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普缘何“落魄”

2016-03-31综合报道张莎莎

国企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液晶面板夏普液晶

综合报道/本刊记者 张莎莎

夏普缘何“落魄”

综合报道/本刊记者 张莎莎

4月2日,夏普公司正式签署归入鸿海集团旗下的合约,成为日本首家被外资并购的家电巨头。作为世界领先的科技企业,“落魄”的夏普到底是怎么了?

夏普是日本四大家电企业之一,业务领域从收音机、电视、微波炉、计算器到太阳能电池板、液晶显示器,可谓涵盖家电行业,曾创造了近80%产品均为世界首创的记录。但就是这样一个“家电帝国”,却在2008财年,首次出现了年度财报赤字,此后便开始在衰落的道路上一路跌撞。在2015年结算中,财政赤字更是高达2223亿日元。2016年4月2日,鸿海出资3888亿日元(约合34.4亿美元)全面收购夏普,获得66%的股权和三分之二以上的董事任命权,日本的这家百年老店正式易主。

百年老店抛售股权终易主

1912年成立的夏普,20世纪60至80年代就已经在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计算器、收音机、电视、微波炉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并把业务发展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1月,夏普全球第一条用于生产大屏幕液晶电视的6代线在日本的龟山投产,开辟了大屏幕液晶电视的时代;2005年,得益于液晶面板和电视产品的高速增长,夏普的净利润同比增加15%,达到886.7亿日元,销售额为2.8万亿日元,一跃成为“液晶之父”;2006年无疑是夏普的大势之年,全球首条8代液晶面板线在夏普投产,彩电业务的火热使得其液晶面板供不应求。

2008年夏普投资日本消费电子商先锋时产生达600亿日元的投资损失,并因参与操纵液晶面板价格而被罚款约合108亿日元之多,其他则有来自液晶面板业务重组产生的100亿日元的损失,以及日元升值带来的经营亏损,使其2008财年首次出现年度财报赤字。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液晶电视价格骤降,曾经叱咤风云的夏普在2011财年亏损将近4000亿日元,紧跟着2012财年夏普亏损超过5000亿日元。面对两年巨亏,夏普不得不进行了数千人的裁员,并又向银行求助了44亿美元救援贷款,史无前例地接受了来自三星和高通的股权投资,并将37.6%的股权出售给鸿海,但这仍然无法阻止其一路下跌的窘境。

2015年夏普计划出售旗下液晶面板业务“自救”,作为全球3C(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鸿海集团,最缺的就是高端市场品牌形象及先进显示技术,收购夏普早已筹划多时。

为了防止夏普的核心技术外流,由政府主导的日本产业革新机构欲剥离夏普的面板业务,组建一个新的公司,并向剥离业务后的夏普援助3000亿日元,以此对抗鸿海。面对日本政府的阻碍,鸿海仍然不愿放弃,对包括液晶业务在内的夏普整体收购额从最初的5000亿日元进一步提升到7000亿日元。2016年年初,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原本提案支持夏普的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宣布结案,夏普的救命稻草貌似就只剩下鸿海。

2016年3月25日鸿海收购夏普的谈判基本达成共识,夏普接受鸿海出资额减少至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4亿元)的收购条件调整方案,并于4月2日签署协议。

固步自封观念落后遭危机

夏普到底是为什么从神话般的高位跌到连维持基本经营都成问题的?它引以为傲的液晶显示屏为什么被市场抛弃了?

如今电视行业的竞争几近白热化,价格竞争步步紧逼成本,夏普却依然按照自己的逻辑一味追求技术尖端化。夏普主推的四色技术面板拥有1万亿色的色彩显示,要达到如此程度虽然有着很高的技术难度,但在消费者看来并没有很大差别,所以随之而来的便是低频的市场接纳度。但市场的不景气并没能改变夏普的心意,它固执地选择了继续生产,于是造成了大量的库存积压。加之无法将产品整合到终端的弊端,夏普一直停留在上游和中游的供应商,维持着薄弱的利润率。夏普保守思维的根深蒂固,导致其对市场的变化不能敏锐把握跟随,更不要说带着改变行业环境所需要的破坏式创新抢先占据先机。

除了保守僵化的思维,夏普的固步自封更是一步步将其逼上绝路。在面板价格下滑之际,很多电子企业敏锐察觉到市场变化,迅速出售面板,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回笼资金,准备转战新战场,而夏普还一味强调“面板不外售”以保护技术不外传。夏普忽略了市场对面板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变化会有所衰减,一旦供过于求,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2012年,夏普终于尝到了产能利用率衰减至30%,6代线和8代线回笼资金的速度大幅落后于三星和LG的恶果。

更为严重的是,夏普完全将自己封闭在液晶屏幕的世界,继续斥巨资开发液晶面板线,全然不顾液晶面板显示技术已渐趋稳定,消费者需求已经转向性价比和其他功能。虽然技术团队开发出了节能型液晶面板等尖端技术,却迟迟未能实现商品化,导致企业经营连年亏损,公司处于破产边缘。

夏普的失败不是败在产品和技术上,而是败在经营与观念上。

民族企业败于市场待破局

日本家电企业的没落,很大程度上不是日本企业技术与产品不行了,而是缘于其经营思维过于僵化,市场反应过于迟钝,导致其市场适应能力下降,全球化战略与经营能力下降。日本对自身价值的认同远比欧美发达国家来得强烈,但其并不算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国家,他们对“民族”一词有着固执的理解,这在关乎到夏普这家“民族企业”存亡的收购案中便可深刻地感受到。

如今竞争激烈的液晶面板市场,对行业变化的迟钝反应、对竞争对手的策略不屑一顾、对技术的过于自信、缺乏灵活性的技术路线、结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内部架构,加之液晶市场的整体疲软,曾拥有液晶面板技术绝对优势的夏普错失了在产业投资方向和产能扩大上占据先机的机会。

其实,在全球化面前,技术、资本、人员的流动早已成为必然。30年前的丰田汽车在北美、亚洲纷纷建厂生产不同地区适销对路的产品,结果捍卫了自己的龙头地位。日产、马自达等汽车公司裹足不前,最终分别被美国福特汽车、法国雪铁龙公司救助。据统计,2015年外资对日本企业的收购额是5年前的2倍,金额达1.224万亿日元,特别是亚洲资本对日收购额增至5年前的4倍。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任何民族企业只有在国际舞台上赢得竞争,才能站稳脚跟。如果夏普不适应国际化,不摆脱“拘泥于日本”的经营理念,很难取得成功。

事实上,鸿海想要夏普起死回生的关键就在于“让夏普全球化”。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更应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创造适合当地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东芝、富士通、索尼也准备联合起来重整电脑业务。种种迹象表明,国际化面前,日本家电企业面临严重挑战。

夏普开了日本企业被收购之先河,对提升日本产业的开放程度应该会有所帮助,连业界龙头夏普都被外企收购了,还有什么不成文的规则是不能被打破的呢?日本企业需要的,就是一种敢于跳出墨守成规的勇气。

责任编辑/秦海霞

猜你喜欢

液晶面板夏普液晶
液晶面板搬运机械臂结构及控制系统设计
不可压液晶方程组的Serrin解
《液晶与显示》征稿简则
国内首条LTPS液晶面板六代线试生产
液晶与显示2015年第30卷第1期 目录
液晶与显示2014年第29卷第2期 目录
液晶面板行业的市场现状分析
为何要发展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