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业宜居幸福市南
2016-03-31卢佳崔燕
卢佳+崔燕
时光犹如神来之笔,时而激情四射大笔如椽,时而婉约绵亘精雕细琢。在2015年,织就青岛市市南区的锦绣华章,将一幅城市巨变的壮美画卷铺展开来——丈量梦想的轨迹,抚摸城市的崛起;析解过去,指向未来。
这一年来,市南区变得更加理性更加睿智。只有高和大不行,还要精明增长,努力使城市沿着紧凑、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只有美和靓也不行,要让城市更要上档次、更有现代范儿。这种思路和理念,深入城市肌理,让城市受益匪浅。
1 “三创”力推大众圆梦
事件:
2015年,地处青岛市市南区福清路3号的“梦部落”改造完成,这处紧邻香港中路的CBD核心位置且拥有200多个房间的地方,将成为一处集合居住、办公、科技、创业、餐厅、影视、会议、文化展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梦想主题文化创意综合体,除了“梦部落”,创联工场、创意100产业园、连城海洋生物科技等创业孵化器的日渐成熟和发展,成为年轻一代创业者梦想起航的地方。按照“一带两街三园多维布局”的发展理念,市南区以香港路为中轴,积极打造天泰创客城、五四创客城等特色街和青岛市南软件园、青岛动漫游戏产业园、创意100产业园等创业园区,年内已建成国内首家专业技术型绿色铸造国际孵化器等新型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4个,科技创业孵化总面积33万平方米,累计在孵企业1000余家。
解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中国,正迎来新一轮的创业潮。为了顺应与推动这股潮流,青岛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三创”,要把青岛建设成为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在“三创”的总目标指引下,市南区按照“一带两街三园多维布局”的发展理念,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培育了盛腾节能科技、鼎信通讯、厚科信息工程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创联工场、海洋U+创客空间、创意100产业园等创业孵化器也在这里扎根崛起;高振贵、钱正祥、冯希祥等越来越多的创客在这里葳蕤生长,市南区正在向着创新发展最佳实践区的目标全速推进。
2 市南区大学路咖啡街静享都市慢生活
事件:
2015年,大学路咖啡街的兴起如雨后春笋,共有30余家咖啡店入驻大学路,街道辖区内的咖啡店数量已经增至40余家,俨然形成一个非常具有人文特色的咖啡生态圈。漫画主题、猫咪主题等轮番登场,青年旅社、陶艺培训等业态不断丰富,店主们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塑造着不同的咖啡品质与精神内核,他们将梦想的种子埋在了大学路,试图将老街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咖啡时尚相融合,从而深挖大学路这条老街的魅力,扩充大学路的文化张力,根据规划,大学路将借助这种咖啡业态集聚的良好提示,着力打造成以“品味?咖啡”主题的特色街区。日后到大学路来品品咖啡,走走老路,感受一下这些充满人情味儿的店铺,就是在感受青岛这座城市的韵味。
解读:
大学路,这条位于市南区西部老城的约长一千米的老街,历经百年风雨,是青岛历史的一部分,也是青岛市最具文化底蕴的老街之一。曾几何时,四十多家咖啡店不约而同地在大学路悄然落户,这种咖啡业态的集聚,不仅反映了这里老城文化的吸引力,也让众多商家看到了在此打造城市慢生活特色街区的美好前景。作为岛城的文化名片,蕴藏着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大学路,在此时重新被挖掘,正当其时。咖啡街的打造,将作为一个文化地标,引领岛城的都市慢生活,也必将成为青岛城市未来发展的文化注脚。百年梧桐,容颜不老,也必将成为大学路最浪漫的等待。
3 市南区东部精品商圈继续扩容升级
事件:
2015年,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全国最大规模升级版万象城——青岛华润万象城盛大开业。华润万象城拥有9层垂直空间,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文化为一体的一站式购物体验中心,也是全国规模最大、店铺数量最多、业态组合最丰富的万象城。另外,青岛海信广场二期项目也于同期试营业,是集商业、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高端商业购物中心,聚集了300余个国内外著名品牌,其中6800平方米的主题餐饮休闲区,涵盖咖啡茶餐、时尚中餐、意式主题餐饮、日料、韩料等多种选择,这些定位高端、瞄准国际、引领时尚的商业载体让本就“流金淌银”的浮山湾畔商业气息更加浓厚,成为市南区东部精品购物圈扩容升级的重要助推力量。
解读:
近年来,拥有海信广场、百丽广场、佳世客、麦凯乐等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的市南区东部精品商圈毋庸置疑是青岛各大商圈中的高端代表,引领着全市时尚消费理念。继2014年底海航万邦购物中心开门纳客之后,2015年华润万象城、海信广场二期的盛大开业吸引了更多的国际顶级品牌入驻,将再续岛城高端商业传奇。此外,青岛首席艺术商业项目——汀town,也正式已经纳客,汀town抛弃传统商业模式,打造全球异域风情景观体验。这些全新的商业项目无疑将为市南区的东部精品商圈增添新活力,再次刷新了整个东部商圈的品质档次,成为对全区商圈服务能力的补充和消费内容的提升,对整个青岛商业来说可谓一次质的飞越。
4 市南区用小微信作出政府大威信
事件:
2015年,市南区将自己的区级官方微信“微市南”和下辖的65个社区微信平台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国内首家社区政务微信联盟。居民只要通过关注“微市南”或者65个社区的任何一个微信号即可进入微信联盟服务平台,这些微信平台之间可以相互跳转,居民就像淘宝购物一样,畅享政府各类服务。微信时代,社区微信服务平台的开通,打造了与居民零距离接触的又一服务方式,通过微信服务平台,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及时准确地了解社区各类动态,有利于提高辖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目前整个市南区政务微信联盟已拥有粉丝近一百万,成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新媒体桥梁,政务小微信作出政府了大威信。endprint
解读:
随着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工作的推进实施,“互联网+政务”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服务民生、服务企业、实现政策上传下达的有效手段之一。市南区社区微信联盟打破了以往社区告知事情,借助墙壁、宣传栏贴通知、挨家挨户上门或打电话等传统的“窗口化”、“单向性”工作方式,实现了集信息发布、特色宣传、舆情处置和情感互动于一体,借助这个平台政群沟通更便捷、为民服务更细致、诉求化解更及时,这种互联网概念下“量体裁衣”式的政务管理让政府的民生投入更贴合实际也更科学精准,基层工作可以扎扎实实地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对于加强政府与群众联系、发掘政府部门服务潜力具有积极意义。
5 市南区“百姓宣讲团”正式成立
事件:
2015年,市南区按照全市理论惠民“百千万”宣讲活动现场会部署要求,结合区域实际成立“百姓宣讲团”,100名经社区和街道层层选拔推荐而来的普通居民成了“理论宣讲员”,他们融合了老中青三代,最年长的84岁,最年轻的22岁。他们中,既有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周保章,也有在社区内小有名气的热心人,如80后手语姑娘贾晓慧、家中藏书3万册被称为岛城十大藏书家之一的王桂云,也有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社区工作者。宣讲员们经过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将结合自己工作岗位和爱好特长,分批次地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中宣讲活动,据统计,市南区的百姓宣讲团全年共宣讲210余场,直接听众8000余人,成效显著。
解读:
党的理论宣讲工作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有效途径,是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教育武装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的重要方法。市南区的百姓宣讲团注重宣讲系列化,力求从三个方面把握宣讲主题、讲好百姓故事,即“小话题大主题,小故事大背景,微事迹传播正能量”,真实、通俗、亲切、感人,是百姓宣讲团的最突出特征,把舞台和话筒真正交给百姓,用身边事做主题,在生活中找主料,以百姓的视角,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正能量”,把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中,实现百姓群众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6 市南咖啡馆变身迷你图书馆
事件:
2015年,市南区创新推出“啡阅青岛”图书馆项目,通过将区图书馆的书籍免费配送至全区咖啡馆供现场借阅,努力构建政府提供、企业参与、市民受惠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荣获由省政府表彰的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该项目通过将民营咖啡馆打造成公共文化体验点,激发了民间文化载体的发展空间和活力,目前,已为100余家咖啡馆免费配送图书2万余册,新增图书阅读空间8000余平方米,增加图书阅读量近15万人次。作为全国首创的民营公益图书馆新模式,目前已选取两家规模较大咖啡馆作为试点,免费为其配备了图书和通借通还设备,实现了与全市各大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互联互通,构建起市、区、街道、社区、门店五级联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全区范围内的异地借还,着力打造书香城区。
解读:
全民阅读水平是城市发展品位的重要标尺。今年以来,市南区将加强公共阅读设施建设列入政府办实事,全面建成65处社区图书馆,全部实现与全市各大图书馆网络的通借通还,社区图书馆总藏书量达到24万册,着力打造覆盖全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啡阅青岛”图书馆项目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咖啡馆打造成提供文化体验的公共服务点,有效延伸基层阅读服务触角,激发民间文化载体发展活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供给格局。下一步,市南区将逐步把阅读服务点铺设到更多的社会休闲场所,打造“中心汇聚、全域辐射”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区文化品位。
7 青岛志愿服务学院市南分院成立
事件:
2015年,青岛市首家志愿服务学院分院——青岛市志愿服务学院市南区分院正式成立,“2015年市南区志愿火种计划”同步启动。按照“有相对固定的志愿队伍、有指向明确的服务对象和服务事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年以上”的标准,市南区共收到志愿服务项目书270余份,每个项目在经过现场评估之后,签订志愿服务项目责任书,重点志愿服务项目还将获得一定的项目补贴。与此同时,市南区还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志愿服务进行项目管理,开发志愿服务活动即时记录、上传、汇总、评估的手机客户端,随时掌握各项目开展情况,适时予以指导、宣传、扶持、激励,确保项目落地,确保社区居民得到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
解读:
近年来,市南区以社区为阵地,先后建立了覆盖全区65个社区的志愿服务站,按照每年设置一个主题、开展若干活动、街道分头组织、微信群广泛推介的方式,催生、孕育了一大批志愿服务组织和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市南区“义工(志愿者)协会”旗帜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志愿服务行动中。为规范全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市南区还积极探索“社区志愿者培训课程体系”,以基本理论、典型案例、服务技能、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和项目开发等为基本框架,按照“有指导、有统筹,有集中、有分散,常态化、全覆盖”的培训方式,为广大志愿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和获得激励、加油鼓劲的园地,引领志愿服务健康发展。endprint
8 市南区城市管理10个网格化环卫作业工作站启动
事件:
2015年,市南区10个网格化环卫作业工作站正式启动,开启了全区环境卫生管理结构和作业运行的新模式,是全区城市管理提升精细化水平的又一有力举措。市南区网格化环卫工作站建立后,将依据每个作业工作站区域的面积合理配置保洁人员及环卫设施,网格内的环卫力量由工作站统一调度使用,且在每个街道网格内以社区为单位划分作业片,实行站长、片长责任制,对每个网格实行“定岗、定人、定标、定责”,尽早发现本辖区的环境卫生的热点,难点,及时调度本网格内的环卫力量处置,做到保洁到位,清运及时,实现街道办事处与环卫作业工作站的科学联动,达到网格内一把扫帚扫到底,保洁、垃圾清运“一家管”。
市南区环卫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的确立,打破了原来环境卫生作业各自为政的局面,工作站的车辆设备和人员可以统一由工作站调配,管辖的范围也缩小了,管理更精细化了,能够更随时地发现垃圾,随时跟进清理工作,确保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垃圾清运,保持整个负责区域的环境整洁,解决了之前“扫帚”虽多,但合力不成,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频频出现的问题,实现了从之前的“九龙治水”到如今的“一把扫帚扫到底”的转变。市南区城市管理“一街一站”精细化管理让全区的城市管理触角延伸到了社区和楼院,畅通了服务居民的最后一个环节,有效地提升了全区城市管理的标准和水平,成效显著。
9 市南区新建扩建20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事件:
2015年,市南区把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新建或扩建20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并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机构化、机构养老集成化”模式,采取发放建设补助、运营补贴、奖励补贴等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运营,有效地发挥了机构养老的场地、设施和服务优势,将服务功能向社区延伸,推动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融合发展。今年市南区新建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有6处是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并运营,全区有10家示范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实现社会化运营。通过社会化运营,建立起了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协调联动的良性运行机制。
解读:
近年来,市南区不断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累计已投资近9亿元,使全区65个社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平均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80%的面积和功能用于养老,并配套相关设施,使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具备为老年人提供娱乐、健身、阅读及助餐、助洁、助浴、助急、助医等服务。在运作方式上,采取社会组织运营的模式,其中文化娱乐服务由社区居委会委派专职社区工作者承担,其配餐送餐服务、个性化服务委托社会组织或相关企业承担。目前,新建老年公寓有条件的均同时设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周围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健康检测、上门康复等服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让全区老年人更好地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10 市南中小学生免费配发制服装
事件:
2015年,市南区将为区属公办中小学生免费配发制服装列为区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投资近千万元,为全区约3.5万名区属公办中小学生免费配发制服装。今后,市南区免费制服装计划在学生一、三、五、七年级时各发放一套,包括制服、长裤、长袖衬衣、针织背心共四件。服装款式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了专门设计,小学制服装突出活泼好动、朝气蓬勃的群体特点,中学制服装赋予群体庄重、严谨的使命感。制服装以校徽为点缀,以此体现各校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为了加强管理,相关部门还将出台《学生制服装管理办法》,对制服装的生产制作发放回收各环节以及学生着装教育做出明确要求。
全面推开制服装并免费,市南区的这种方式在全市尚为首家。自2014年起,市南区选择了三所学校进行制服装试点,试点反响良好。2015年,市南区免费推广工作由试点学校推广到全区所有公办中小学。为做好本项工作,市南区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要求,历经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环节,真心实意倾听民意、汇聚民智,保证合理的意见和诉求充分体现到决策之中。学生制服装在发放前均进行面辅料、成衣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学生可安全穿着。同时,为预防学生穿着时发生皮肤过敏,相关部门要求生产企业提供备选面料,根据不同学生的过敏情况进行调整。生产企业设有售后服务点,用以接待服装调换、购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