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联的艺术性解析

2016-03-31史小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福建茶叶 2016年7期
关键词:品茶艺术性对联

史小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



茶联的艺术性解析

史小建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

茶联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而茶历来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茶联也就成为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茶联通过精辟的字句,或简单明了,或高雅知趣,将人们对茶的喜爱和欣赏,表达得淋漓尽致,更富有吸引力。本文通过对茶联的定义的诠释、起源的讲述和发展,从茶联作品的艺术性本质等方面介绍茶联文化,解析茶联文化的艺术性内涵和意义,让读者能够通过此文对茶联文化有整体的了解并加深其对茶联文化艺术性的认知。

茶联;茶文化;艺术性;传播媒介

说起茶联的艺术性,先让我们来回味一下中国的茶文化。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造就了多种多样的茶品以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还有浩如烟海的茶文化的载体——茶联,无论是城市茶楼或是乡村茶馆都随处可见茶联的踪影。从丰富的茶品、深厚的茶文化、温馨的品茶氛围、流畅的茶艺,这些都浸染了中国独特而精致的茶联文化,同时,随着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发挥,茶联文化也更加发扬光大,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就一起对茶联文化的艺术性进行深入解析,领略中国茶联文化的博大精深。

1 茶联的概念

1.1茶联的起源

茶联,即以茶为题材的对联,是茶文化中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艺术的载体。茶联,是历史上在茶馆出现以后的一种对联,主要以茶为内容,是传播茶文化的载体,被历代学者称之为“最具中国文学特色”的文体形式。茶联的发展是茶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中国最早饮茶始于神农时代,当时的茶对我们而言还只是一种解渴的饮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追求越来越高雅,茶,作为一种官民皆宜的饮品,成为大众不可或缺的生活的一部分。品茶、说茶、写茶的文化也逐渐兴起,茶联就是随着茶楼的兴起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1.2茶联的特点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茶联艺术,是将茶文化和对联文化有机结合的一种高雅艺术。对联,素来追求结构的对称性和工整性,文字的多样性和创造性,风格的民族性和独特性。而以茶为题材的茶联,在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融合茶文化的内涵,让对联瞬间有了生命力。茶联不仅仅是对联,更有中国茶文化的精髓。茶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2.1寄托情怀

茶联,非常明显,主要是以茶为内容的对联,可以以茶为媒寄托情怀,也可以直接咏颂茶文化。一般情况下,茶联的上下两联都有涉及茶的内容,或者单独涉及。

1.2.2传播媒介

茶联,一般都粘贴在茶馆、茶店或接待室内,只要是来往人多的地方,都可以见到茶联。茶联主要讲究的是茶文化的传播,品茶者在品茶时,边品茶,边欣赏茶联,在从容之间把茶文化深深地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1.2.3雅俗共赏

品茶者文化程度不一,上到皇亲国戚,下到黎民百姓,都是品茶人。所以,茶联也更加讲究通俗易懂,讲究顺口好记,讲究押韵巧妙,这样的茶联,才能成为茶文化的历史性载体。

2 茶联的艺术性基础

2.1茶联的基本规范

茶联,虽然以茶为内容,但却以对联为形式。所以,在结构上也就与对联相类似,具有对联结构的特点。以对仗为总体要求,把同类相关的内容,或者是对立冲突的概念并列统一起来,做到字数、词性、结构、节奏、平仄、内容相对应,共同搭配出茶联的特定意义。

2.1.1字数相等

茶联的上下联字数要一样多,这是茶联的首要条件。不能上下联字数不一样多,这样会造成不对称,与中国传统文化严重冲突。

2.1.2词性相同

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一定要有相同的词性。比如说名词就要对应名词,动词就要对应动词,数字就要对应数字。不能出现动词对应名词,数字对应地理的情况,这样也会造成不对称工整而影响文学美感。

2.1.3结构相应

茶联的上下联必须在结构上互相呼应,前后匹配。比如说,主谓结构就要对应主谓结构,而不能对应动宾结构。有的茶联中,在大的结构中还包含有小的结构,不管是大结构还是小结构,都要讲究对应,不能只顾大结构而忽略小结构,也不能因为小结构而不顾及大结构。茶联的字数越多,对于结构的要求越复杂。

2.1.4节奏相称

茶联,和中国传统诗词一样,在兼具传播的过程中,是有节奏要求的。节奏是一种看不见但却能感觉到的意境,而从字词轻重上也可以摸索一些规律。比如说在“五言”茶联中,节奏应掌握为“213”或者“21211”,在“七言”茶联中,就要掌握节奏为“2113”、“313”等等。越是字数多的茶联,结构越是复杂,节奏也就越是变化多样。然而,不管怎么变,上下茶联之间的节奏要掌握好,不能上下不一,失去对应的效果。

2.1.5内容相关

以茶为主要内容,上下联围绕主题,前后延续,或者是正反表达、并行表现、互为因果等等。茶联中,不管是上联还是下联,都要围绕茶这个主题,并密切相关,突出强调主题。

2.1.6平仄相对

茶联具有上下对应的特点,所以在声调、音感上也要保持对仗,讲究用字的平仄相对,这样可以使茶联更加节奏分明、张驰有度,从而使品茶者在欣赏茶联时能够感受到茶联的旋律,进而促进茶文化的传播。

2.2茶联的修辞种类

茶联是中国茶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形式,一直以来的创作是讲究修辞手法的,而且修辞手法多样:比喻就是打比方的意思。把茶文化中抽象而不好理解的事物,比喻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样便于理解,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隐喻四种形式。借代就是把茶文化中相关事物的本名弃之不用,而借用与茶关系密切的事物来替代。夸张是指要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故意将所涉及的茶或与茶相关的事物作夸张的描写,如“一壶茶中藏世界,半边锅中煮天地”。双关,是茶联中的一大特色。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多义的特点,有意使茶联语句达到双重意义,达到言此及彼的作用,提高茶联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双关修辞,不仅可以使茶联语言生动形象,而且还能增加社会作用。但在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时,要特别注意意思明确、含蓄巧妙,否则会造成不便理解的歧义。

比拟是把茶或与茶相关的人异物化,捕捉茶联中的形象,追求感情共鸣。衬托,在创作茶联时,要运用类似的、或者有差异的来作陪衬,反衬出茶的意境。这种修辞手法主要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语在丰富的茶联文化中,反语是一种非常有特点的修辞手法。是指利用与所要传播的茶文化本意相反的语言词句来表达,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正话反说,或者反话正说,经常用来讽刺现实。

除此之外,茶联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还有回文、转类、反复、总分、排比、对比、节缩、牵附、嵌字、层递、析字、扩写、叠字、组合、借音、拟声、隐切、顶真、自对、换序、婉曲、通感、递加等等,种类非常丰富,使用起来非常能准确地表达所要阐述的思想内容,组合使用更能起到巧妙的作用,在创作茶联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规律和作用,要充分发挥修辞手法的优势,来达到表达不同语境氛围的目的。

2.3茶联的分类

每一幅穿越历史走到今天的茶联,都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从茶联中读懂历史,读尽人生,里面的思想境界才会令品茶者、观联者更加睿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茶联,都带有无尽的文化内涵,从而在传播茶文化的同时,提高观联者的思想境界,最终起到人与自然融合的最高境界。

2.3.1写景述茶类

以描写产茶地的风光、描写与茶相关的人或事物为主要内容的茶联。这种茶联的特点是用简洁的文字描述了美丽风光的茶产地,表现了茶产地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内涵。

2.3.2叙事写史类

在创作茶联的时候,主要是描述关于茶文化的历史事件,借古喻今,引导品茶人思古鉴今,由事及理,在品茶中读懂人生。

2.3.3抒情励志类

通过景物、事件的描述,来抒发创作者的思想内容,表达立场,反映情趣。

2.3.4格言致理类

从茶文化中总结生活经验,提炼人生精髓,从情入理,语境深厚;或者是从历史现象中进行归纳刻画,鲜明的态度就会体现出来。

3 茶联的传承发展

茶联文化,精髓在茶,载体在联,表现在文字、书法上。中国五千余年的历史上,向来不乏能文善书的文人。中国善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海外贸易迎来巅峰的宋朝,茶联文化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到了中国封建经济发展至最高潮的清代,茶联文化也迎来空前的繁荣,涌现出郑板桥这样的怪杰,带来让人回味无穷的茶联也就不足为奇了;进入现代,茶联文化作为对传统文化的追随和传承,逐渐受到大众的重视和肯定,并通过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茶店等,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和载体。

现代生活节奏快如行车,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股浮夸躁动之风。而商品时代带来的货物流通,却也是空前的繁荣,因此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品到各地的香茗。而茶联,也随着货物的流通,变得不再只是文人墨客笔下之骚,也不是仅写在茶楼的摆设,而是活生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在饭后闲暇时光聊天品味的艺术瑰宝。如今,有很多茶文化爱好者,将茶联收录在一起,编撰成书,实为茶联文化的集大成者,将茶联这一广泛而充满艺术性的文化,通过书籍和文字,广泛流传,让茶联文化真正实现了雅俗共赏。

4 结语

茶联是中国茶文化历史进程中,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们表达思想创作出的独特文学形式,在茶烟中迸发着无数流派的思想精华,从古流淌到今,每一片舒展开的茶叶就是茶联的生命源泉,以茶联为载体的茶文化,早已胜过简单的茶,渗入了人们的心中,这得益于人们对茶的热爱,也得益于人们对汉文学的热爱,更得益于茶联总是精练地提点人生,从而使人能更加感悟人生、领会自然。基于这样的思想,未来的茶联文化必将发展得更加灿烂。

[1]炉火.浅谈茶联[J].茶叶机械杂志.1995(4):41-42.

[2]刘学君.文人与茶[M].东方出版社,1997:25-28.

[3]丁文.中国茶道[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27-30.

[4]襄岸生.茶联修辞手法种种[J].农业考古.2005(2):295-296.

[5]唐黎标.雅俗共赏的茶联文化[J].贵州茶叶.2008(2):21-22.

史小建(198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品茶艺术性对联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冬品茶梅
品茶香 知茶趣
叙品茶事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