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川到哈佛:美女医生的美丽人生

2016-03-31

东方女性 2016年3期
关键词:奶奶医生孩子

2000年,原本在四川工作的曾敏追随爱人来到海南,2007年,曾敏赴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后,其间先生百忙之中也抽空飞过去伴读。先生也是医生,两人志趣相投,互相支持理解,彼此都感到,对方是最合适自己的那个人。

书香门第的女学霸

翻开曾敏的履历,立刻想到了一个词:学霸。

曾敏本科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 2007-2009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心血管中心攻读博士后,现任海南省人民医院医疗保健中心三病区科主任。

曾敏很年轻,1975年出生,年仅40岁。曾敏本人看起来更年轻,皮肤细腻,气质清雅,言语温柔亲切,感觉像30出头。

曾敏出生在四川省南部县,那是一个相对偏僻的小县城。曾家是当地的书香门第,爷爷奶奶都毕业于四川大学。奶奶曾在四川女中就读,在那里接受了很多先进的西方思想,在那个男女平等思想刚刚兴起的年代,曾敏的奶奶已经接受了西方女权思想的洗礼。

在奶奶的经营下,曾家家风民主好学,尽管物质不宽裕,但全家人以读书为趣,其乐融融。

在父母眼里,曾敏是个省事的孩子,学习自觉,从来不用父母操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学校有名的女学霸。

高中毕业后,曾敏被保送进华西医科大学。也许,凭个人实力,曾敏能够考进更好的大学,但她没有去尝试,因为华西医科大学是她的理想学府。其实这完全是奶奶的影响,奶奶曾经的理想是当医生,梦想考入华西医科大学。遗憾的是,四川女中毕业后,奶奶结婚了。华西医科大学不招已婚学生,无奈之下,奶奶才选择了报考川大。

奶奶的遗憾被曾敏读进了心里,她默默发誓,一定要考进华西医科大学,当一名优秀的医生。

学医很辛苦,不仅要临床实验,需要强记的东西也特别多,药理毒理病理一本本大部头,全部要清楚记在脑海中。

所以,在上大学期间,曾敏依旧过着跟高中一样的枯燥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即使偶尔的休闲,脑子里想的也是书本。

辛苦付出换来了硕果累累,曾敏年年拿奖学金,毕业后,经历了层层严格选拔后,考入校附属医院工作。

但是,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曾敏很快放弃了,她选择来到了海南,理由只有一个,爱人在这里等她。

哈佛校园里的深情留影

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曾敏如鱼得水,才华得到了尽情发挥。无论是同事还是领导,都非常喜欢她。尤其是患者,那些经曾敏之手抢救回来的患者,眼里只认她,一口一个“曾主任,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患者的爱戴,无形中增加了曾敏的工作强度,曾敏多次在出差途中为患者解惑。

“患者的心情一般比较着急,如果医生不及时帮助解决,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病情。”曾敏笑呵呵地说。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随时为患者解忧。

曾敏曾有幸到美国留学,那是2006年,曾敏收到了哈佛大学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心血管中心的邀请函,临行前突然发现已经怀孕了,为了孩子,曾敏毅然推迟了计划,孩子出生9个月后曾敏才登上飞往美国的飞机。

美国两年学习,曾敏收获多多。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曾敏最大的感触是美国的医疗资源丰富,不仅有最先进的医疗仪器,最重要的是医患的比例,在美国,一个医生平均一天接诊10个病人,而在国内,一个医生一天可能需要接诊三十甚至六十个病人,中国医生的医疗负担更重、劳动强度更大。

曾敏还深刻感受到,医生在美国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跟美国人聊天时,只要对方知道你是医生,立刻肃然起敬。

在美国学习的两年里,丈夫抽空飞过去探望陪伴,漂亮的哈佛校园留下了他们的深情留影。

遗憾的是,孩子太小,只能留在国内由父母照顾,初为人母,就母子分离,思子之情常常令身在异国他乡的曾敏泪流满面。

美女医生的幸福家庭

工作的出色,给曾敏带来了事业上的成就感,但最令她踏实的,还是她的小家庭。她说:“职业女性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绩,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宽容和支持她的丈夫。”曾敏的丈夫与她是大学恋人,两人的感情经过多年检验,已经成熟。由于同行,丈夫完全理解她,支持她的工作,不会因为她时常值班通宵而有怨言。

有趣的是,两人常常把会诊搬到家里。丈夫是外科医生,有时手术前会跟曾敏讨论心血管方面如何处理。

难得的是,从来没有人觉得别扭,父母和孩子都非常习惯,每当他俩讨论会诊时,父母和孩子会在旁边安静地倾听。

由于工作忙,随时可能会有会诊和急诊,家庭计划常常被打断,多年来,他们很少去度假,大多数时间都献给了工作。令他们感动的是,孩子从来没有抱怨,而是非常体贴懂事。有一次,曾敏生病,儿子端来了温开水和好多水果,说“妈妈,我在隔壁写作业,你不舒服叫我一声,我马上就跑过来。”还把他最喜欢的玩具小鸭子拿过来放在床边,“妈妈,你生病怕不?让小鸭子陪你。”

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曾敏知足快乐。但也有遗憾,曾敏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数不清,但却忽略了亲人的健康。

曾敏的婆婆患病多年,发现时已经是肺癌晚期,曾敏的父亲也是如此,一发现,已经是晚期了。

“父亲一天比一天消瘦,如果是患者,我肯定敏感地想到要排查胰腺方面的疾病了,但自己的父亲,就没有那么在意,结果终生遗憾。”

“医生对患者往往细心,自己粗心,很多医生一查出来就是晚期了,回天无力。”曾敏说。

猜你喜欢

奶奶医生孩子
最美医生
奶奶喊你吃饭啦
医生
奶奶驾到
望着路,不想走
我家也有奶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