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等待中美峰会
2016-03-31
●本报赴捷克特派记者 任彦 ●本报驻美、德、韩、日特派特约记者 张朋辉 青木 王伟 李珍 ●本报记者 崔杰通 ●柳直
3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捷克总统泽曼陪同下来到布拉格斯特拉霍夫区参观。图为泽曼邀请习近平品尝当地啤酒。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天结束对捷克的访问,启程前往美国出席核安全峰会。此次核安全峰会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外交舞台,来自56个国家和组织的元首、高官参加,目的是确保核材料安全。此次峰会举行之前,比利时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多方对恐怖分子窃取核材料发动核恐怖袭击的担忧增加,为此峰会将专门举行会议讨论“伊斯兰国”(IS)的威胁。核安全峰会是奥巴马2009年担任美国总统之后大力推动出现的,由于今年是他任期最后一年,许多国家对核安全峰会的未来产生不确定感。正因为如此,峰会期间的双边和多边会谈显得更为引人瞩目。美国多家媒体强调,在数十位与会外国领导人中,奥巴马只安排了一场双边会见活动: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
核安全峰会,一个全球外交舞台
此次核安全峰会与会名单中,俄罗斯罕见缺席。白宫发言人罗兹称,俄罗斯拒绝参与核安全峰会是一种“自我孤立”,俄多名官员30日对此予以反驳。俄罗斯《消息报》题为“俄罗斯抵制华盛顿核安全峰会”的文章称,此前俄参加了所有核安全峰会,但莫斯科认为,此次没有举行总统级会面的政治议程。俄《观点报》评论说,俄以这种方式给美国政治和舆论宣传造成重大损失,美国一直实施孤立俄罗斯并给俄造成最大伤害的政策。
英国广播公司30日报道说,本届华盛顿峰会的主题是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将围绕应对核安全威胁、核恐怖危机加强讨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大会上做主旨发言,阐述中国的政策主张,并就如何加强核安全体系,提出中国的主张和看法。同日香港中评社称,在上届于荷兰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提出被称为中国“核安全观”的全面主张,中国成为国际社会首个提出关于“核安全观”理念的国家。中国核安全观为国际社会的核能发展与核安全合作提供了价值观参照。
核安全峰会带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印记,2009年他一上任,就规划了任内的六大施政目标:医疗改革、金融改革、气候变化、核安全、全球零核、重启美俄关系等。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数据,自从2009年以来,参与核安全峰会的国家消除或是降级了可以制造1500枚核武器的核材料。《纽约时报》称,过去6年间,核安全峰会使14个国家以及台湾放弃了它们武器级别的钚与高浓缩铀。包括法国、俄罗斯与美国在内的12个国家减少了核材料库存。很多国家加强了核材料的安全并增加了打击核走私活动的合作。另外,300多个边境口岸、机场与海港也安装了核测试设备。
“我们距离核恐怖袭击有多远?”“美国之音”30日以此为题报道称,3月31日开始的第四次核安全峰会将举行一次特别会议,讨论IS这样的恐怖组织对全球都市地区构成的威胁并寻求对付这种袭击的办法。“今日巴基斯坦”同日称,IS早就在使用生化武器,专家担心“圣战者”试图制造“脏弹”。凸显这种风险的是,比利时官方承认,在一名与巴黎恐怖袭击有关的嫌疑人手中,警方发现了针对比利时一名高层核事务官员的监控录像。
“今日巴基斯坦”的报道也说,由于今年已是奥巴马执政最后一年,其他国家并不确定下一届美国政府的意向,甚至不确定这种会议还会不会举行。这可能影响到本次峰会的成果。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此次核安全峰会的一些双边、多边会谈备受瞩目,日韩媒体紧盯美日韩三边峰会如何对付朝鲜,西方媒体称奥巴马拒绝会见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或许是因不满土耳其对叙利亚乱局的表现。韩国青瓦台29日宣布,韩国总统朴槿惠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举行会晤,韩国《中央日报》称,这是去年9月中国胜利日活动后朴总统时隔6个月再次与习主席会晤。“在国际社会持续保持对朝制裁局面情况下,能够听到习主席的亲口表态,具有重大的国际政治意义”。美国彭博社30日报道说,中日领导人本周在华盛顿将有机会讨论两国关系,两国官员都淡化举行会谈的可能性,不过,双方也有会见前几小时决定“偶遇”的历史。报道说,安倍周二对该国议会称与中国会谈的门“一直敞开”。
“中美会谈决定世界许多事情”
“当数十位外国领导人周四齐聚华盛顿参加核安全峰会时,奥巴马总统将只与其中一位领导人双边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时报》看来,按计划长达90分钟的“习奥会”显然是此次核安全峰会的焦点。该报30日刊文评论称,“这场一对一的会见标志着美中关系的重要性”。
“美国之音”30日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到华盛顿出席核安全峰会,到访前夕,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主席史密斯施压奥巴马在双边会谈中纳入中国人权问题。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核安全峰会即将在华盛顿召开之际,美国副国务卿布林肯周二表示,面对朝鲜的威胁,美国将不得不采取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等措施来保护自己和盟友,即使中国会对这些措施感到不悦。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国际政治学者梅斯奈尔30日接受《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一些人在“习奥会”之前又放风施压,要求谈人权、南海,要求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做更多。这是美国舆论和官员的传统,他们看上去不顾忌吵架和争论,“不过,这种施压现在对中国越来越难起到作用”。
根据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3月24日发布的声明,奥巴马将在3月31日核安全峰会期间会见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白宫在声明中表示,奥巴马和习近平的这次会晤将为两国提供一个解决一系列议题分歧的机会。英国广播公司30日援引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说,这是2013年以来习近平与奥巴马的第八次会谈,旨在“巩固良性资产沟通热点难点”。
朝核与南海被多国媒体视为“习奥会”的会谈重点。韩联社30日报道称,美方有可能要求中国严格履行安理会决议强化对朝制裁,而中方则可能将“萨德”在韩部署问题拿上台面。中方有可能同时强调对话解决朝核问题的重要性,并提议尽早重启六方会谈。还有观点认为,尽管中美在“萨德”部署问题上立场不一,但此前中美有可能在此问题上达成某种默契,因此此次不谈“萨德”也不奇怪。日本《读卖新闻》30日认为,习近平此次访美,也是旨在修复因南海问题变得别扭对立的中美关系。
“美中不会相互踩挤。”俄罗斯《独立报》30日以此为题刊文称,习近平此次访美获得特殊待遇,这将成为白宫与中国关系的一个标志。此次会谈是在美大选背景下进行的,中国问题成为美大选主题之一,多名参选人表明了对中国强硬的立场。但历史经验表明,在大选后,美国都会保持与中国的关系。因此,中国并不担心这一点。目前中美贸易额近5600亿美元,中断经济联系对双方都不利。经济将是此次中美元首会谈的主题之一,可能签署相互投资协议,这将促进两国投资。当然双方存在许多分歧,包括朝核、南海等,不知能否找到缓解南海紧张关系的方法。报道说,美国人或许未必用掌声欢迎中国客人,但两国元首的会谈结果将决定着世界许多事情,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局势。
布拉格的“中国时间”
布拉格时间30日下午,习近平结束对捷克的访问,启程前往美国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布拉格广播电台称,捷克总统泽曼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了30多项贸易协议,涵盖多个领域,其中之一是连接易北河、奥得河以及多瑙河的运河项目,捷克出口银行、斯柯达汽车公司、J&T金融集团等都与中国公司签署了合同。美联社说,30项协议将给捷克带来4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
早在3月10日捷克总统府正式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访的消息之后,捷克媒体便开始报道这次访问,一直持续到现在。捷克—中国经济合作协会主席拉迪斯拉夫·沙拉尔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天布拉格开启“中国时间”模式,满眼都是中国元素,有迎接习近平主席的大红标语牌和鲜艳的五星红旗,有络绎不绝的中国游客,还有媒体上连篇累牍对中国的集中报道。这位曾在中国学习工作多年、对中国有着特殊友好感情的老人的宁静生活也被媒体不断采访所打破,“虽然休息时间少了一些,但看到那么多当地人关注中国,关心捷中两国的发展,我就感到特别欣慰。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在捷中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但恢复了两国的传统友好,而且使互利合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捷克媒体普遍关心捷中两国的经贸往来。捷克通讯社报道称,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捷克的最大成果就是与捷克总统泽曼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这标志着捷中两国关系有了新的突破。布拉格广播电台称,该国媒体纷纷提到,捷克邻国如波兰、斯洛伐克等过去5年中都曾因与中国的关系提升而兴奋。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这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访问中东欧国家,“习近平首访捷克希望叩开中东欧大门”。日本NHK电视台评论认为,欧洲各国持续出现以经济为中心与中国强化关系的动作,捷中关系看上去将继续发展。德国财经网题为“捷克成中国的‘欧洲门户’”的报道说,捷克希望成为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这种愿望已经达成。捷克与中国展示务实外交,将推动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尤其是在“一带一路”项目上。
日本《朝日新闻》30日评论说,赴美之前,捷克是习近平此次在欧洲停留访问的唯一一站,这是因为当下更亲商业的捷克在接近中国,不同于哈维尔掌权时期的捷克。报道称,捷克现任总统泽曼是去年出席中国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的唯一一位欧盟国家领导人。台北的《中国时报》分析说,捷克如此被大陆重视,关键在于捷克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地位,甚至在欧洲都具有代表性。如今以捷克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在欧盟的话语权与日俱增,并具有特殊地位。在经济上,中东欧国家迅速发展,已成为欧盟经济圈中最具活力的国家。报道称,在政治上,中东欧国家日益成熟,在欧盟重大内外政策的参与度愈来愈高。此外,捷克处在“欧洲心脏”的位置,向来被视为大陆在欧洲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核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