N、K2O肥60%和65%作基肥,25%和20%作蘖肥,10%和5%作穗、粒肥,在施用农家肥15 t和18%过磷酸钙750 kg作底肥的基础上,能获得11 t以上的产量。

关键词:杂交水稻;栽培;施肥;中优608

中优608系黔东南州农科院和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强优势恢复系凯恢608(密阳46/明恢63∥IR36)与中国水稻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中9A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1]。为进一步研究中优608的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制定高产栽培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氮钾肥料与基本苗数对中优608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合搭配,形成7个技术措施,即7个试验处理(表1)。每小区面积33.33 m2,区组内小区随机排列,重复2次,共14个试验小区。小区间筑单埂,区组间筑双埂,埂粗(截面)25 cm×25 cm,稍干、硬皮后用农膜包裹好,防止小区间肥水互相渗透。区组间留走道40 cm。栽插规格:18.3 cm×25.0 cm,实插密度21.86万穴/hm2,穴插单株,单穴茎蘖数按表1要求。

1.1 试验设计

采用N、K2O、基本苗三因子的不同水平进行组

表1 试验因素水平及处理

1.2 田间栽培管理

秧田前作蔬菜,肥力上等,施入圈肥18.75 t/hm2,采用温室与秧田两段育秧。4月19日用芽谷上盘入室育苗,4月30日寄插秧田,寄插规格为5 cm×6 cm,叶龄为1.6叶。追肥1次,施用尿素120 kg/hm2,移栽前防治病虫害1次。本田为冬闲田,肥力中等,基肥用圈肥15 t/hm2和18%的过磷酸钙750 kg/hm2。N、K肥用量按表1用46%尿素和50%硫酸钾折算施用,穗肥和粒肥分别在倒4叶展开和齐穗期施用。移栽秧龄40 d,叶龄8~9(叶)。施用蘖肥时拌除草剂,以后人工除草1次。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2]开始晒田控苗,共防治病虫害3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在每个小区内取对角两点,每点定20穴用于调查茎蘖数和叶龄变化、有效穗数。成熟期从各定点处取5穴样穗用于室内考种。

1.4 数据处理

各小区收获晒干扬净后称稻谷重量(按含水量13%折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不同的技术措施下产量差异显著,各处理中优608产量在9093~11 265 kg/hm2之间,其中处理1(低肥水平、低群体)产量最低,处理2(高肥水平、超大群体)产量最高,两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余处理的产量与处理1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与处理2比较,处理4和处理6也有显著差异(表2)。处理2虽然是高肥水平、超大群体,但够苗后进行严格的晒田控苗(其它处理也同时进行晒田),防止了群体过大,避免了高肥条件下贪青披叶的情况发生,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成穗率,增加了有效穗数(表2),因此产量最高。

表2 各处理经济性状及产量比较

2.2 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在一定的面积内,构成产量的因素是穗数、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因素的乘积越大产量越高,反之,产量越低[3]。由表2看出,乘积最大的是处理2和处理5,最小的是处理4和处理1。经相关分析得知:实粒数(r=0.446)、千粒重(r=0.508)与产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说明两因素表现较稳定,受栽培技术影响不大;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4**)1),即穗数增加对产量增加的作用最大。所以三因素乘积最大的两个处理,主要是因为单位面积内穗数明显较多。

图1 杂交水稻中优608的有效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性

3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中优608以处理2产量最高,与其它处理比较,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4131x2-22.9781x3),在本试验中对杂交水稻中优608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基本苗,其次是N肥和K肥。适当增施N肥(300 kg/hm2)、补充K肥(225 kg/hm2),其中基肥、蘖肥、穗肥、粒肥分别按总量的60%、25%、10%、5%施用,在插足基本苗(130万/hm2)、施用农家肥15 t/hm2和18%过磷酸钙750 kg/hm2作底肥的基础上,每公顷能获得11 t以上的产量。在构成产量的三因素中,影响产量最大的因素是穗数,因此插足基本苗,够苗后(280万/hm2左右)及时严格的晒田控苗,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参考文献:

[1] 金玉荣,程爱民,杨秀军,等.杂交水稻新组合中优608超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09,24(3):49-50.

[2] 凌启鸿,蔡建中,苏祖芳,等.水稻叶龄模式——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新体系[J].农业科技通讯,1983(12):1-3.

[3] 薛应征,刘贺梅,殷春渊,等.氮肥与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1(1):19-20.

作者简介:程爱民(1958-),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应用研究,Email:am080@sina.com。

收稿日期:2015_ 12_ 05

文章编号:1001-5280(2016)02-0116-02

DOI:10.16848/j.cnki.issn.1001-5280.2016.02.02

中图分类号:S511.0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杂交水稻施肥栽培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滴灌棉田氮钾后移和磷肥减半化肥减量增效试验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