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链”协同的资源型产业链延伸研究

2016-03-30朱洪瑞牛楠刘家顺赵国鸿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价值链

朱洪瑞 牛楠 刘家顺 赵国鸿

内容摘要:产业链延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产业链延伸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企业盈利、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手段。本文旨在揭示产品链、价值链、生态链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带来的效应,为资源型产业链延伸提供建议。

关键词:产品链 价值链 生态链 资源型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国内企业竞相掀起了一轮“产业链扩张”热潮,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产生了潜在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产业链延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产业链延伸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企业盈利、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手段。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上述目的,必须通过对产品链、价值链、生态链“三链”协同的程度做出科学的判断,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降低产业链延伸的风险,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本文拟从产品链、价值链、生态链“三链”协同的角度分析产业链延伸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以期实践中提高对产业链延伸的科学认识。

对产业链延伸的科学认识

(一)产业链延伸的内涵

产业链是产业各部门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依据特定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延伸即是这种关联关系的增加和拓展。产业链延伸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延伸是产业上下游间的延伸,即从上游原材料、能源基础、产业环节直接向下游中间产品以及产成品产业拓展或反向延伸的过程;产业链横向延伸是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上向与之配套的关联产业延伸,如研发、设计、材料供应、营销、市场开拓等环节。产业链延伸的空间特点是在同一个地区内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的延伸,或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的延伸,还可能存在中间产业向两端延伸的情况,但是,区域间不存在产业链延伸的问题,产业链在区域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依据区域间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的结果,资源丰富的地区资源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所以,资源型产业就发达,而资源匮乏的地区面向市场需求,在中间产业或下游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这些都是长期形成的区域分工,区域专业化水平较高,区域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现代产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步减弱,区域产业专业化水平降低,区域间产业趋同成为现代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各个区域都在产业链延伸上做文章,以期取得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然而,产业链延伸能否取得预期效果,需做分析才能确定。

(二)产业链延伸效益分析

产业链延伸效益主要体现在空间上减少了运输、销售等环节,使生产环节具有连续性、紧密性和便利性,在废弃物再利用、环境保护、产品价值链升值、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效益。

1.推动产业技术持续创新。处于产业链上的企业,相对于外部孤立的企业而言更易于创新。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空间位置的彼此接近性增加企业间的信任,并能够用特别低的成本来共享产业链区域的所有必要资源;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紧密的合作为持续创新创造了机会。由于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使得产业链内的各个单元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产业链所在区域内各类支撑机构的存在降低了持续创新的成本。

2.促进产品价值持续上升。从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的纵向延伸过程,是一个产品价值不断提升的增值过程。下游产业以上游产品为投入品经过加工使其价值增值,依据行业性质不同,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价值存在很大的差异,追求产业价值升值是产业链延伸内在动力的主要来源。

3.催生共生产业群快速成长。产业链延伸对于促进相关产业群的成长具有可靠的功效。产业链延伸不仅仅是一个环节的延伸,而是形成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催生大量互相联系的企业群(包括直接满足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服务提供的企业集合以及相关配套性的组织集合),这些企业在某一产业或产品生产中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群体。

4.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产业技术的持续创新,产品价值的持续提升以及产业群落的衍生,最终将会提升区域的产业竞争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此外,产业链延伸还通过产业链的前后向延伸,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紧密,缩短流程,为循环经济的实现奠定基础,有助于形成“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通过生态产业环节的衍生和原有产业环节的绿色改造,形成稳定的生态产业链网,从根本上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

(三)产业链延伸的制约因素及风险

通过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的实现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任何产业链的延伸都能实现这些目标的,更不是产业链延伸越长越有效益,产业链延伸存在一定的风险。

实施产业链延伸过程中,存在如技术创新能力、投资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相关配套产业协调程度、人才要素供给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产业链的延伸必须全面考虑这些制约因素,要对产品链、价值链和技术链“三链”协同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后谨慎决策,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产业链延伸具有双重作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一是市场风险。产业链延伸只是在本区域内实现了向下游产业延伸的目的,但摆脱不了市场饱和的困境,下游产品市场依然是一个饱和甚至过剩的市场,由于延伸后生产的产品质量、成本都难以与老企业竞争,所以市场销售困难、市场效益差是最大的风险因素。产业链的延伸,只有在下游市场短缺或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才能减少市场风险,取得成功的机会才可能更多。二是技术风险。产业链延伸对于原企业来说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如煤炭行业向化工行业延伸、钢铁行业向制造业行业的延伸都是本企业技术解决不了的新行业,要取得成功,就需要在新产业技术创新上下很大的功夫,对于我国多年从事生产而不搞研发的企业来说,技术风险是制约产业链延伸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三是产业生态残缺风险。产业链延伸后不仅仅是一个生产环节的延伸,与之配套的横向关联产业生态群是否形成对产业链延伸成功与否尤为关键。四是投资风险。产业链延伸的边际效益取决于边际投入与边际产出之间的比较。投资风险来源于产业链延伸投资的边际效益风险。由于市场、技术、产业服务在产业链延伸中存在不确定性,投资的风险因此而产生。

“三链”的内涵及其协同效应

(一)“三链”的内涵

1.产品链。产品链延伸是产业链延伸的最直接体现。产品链是产业链的实物形态,即从原有的产品向上下游产品扩大业务范围的产品系列。产品链多表现为产品的深度加工,特别是资源型产业,一般是从原材料的中间产品向下游最终产成品延伸的过程。产品链能否延伸最重要的因素是技术,技术的功能解决的是产品延伸的可行性问题。

2.价值链。价值链延伸是产业链从一个环节延伸到下一个环节产品价值提升的过程。产品价值提升体现在边际投入与边际产出的比较。价值链提升是否满足企业的利润目标决定着产业链延伸是否合理。产业链延伸的目的不是能否把产品生产出来,而是追求价值的增值,是企业延伸产业链的根本目的。影响价值链的因素,既包括下游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更取决于本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状况(技术、成本、营销渠道、获得资源的能力等)。

3.生态链。生态链是指产业链延伸过程中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既包括资源环境的生态,如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改善。也包括产业生态,即延伸后的产业能否得到相关产业的支持,也就是说能否形成一个具有关联性的产业群,这是最重要的因素。所有的老产业都是一个产业群,即寄生在该产业上的所有产业形成的产业系统,很多延伸了的产业失去了相关产业的支撑,使得该产业延伸不能享有正的外部资源支持。

(二)“三链”协同效应分析

产品链是价值链实现的载体,价值链是产品链实现的目的,生态链是产品链、价值链延伸的制约因素。产品链体现产业链延伸的可能性,生态链体现产业链延伸的可行性、价值链体现产业链延伸的合理性。“三链”协同效应体现在产业链延伸可行性和合理性的有机统一上。

“三链”协同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为产业链延伸决策提供了一个全面分析和评价产业链延伸是否可行、合理的分析路径。只有“三链”协同发展,产业链延伸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只考虑产品链能否生产,对价值链、生态链不做深入研究的行为,是导致决策失误的根本原因。

基于“三链”协同的资源型产业链延伸实现路径

(一)转变观念,将产业链延伸纳入科学决策的轨道

对于破解资源型行业的诅咒,产业链延伸是可行性路径之一,但是只有产业链延伸遵循“三链”协同,才能真正实现产业链延伸的最终目标。否则单纯的某一链条的延伸只会造成结果的偏颇,甚至影响企业乃至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三链”内涵及其内在关系是产业链延伸的首要任务。任何企业在制定公司战略或者地方政府出台产业政策时都不能简单地将产业链延伸等同于产品链延伸,要意识到价值链和生态链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科学的发展观念是正确行动的前提。

(二)科学分析,正确评价产业链延伸的效果

产业链延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局限于纵向内涵式延伸、横向外延式延伸,还可能是纵横结合的复合式延伸。产业链的延伸要分析决定产品链的因素:技术来源,技术创新能力,新市场的开拓能力,新业务的管理能力,生产要素的获取能力,资金融资能力,与原业务的衔接能力,熟练工人的来源,核心技术人才的来源等;分析决定价值链的因素:新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价格、成本,质量,客户关系,市场进入渠道、成本,获利能力等;分析决定生态链的因素:资源环境生态因素,产业生态环境,研发、设计、服务、材料供给,销售渠道等。最后还要恰当评价“三链”协同的效果。

(三)重点突破,抓好产业链延伸的关键环节

一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链延伸的必要环节。技术创新的模式包括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合作创新。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技术研发水平和研发经费,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合理选取技术创新模式。二是市场开拓。由于产业链延伸,新产品的生产、新市场开拓成为必然。要科学分析新市场的供给现状、已有竞争者的实力和市场分布情况、需求能力和水平等;制定合理的市场开拓策略。三是经营管理创新。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企业经营产品发生了变化,经营模式和理念也要随之变化,与此同时管理模式也要变革。四是人才队伍培育。人力资源都是产业链延伸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促使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注重人才的引进、培训;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金贤锋,董锁成,刘薇,李雪.产业链延伸与资源型城市演化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0(3)

2.周顺奎.资源型城市产业链延伸对其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6)

3.刘阳春,李健睿,金娅婷.基于产业链延伸的企业升级研究——针对国星光电的案例研究[J].学术研究,2013(9)

4.邓娟,李烨.资源型企业产业链延伸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0(9)

5.黄正平.产业链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市场,2009(35)

6.曲丽丽.林业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机理与拓展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7.李海波.重庆中药产业链延伸的综合评价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3

8.樊士德.我国传媒产业价值链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价值链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出版社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出版的价值链比较
亚太价值链构建中的原产地规则分析
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三网融合下有线电视产业价值链研究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